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習鑿齒

鎖定
習鑿齒(317年~384年,另説325年~393年、328~413年 [1]  ),字彥威,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人,東晉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習鑿齒曾被權臣桓温闢為從事、西曹主簿,因反對桓温的篡逆圖謀,旋降為户曹參軍,後任滎陽太守,最後解組歸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釋道安到襄陽弘法。亦在中國佛學史上產生一定影響。
習鑿齒晚年經歷存在爭議,一説被苻堅徵召,於長安會面,歸附於前秦,後因疾回襄陽養病;襄陽為晉室收復後,習鑿齒被徵以國史職事,未就而卒。另説習鑿齒因不屈於苻堅逼用,為避殺身之禍而隱遁江西新餘白梅。
習鑿齒精通玄學、佛學、史學。主要著作有《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逸人高士傳》《習鑿齒集》等,其中《漢晉春秋》是影響深遠的史學名著。
(概述內圖片來源:民國戊辰年重刻《梅田習氏族譜》)
別    名
習主簿
彥威
所處時代
東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襄陽(今湖北襄陽)
出生日期
公元317年?
逝世日期
公元384年?
主要成就
史學著述
主要作品
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習鑿齒集》
本    名
習鑿齒

習鑿齒人物生平

習鑿齒交遊桓温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人氏。家族殷富興旺。世代為鄉里豪紳。習鑿齒年輕時就頗有志氣,博學多聞,以文章著稱。荊州刺史桓温召為從事,江夏相袁喬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誇獎他的才幹。 [2] 
永和二年(346年)左右,桓温升遷習鑿齒為西曹主簿,關係親密,待遇優厚。 [2]  此後,習鑿齒多次升遷擔任別駕。桓温出兵征戰,習鑿齒有時行軍有時留守,所任職務,常常處在機要之位,任職理事頗有功績,擅長寫書信論議,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當時著名的清談文章之士韓伯伏滔等皆與習鑿齒交情深厚。後來習鑿齒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師,時任丞相司馬昱(即後來的簡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荊州後,桓温問:“丞相會稽王是怎樣的人?”習鑿齒答道:“生平所未見。”這與桓温旨意大為不合。習鑿齒因此被降職為户曹參軍。 [3]  [4] 

習鑿齒滎陽太守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收復滎陽。當初,習鑿齒與兩位舅舅羅崇、羅友皆為州從事。及至習鑿齒遷職為別駕,其職位在二位舅舅之上,習鑿齒多次為舅舅向桓温陳請升職。桓温到後來被習鑿齒激怒後,便提拔他的兩位舅舅相繼為襄陽都督,卻任命習鑿齒為滎陽太守。 [5] 
興寧元年(363年),滎陽又被前燕攻佔。習鑿齒至遲在此前應已離職, [1]  返回襄陽。桓温之弟桓秘也頗有才氣,素來與習鑿齒相好。習鑿齒免去郡守之職後返回襄陽,給桓秘寫信。 [5]  信中追思諸葛亮龐統鄧攸羊祜崔州平徐庶等古人的風采, [6]  並與桓秘共勉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怎知今日之才不如從前,百年以後,我與足下不會被後人視為平庸的劉景升吧!” [7] 

習鑿齒閒居襄陽

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年),僧人釋道安來到襄陽。他俊逸善辯有高才,從北方到荊州,與習鑿齒初次會見。習鑿齒説:“四海習鑿齒。”釋道安答道:“彌天釋道安。”當時人認為這是絕妙對句。 [8-9]  (《晉書·習鑿齒傳》則作道安出上聯、鑿齒對答 [3]  ,此從《高僧傳 [10]  及《金樓子 [11] 
當時桓温圖謀篡位,習鑿齒閒居襄陽郡裏,撰寫《漢晉春秋》裁定正逆來節制桓温。該書起於漢光武帝,終止於晉愍帝,一共五十四卷。書中記述三國鼎立時,將西蜀列為正統,至於曹魏,雖然上承漢朝皇位、下禪讓於晉,但仍為篡逆;並認為直到晉文帝平定西蜀時,漢朝才算覆亡,而晉朝隨即興起;還引證晉世祖司馬炎有炎興之義、後主劉禪有禪讓之兆,這樣就宣明皇位是不能憑藉強力奪取的。後來,習鑿齒因患腳病,成為里巷殘廢之人。 [12] 

