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翟裕生

鎖定
翟裕生,1930年2月6日出生於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礦牀學與區域成礦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6] 
翟裕生於1952年從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之後被分配在北京地質學院工作 [16]  ;1957年獲得長春地質學院碩士學位,之後繼續在北京地質學院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系主任,武漢地質學院教授、副院長,地質礦產部北京地質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院長;1988年至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 
翟裕生主要從事礦田構造、金屬成礦和區域成礦等研究 [2] 
中文名
翟裕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
出生日期
1930年2月6日
畢業院校
長春地質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礦田構造與成礦》
《礦田構造學》
《區域成礦學》
《古陸邊緣成礦系統》
主要成就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性    別

翟裕生人物經歷

翟裕生
翟裕生(8張)
1930年2月6日,翟裕生出生於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
1948年9月—195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地質系,在校期間擔任地質學系學生會主席、校團委組織部副部長等,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49年2月,參加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民主青年聯盟;5月4日,轉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成立大典,翟裕生作為糾察隊員,在東三座門旁看到了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驅車檢閲中國人民解放軍 [19] 
1950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2年—1957年,分配在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工作,擔任講師。
1953年2月—1953年7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俄語。
1955年9月—1957年8月,就讀於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礦牀學研究生班,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3] 
1957年,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北京地質學院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系主任,武漢地質學院教授、副院長,地質礦產部北京地質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院長。
1988年—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 [5]  [7]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 

翟裕生主要成就

翟裕生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翟裕生較早開展礦田構造研究,提出成礦接觸帶構造體系和多種礦牀的構造—礦化模式,建立礦田構造學科體系框架。再造了河北大廟斜長巖和鐵礦的成巖成礦過程闡明鄂東富鐵礦牀成因,發現新的鐵礦類型。提出區域成礦系統及演化論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14年3月,翟裕生為主要作者或主編的出版物包括《成礦系列研究》《區域成礦學》《成礦系統論》《礦牀學》等15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140餘篇(部) [13]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79.12
《礦牀學》
袁見齊,朱上慶,翟裕生主編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79
《長江中下鐵礦牀地質構造特徵及成礦模式分析》
翟裕生
武漢地質學院出版社
1981.11
《礦田構造與成礦》
翟裕生,石準立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83
《礦牀學研究的進展》
翟裕生著
武漢地質學院礦牀教研室
1984.11
《礦田構造學概論》
翟裕生主編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0
《鄂東南地區銅鐵金等多金屬成礦地質條件與成礦預測》
翟裕生
湖北鄂東南地質大隊
1992.03
《長江中下游地區鐵銅 金 成礦規律》
翟裕生,姚書振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2.09
《長江中下游鄂城-銅陵一帶遙感地質及成礦規律研究》
翟裕生,姚書振等著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1996.07
《成礦系列研究》
翟裕生等著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1997.03
《大型構造與超大型礦牀》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9.03
《區域成礦學》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9.09
《長江中下游銅金礦牀礦田構造》
翟裕生,姚書振等著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02.10
《古陸邊緣成礦系統》
翟裕生,鄧軍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4.12
《區域成礦研究法》
翟裕生,彭潤民,向運川等著
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
2008.04
《中國重要成礦系列的形成機制和結構特徵》
翟裕生,彭潤民,陳從喜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0.01
《成礦系統論》
翟裕生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0.02
《翟裕生文集》
翟裕生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4] 
  • 研究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擔任職務
1996年—2000年
古大陸邊緣成礦系統與成礦構造動力學研究
國土資源部九五基礎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
1996年—2000年
中國重要銅金礦牀綜合地質異常研究
國土資源部資源與環境科技攻關項目,項目負責人
1998年
山東省招遠市夏甸金礦構造成礦模式及隱伏礦體預測研究
山東黃金局項目,項目負責人
1999年—2002年
中國大陸成礦地質環境及成礦系列之專題主要成礦系列的形成機制和結構特徵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1年—2002年
區域成礦學研究方法指南
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1年—2003年
地球化學動力學與成礦系統複雜性之專題成礦動力系統複雜性
國土資源部科技司基礎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3年—2006年
大陸演化過程中成礦系統的形成與保存-典型礦集區剖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項目負責人
2004年—2007年
華北地台北緣西段中元界金、銅多金屬、鉑族元素找礦方向及找礦方法技術研究
項目負責人 [15]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5年2月,翟裕生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 [15]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寧蕪中段鐵、銅礦牀地質特徵、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
全國科學大會獎
2007年
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成礦系統理論建立與華北古陸找礦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寧蕪玢岩鐵礦》(合著)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寧蕪玢岩鐵礦》(合著)
全國優秀圖書獎 [14] 

翟裕生人才培養

  • 開設課程
1961年,翟裕生對高年級學生開出了《礦田構造》課程 [15]  。他還給研究生們講《區域成礦學》課程,而且每年都會結合中國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更新教案 [19] 
  • 教育思想
翟裕生始終把德才兼備放在第一位。他要求學生:有理想,不能糊塗過一生;要真誠,追求真善美;能實幹,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會思考,要善於思考、獨立思考。他提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超過老師 [19] 
  • 編寫教材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85.05
《高等學校教材 礦牀學》
袁見齊,朱上慶,翟裕生主編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1.10
《礦牀學 第3版》
翟裕生,姚書振,蔡克勤主編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 
  • 指導學生
截至2015年2月,翟裕生先後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55人、合作博士後10人 [15] 
  • 教育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5年
《礦牀學》
地質礦產部優秀教材一等獎 [14] 
2011年
《礦牀學》(第三版)
國家級特色專業地質學系列教材 [19] 

翟裕生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7年
第五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教師獎)
1999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7年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2年
2018年
首屆終身成就獎
中國地質學會礦牀地質專業委員會 [10] 

翟裕生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5年
內蒙古自治區特聘院士 [12] 
2012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院士顧問 [11] 

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地質學會礦牀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常委兼礦田構造專業組組長

中國地質學史研究會會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質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學組評委

國際礦牀成因協會礦田構造組主席

國際地質學史研究會理事

地學前緣》主編 [9] 

翟裕生個人生活

  • 人物軼事
翟裕生在河北省立天津中學的語文老師裴學海梁啓超的學生,他知識淵博,裴先生以“裕慰蒼生”為立意,為翟裕生取字曰“慰蒼”,希望他以天下為公,以社會責任為己任 [18] 

翟裕生人物評價

翟裕生院士熱愛祖國,熱愛地質事業,作風樸實,工作勤奮,學風嚴謹,勇於探索,在礦田構造、金屬成礦和區域成礦等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9]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翟裕生院士八十華誕賀信中表示)
翟裕生先生是中國著名礦牀地質學家和地質教育家,在地質教育和科技戰線辛勤耕耘60載。科研上,他孜孜以求,潛心科研,在金屬礦牀學、礦田構造學和區域成礦學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為中國礦牀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教學上,他嘔心瀝血,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培育出了大批優秀地礦人才 [9] (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在翟裕生院士八十華誕賀信中表示)
翟裕生從教62年,對北京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善於將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和培養優良學風相結合,培養了大批地質人才 [15]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評)

翟裕生人物影響

  • 青年教師獎勵基金
2012年10月,翟裕生將20萬元港幣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獎金全部捐贈給了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教育基金會,作為青年教師獎勵基金 [13] 
  • 翟裕生院士八十華誕
2010年3月26日,翟裕生教授從事地質工作60週年暨八十華誕慶祝大會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發來了賀信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