習鑿齒晚年病逝

太元四年(379年)正月,襄陽被前秦苻堅佔領。苻堅平素多聞習鑿齒的大名,便用轎子將習鑿齒與釋道安一起送到長安。相見後,與他交談,十分欣賞他。賜贈禮物非常豐厚。苻堅給各鎮的文書中説:“從前晉朝司馬氏平定吳國,利在獲得陸機、陸雲二位才士 [13]  ;今日我平定漢南,所獲得僅僅是一個半人而已。”那半個人指的就是跛足的習鑿齒。 [14-15]  不久習鑿齒因病返回襄陽。
太元九年(384年)四月,襄陽、鄧州迴歸東晉。晉廷打算徵召習鑿齒,讓他主管撰寫國史。不久(一説即同年十月 [16-17]  ),習鑿齒病死,此事便告中止。 [18-19]  習鑿齒臨終前,還留下遺疏一件,詳細論述晉承漢正統的問題。 [20]  [21] 

習鑿齒主要影響

習鑿齒史學

東晉歷史學家中國習姓先祖-習鑿齒 東晉歷史學家中國習姓先祖-習鑿齒
尊漢正統
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敍評三國史時,以蜀漢為正統,以曹魏為篡逆,並認為晉雖受魏禪(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代魏稱帝),但應繼承漢祚,即認為晉越魏而繼漢,否則晉朝國統不正。在臨終前又作《晉承漢統論》上疏晉帝,系統地闡述了關於晉承漢統的思想,形成了一種新的封建正統史觀。 [22] 
最初,西晉陳壽做《三國志》,尊曹魏為正統,應其直承東漢。但習鑿齒則改尊蜀漢為正統。北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又消極地承認了曹魏的正統性,而南宋朱熹《通鑑綱目》,復挑起二者孰為正統之大討論,併成功地一改舊制,尊蜀漢為正統。這種史學觀一直綿延數百年,在《三國演義》裏達到了一個巔峯。所以,蜀漢君臣同祀,共享千秋香火,實在應該感謝習鑿齒。 [23] 
習鑿齒這種正統的政治歷史觀,不僅直接影響了三國故事在民間的流傳及《三國演義》,而且對中國史學和文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朝榜眼張春説:“(習鑿齒)作《漢晉春秋》五十四卷,謂晉雖受魏禪而必以承漢為正,此乃千古綱常之大論也。”《四庫總目提要》則總結三國正統之爭,説:“其書(《三國志》)以魏為正統,至習鑿齒作《漢晉春秋》,始立異議。自朱子以來,無不是鑿齒而非壽。然以理而論,壽之謬萬萬無辭,以勢而論,則鑿齒帝漢順而易,壽欲帝漢逆而難。” [24] 
以史為用
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肯定國家民族的統一,主張積極進取的人生精神。有學者分析稱,習鑿齒把史學看作是政治學,認為史學的任務就是臧否歷史,其功用就是提供鑑戒。而習鑿齒進行史學研究的方法,一是用儒家的仁義批評歷史,二是“原始要終”見微察著。 [25] 
秉筆直書
對於魏晉禪代等史事,自王沈魏書》即多用曲筆,尤其是迴護司馬氏,而由於司馬氏承魏正統,又為曹魏迴護。習鑿齒則秉筆直書,在《漢晉春秋》中對死諸葛走活仲達、司馬昭弒君等事多有揭露,得到劉知幾讚譽。 [26]  然而,習鑿齒有時過於強調政治性,以主觀的利益裁割客觀的事實,“以今觀古”,仍難免出現記載失實的情況。 [25] 
後世有關習鑿齒的楹聯 後世有關習鑿齒的楹聯
考證孔明
習鑿齒對諸葛亮深懷敬仰之情。他曾專程去襄陽城西的隆中憑弔過孔明故宅,並撰寫了《諸葛武侯宅銘》,其中記載了孔明舊居的情景,並論述了諸葛亮志在中興漢室,追求統一大業的功績,讚佩諸葛亮公正無私、執法嚴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思想作風。而習鑿齒對於孔明古宅地點的記載,也成為後世襄陽與南陽爭奪孔明“躬耕地”時爭論的話題。 [27]  此外,在《漢晉春秋》中,習鑿齒收入了《後出師表》,因此對後來考證《後出師表》的真偽,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28] 
在成都武侯祠,近代人鍾瀚因習鑿齒對諸葛亮研究的貢獻,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異代相知習鑿齒;千秋同祀武鄉侯。” [29-30] 
保存史料
習鑿齒所撰《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等書,保存了有關漢晉史實、襄陽及湖北地區的不少史料。不過,《襄陽耆舊記》由於含有一定個人創作的成分,其史料價值也受到一定的質疑。 [31] 

習鑿齒文學

習鑿齒年輕時即以擅長文學而聞名。有研究者認為他撰寫的《襄陽耆舊記》,史傳特徵並不突出,而具備較為明顯的小説品格。該書着重於人物的個性風貌,多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人物自身的典型言行來展現人物的獨特個性、品行,並且善於設置場景,將言行置於設定的場景中加以表現,且強調美化人物。這些特徵,體現出漢魏六朝雜傳創作中普遍的小説化傾向,而該傾向對於唐代傳奇小説的興起、繁榮有重要影響。 [32] 
此外,習鑿齒還有詩文、聯語傳世,詳見本詞條的“個人作品”部分。

習鑿齒佛學

習鑿齒、釋道安巨型雕塑(襄荊高速襄南出口處) 習鑿齒、釋道安巨型雕塑(襄荊高速襄南出口處)
習鑿齒崇信佛教,深通佛理,和東晉著名佛教學者道安法師有至交。道安法師是般若學傳入中國初期影響最大的“本無宗”的代表人物,曾在襄陽住了十五年。習鑿齒久聞道安法師的名聲,在道安法師率領僧眾開始即將到達襄陽時,就先致書通好。(見《弘明集》卷十二《與釋道安書》 [33]  )在信中,習鑿齒表達了他本人以及襄陽僧俗對道安的崇敬和期待的心情,崇敬之情,溢於言表。鑿齒在信中還對肅祖明帝(司馬紹)倡興佛教給予了高度讚揚,表明了自己對先行上世者未悟“真丹”的憾惜之情,也對明帝以來“始欽斯道”深表欣慰。
道安法師到達襄陽後,鑿齒便盡地主之情,對其日常起居悉心安排,“多方翼護”。二人往來不斷,相磋佛經妙義。鑿齒又向他的好友謝安推薦道安法師,説道安法師不僅博通內外羣書,於“佛經妙義,故所遊刃”,“遠勝非常道士”,“乃是吾由來所未見”。二人對佛教義理皆有深研,甚為投機。(《高僧傳》卷五 [10] 

習鑿齒歷史評價

習鑿齒總評

作為歷史文化名人,習鑿齒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不在於其曾獲當軸青睞或高官厚祿,而在於其對中國史學和文化領域的貢獻,以及剛正不阿的精神情操。

習鑿齒歷代評價

桓温:然徒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 [21] 
苻堅:①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 [21]  ②安公一人,鑿齒半人也。 [10] 
劉義慶等《世説新語》:①習鑿齒史才不常。②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34] 
慧皎:時襄陽習鑿齒,鋒辯天逸,籠罩當時。 [10] 
房玄齡等《晉書》:①風期俊邁。 [35]  ②陳壽含章,巖巖孤峙。彪溥勵節,摛辭綜理。王恧雅才,虞慚惇史。幹孫撫翰,前良可擬。鄧謝懷鉛,異聞無紀。習亦研思,徐非絢美,鹹被簡冊,共傳遙祀。(習鑿齒、俆廣等)俱雲筆削,彰善癉惡,以為懲勸。夫蹈忠履正,貞士之心;背義圖榮,君子不敢。而彥威跡淪寇壤,逡巡於偽國。 [21] 
劉知幾:至習鑑齒,乃申以死葛走達之説,抽戈犯蹕之言。歷代厚誣,一朝如雪。考斯人之書事,蓋近古之遺直歟? [26] 
張子容:土地窮甌越,風光肇建寅;插桃銷瘴癘,移竹近階墀。半是吳風俗,仍為楚歲時;更逢習鑿齒,言在漢川湄。(《樂城歲月贈孟浩然》,一作王維詩) [36] 

習鑿齒軼事典故

習鑿齒不如一詣習主簿

插圖 插圖
桓温有野心異志。將蜀地一位通曉天文術數的占星人請來,夜裏握住他的手詢問國家命運氣數的長短。桓温對占星人的回答不滿意,過了一天,送給星人絹一匹,錢五千文。占星人便急忙找到習鑿齒,請他幫忙料理後事。習鑿齒問其緣故,占星人説:“桓公賜絹一匹,是讓小人自縊,給錢五千,是置辦棺材之費。”習鑿齒説:“足下差一點因誤會而死!足下曾聽説過幹知星宿有不殺之義嗎?桓公這是用絲絹跟足下開個玩笑,賜錢是供路途費用。這是讓足下離開回鄉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辭別桓温。桓温詢問離去的本意,星人以習鑿齒之言作答。桓温笑道:“習鑿齒擔心足下因誤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誤解而得生。然而這真是三十年白讀儒書,不如一問習主簿。” [37] 

習鑿齒回敬孫綽

插圖 插圖
晉代一位著名大儒孫綽造訪桓温,此時習鑿齒與他還不曾相識。於是,桓温便讓他們兩人在家中相見交談。孫綽本性通達率真,喜歡開玩笑, [38]  開口便説:“蠢爾蠻荊大邦為讎?”這是《詩經·小雅·采芑》中的句子,原是指周天子警告蠢蠢欲動的荊州蠻族,要他們不可與中原大國作對。而習鑿齒恰好是湖北襄陽人,襄陽在古代屬於“蠻荊”之地。孫興公引用這兩句詩,是對初次見面的習鑿齒,開了一個善意而又帶嘲諷的玩笑。然而,習鑿齒更是飽學之士,便也毫不示弱,立即回送一句:“薄伐玁狁,至於大原。”這則是《詩經·小雅·六月》中的詩句。“大原”即“太原”,“玁狁”則是周代北方的民族,曾被周天子下令討伐,被驅趕到山西太原一帶,而孫綽恰好原籍山西太原。習鑿齒移用涉及孫綽祖籍的詩句,也巧妙地笑諷回敬了孫綽。 [39-40] 
又有一次,習鑿齒與孫綽同行。孫綽走在前面,回頭對習鑿齒説:"沙之汰之,瓦石在後。"(“被沙石沖洗淘汰,瓦石就落在了後面。”)習鑿齒又回敬道:"簸之揚之,糠秕在前。"(“被簸箕簸揚,糠秕就飄在了前面。”) [38]  [41] 

習鑿齒主要作品

習鑿齒著作

《漢晉春秋》
習鑿齒畫像 習鑿齒畫像
《漢晉春秋》五十四卷,《隋書·經籍志》作四十七卷。 [42]  該書上起東漢光武帝劉秀,下迄西晉晉愍帝,記了近三百年的史事。 [12]  篇幅浩繁、內容豐富,涉獵廣泛,歷史和文化影響深遠。
《襄陽耆舊記》
《襄陽耆舊記》,又稱“襄陽耆舊傳”,一般認為“襄陽記”是其簡稱。卷數存在爭議,一般認為共五卷。其內容主要是襄陽人物的事蹟、襄陽地區的山川城邑。該書既可被視作掌故之書,又可謂方誌之作,其中保存了襄陽乃至湖北地區在自然環境、社會、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豐富史料,也為此後地記的寫作樹立了範本。 [43] 
《逸人高士傳》
《逸人高士傳》,《舊唐書·經籍志》有著錄,共八卷, [44-45]  後散佚。《北堂書鈔》 [46]  《太平御覽》 [47]  存其殘文一節,文字略異。 [48-49] 
《習鑿齒集》
《習鑿齒集》原有五卷, [50-51]  後散佚。嚴可均據諸書錄得習文二十餘節,載於《全晉文》中。 [32]  [52] 

習鑿齒文章

《與桓秘書》 [5]  [6]  [7]  [35]  [21]  《與釋道安書》 [33]  [53]  《與謝安書》 [10]  [54]  《晉承漢統論》 [22]  (即習鑿齒遺疏) [20] 

習鑿齒詩銘

《諸葛武侯宅銘》
達人有作,振此頹風,雕薄蔚採,鴟闌惟豐,
義範蒼生,道格時雄,自格爰止,於焉盤桓,
躬耕西畝,永嘯東巒,跡逸中林,神凝巖端,
罔窺其奧,誰測斯歡,堂堂偉匠,婉翮揚朝,
傾巖搜寶,高羅九霄,慶雲集矣,鸞駕亦招。 [55] 
《詩》
煌煌閒夜燈,脩脩樹間亮。 燈隨風煒燿,風與燈升降。 [56-57] 
《嘲道安詩》
大鵬從南來,眾鳥皆戢翼。 何忽凍老鴟。腩腩低頭食。 [11] 

習鑿齒家庭成員

據《晉書·習鑿齒傳》,習鑿齒有子習闢強(繁體寫作“疆”)。習闢強在才學上有習鑿齒的遺風,官至驃騎從事中郎。 [58]  另據《魏書》 [59]  《北史》 [60]  ,習闢強曾收留王慧龍,並和王慧龍等一起謀劃舉兵奪取荊州,後計劃流產。 [61-63] 
明代以降的一些習氏族譜將祖先追溯至習鑿齒,如習嘉言等纂修的《白梅習氏族譜》,其中稱習鑿齒有三子,除習闢強外,還有所謂“習闢疆”和“習闢簡”。 [64]  此種追溯並涉及近現代歷史人物。 [65]  圍繞這些族譜的可信度,學界存在爭議,參見“人物爭議”部分。 [66-67] 

習鑿齒人物爭議

習鑿齒生卒年份

習鑿齒的生年,史料沒有明確記載。學界傾向於認為習鑿齒生年在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左右,而依據這個時間推算,習鑿齒轉任主簿時(永和二年左右,346年),大致二十九、三十歲,而這與《世説新語》的記載可以符吻合。 [4]  [34]  關於卒年,《建康實錄》記載習鑿齒卒於太元九年(384年)冬十月 [16]  ,這可以和《晉書》記載的習鑿齒於襄陽被收復(太元九年四月)後不久去世可以相吻合。這樣,習鑿齒大約享年六十七八歲。 [1] 
也有學者依據習鑿齒的《襄陽耆舊記》記載朱序在太元十八年(393年)去世 [68]  (一作十九年,394年),對《晉書》的記載提出了修正。《校補襄陽耆舊記》一書的作者黃惠賢曾持此説,但後因《建康實錄》等相關內容的披露,懷疑自己所依據的“心齋十種本”《襄陽耆舊記》的殘本中關於朱序卒年的記載是後人補錄而非習鑿齒原作,放棄了這種説法。 [69] 
習鑿齒生於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卒於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的説法,出自江西新餘《梅田習氏族譜》。 [70]  學者柯美成指出:該族譜的刻印時間在清乾隆年間,內容與唐前典籍相矛盾,故反對者頗多,而認同該《族譜》者考信的史料也僅僅上溯到明代;不過,《晉書》因其尚文采、欠篤實,故也不可盡信,仍需進一步考證。 [1] 

習鑿齒晚年經歷

白梅習鑿齒遺蹟
白梅習鑿齒遺蹟(4張)
與習鑿齒卒年爭議聯繫在一起的,是習鑿齒晚年經歷、尤其是隱居地點的爭議。《晉書》《建康實錄》記載習鑿齒終老於襄陽,而《族譜》稱習鑿齒晚年前往江西新餘梅田隱居,並安葬在那裏。 [70]  有研究者採信《族譜》。 [64]  [71]  反對觀點則認為:若隱逸,襄陽的隱逸環境和文化都較江西白梅好得多;習鑿齒被苻堅視為國器,離開襄陽和進入東晉都非易事;江西習氏族譜有關習鑿齒為避苻堅所逼而遁隱江西新餘白梅的記載漏洞百出,而這些材料的形成原因是白梅於明代出了兩位習氏顯宦,在循例纂修族譜時攀附先賢;至於分宜習鑿齒墓,應該是習氏族人祭祀習鑿齒的衣冠冢。 [67]  兩派意見曾正面交鋒。 [72-73] 

習鑿齒任職地點

據《晉書》記載,習鑿齒曾被任命為滎陽太守。《隋書·經籍志》在著錄習鑿齒作品時,也註明是滎陽太守。不過,《元和姓纂》則作衡陽太守,清末也有人支持衡陽説。經學者考證,“衡陽説”之所以產生,是由於一些人並不清楚晉王朝在當時曾收復滎陽的史實,而滎陽説則應該是正確的。 [74] 

習鑿齒治史不謹

習鑿齒治史不嚴謹,受到詬病。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一方面大量引用習鑿齒《漢晉春秋》的內容並予以肯定,另一面也多有質疑。《高貴鄉公傳》中,既稱讚習鑿齒敍述司馬昭弒君之事“差有次第”,將其記載列於諸書之前, [75]  又認為習鑿齒記載的曹髦葬禮過簡,是誹謗司馬氏之言,與史實不符; [76-77]  《王凌傳》中,懷疑《漢晉春秋》所記載的王廣王凌所説的話是習鑿齒自己編造的。 [78-79]  在《董允傳》中,引用了《襄陽記》中所謂董恢費禕孫權語後,又説到此處與《漢晉春秋》説法不同,懷疑他治史不審慎。 [80-81]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一方面稱讚習鑿齒能夠秉筆直書,一方面也批評他治史不嚴謹,將文學性強、不可據信的內容收入史籍中,貽誤後人。 [82-83] 
當代學者對習鑿齒著述的史料價值也有質疑。例如,《襄陽耆舊記》中含有一定個人創作的成分, [31]  這種“個人創作”與作品本身作為“郡國之書”、“雜傳”的性質,有一定關係。 [32]  也有觀點認為,《漢晉春秋》等作品的失實之處,也與習鑿齒過於強調史學的政治性有關。 [25] 
參考資料
  • 1.    (晉)習鑿齒著;(清)湯球 黃爽輯佚;柯美成 匯校通釋.漢晉春秋通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前言1-13頁
  • 2.    《晉書·習鑿齒傳》: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人也。宗族富盛,世為鄉豪。鑿齒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荊州刺史桓温闢為從事,江夏相袁喬深器之,數稱其才於温,轉西曹主簿,親遇隆密。
  • 3.    《晉書·習鑿齒傳》:累遷別駕。温出征伐,鑿齒或從或守,所在任職,每處機要,蒞事有績,善尺牘論議,温甚器遇之。時清談文章之士韓伯、伏滔等並相友善,後使至京師。簡文亦雅重焉。既還,温問:“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見。”以此大忤温旨,左遷户曹參軍。時有桑門釋道安,俊辯有高才,自北至荊州,與鑿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
  • 4.    《世説新語·文學》: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荊州治中。鑿齒謝箋亦云:“不遇明公,荊州老從事耳!”後至都見簡文,返命,宣武問“見相王何如?”答雲:“一生不曾見此人!”從此忤旨,出為衡陽郡,性理遂錯。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 5.    《晉書·習鑿齒傳》:初,鑿齒與其二舅羅崇、羅友俱為州從事。及遷別駕,以坐越舅右,屢經陳請。温後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繼為襄陽都督,出鑿齒為滎陽太守。温弟秘亦有才氣,素與鑿齒相親善。鑿齒既罷郡歸,與秘書曰:
  • 6.    《晉書·習鑿齒傳》:吾以去五三日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痛惻之事,故非書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卧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高;南眷城邑,懷羊公之風;縱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魚梁,追二德之遠,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撫乘躊躇,慨爾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孫堅之所隕斃,裴杜之故居,繁王之舊宅,遺事猶存,星列滿目。瑣瑣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 7.    《晉書·習鑿齒傳》:夫芬芳起於椒蘭,清響生乎琳琅。命世而作佐者,必垂可大之餘風;高尚而邁德者,必有明勝之遺事。若向八君子者,千載猶使義想其為人,況相去不遠乎!彼一時也,此一時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疇辰,百年之後,吾與足下不併為景升乎!
  • 8.    《高僧傳》卷第五《義解二》:玄波溢漾重湯於一代矣。文多不悉載。及聞安至止。即往修造。既坐稱言。四海習鑑齒。安曰。彌天釋道安。時人以為名答。
  • 9.    《金樓子》卷五《捷對篇》:習鑿齒詣釋道安,值持缽趨堂,鑿齒乃翔往,眾僧之齋也,眾皆舍缽斂衽,唯道安食不輟,不之禮也。習甚恚之,乃厲聲曰:“四海習鑑齒,故故來看爾。”道安應曰:“彌天釋道安,無暇得相看。”習愈忿,曰:“頭有缽上色,缽無頭上毛。”道安曰:“面有匙上色,匙無面上坳。”習又曰:“大鵬從南來,眾鳥皆戢翼。何物凍老鴟,腩腩低頭食。”道安曰:“微風入幽谷,安能動大材。猛虎當道食,不覺蚤虻來。”於是習無以對。
  • 10.    高僧傳卷第五(義解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26]
  • 11.    金樓子·卷五·捷對篇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26]
  • 12.    《晉書·習鑿齒傳》:是時温覬覦非望,鑿齒在郡,著《漢晉春秋》以裁正之。起漢光武,終於晉愍帝。於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為正,魏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為漢亡而晉始興焉。引世祖諱炎興而為禪受,明天心不可以勢力強也。凡五十四卷。後以腳疾,遂廢於里巷。
  • 13.    《世説新語 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條注引《晉陽秋》:“平吳之利,在獲二俊”。
  • 14.    《晉書·列傳第五十二·習鑿齒傳》:及襄陽陷於苻堅,堅素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既見,與語,大悦之,賜遺甚厚。又以其蹇疾,與諸鎮書:“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
  • 15.    《十六國春秋·卷三十七 前秦錄五》:太史奏有星見於外國之分當有聖人入輔中國得之者昌堅曰朕聞西域有鳩摩羅什襄國有釋道安神清氣足方欲致之以輔朕躬並遣求之習鑿齒以腳疾廢於里巷堅素聞其名與道安俱輿而致焉既見與語大恱之賜遺甚厚又以其蹇疾與諸鎭書曰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耳蓋刺其蹇也俄以疾歸襄陽
  • 16.    建康實錄(卷八)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8-11-14]
  • 17.    《建康實錄·卷九·烈宗孝武皇帝》:冬十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己丑以象乖度大赦天下中書侍郎車上表議立明堂辟雍事庚午偽秦青州刺史苻朗來降是月前滎陽太守習鑿齒卒 鑿齒字彥威襄陽人宗族富盛世為鄉豪鑿齒少博學洽聞以文筆稱桓温為荊州刺史闢為從事尋轉西曹主簿累位遷滎陽太守以尺牘稱善既罷郡與桓秘書曰吾以去年五月三日來達襄陽定省舅家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卧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髙南眷城邑懐羊公之風縱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魚梁追二徳之逺未甞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時有桑門釋道安與鑿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時桓温覬覦非望鑿齒在郡着漢晉春秋以裁正之起漢光武終扵晉愍帝凡五十四卷以為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為主魏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簒逆至文帝平蜀乃為漢亡而晉始興焉引世祖諱炎興而為禪授明天心不可以勢力彊也鑿齒尋以腳疾廢居於里巷及苻堅陷襄陽與道安俱獲扵秦秦主與語大恱賜遣甚厚又以其蹇疾與徵鎮東曰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獲士裁一人有半爾後苻堅敗歸襄陽襄鄧反正朝廷欲徵鑿齒使典國史未行防卒臨終上疏並寫所著論一篇陳自晉超繼扵漢不應以魏後為三恪子闢彊才學有父風位至驃騎從事中郎【案晉書鑿齒為桓温西曹主簿時温有大志既平蜀召蜀人知天文者至夜執其手問國祚脩短答曰世祀方永温疑其難言乃飾辭雲如君言豈獨吾福乃蒼生之幸然今日之語自可令盡必有小小厄運亦宜説之星人曰太微紫微文昌三宮氣如此必無憂虞五十年外不論耳温不恱乃止異日送絹一匹錢五千以與之星人馳詣習曰家在益州被命逺下今受防自裁無由致其骸骨縁君仁厚乞為標碣棺木耳鑿齒問其故星人曰賜絹一匹令僕自裁恵錢五千以買棺耳鑿齒曰君防誤死君甞聞於知星宿有不覆之義乎以此絹戱君以錢供道中資是聴君去耳星人大喜明日便詣温別温問去意乃以鑿齒言答温笑曰鑿齒憂君誤死君定是誤活然徒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
  • 18.    《晉書·習鑿齒傳》:俄以疾歸襄陽。尋而襄鄧反正,朝廷欲徵鑿齒,使典國史,會卒,不果。
  • 19.    白話二十四史·晉書·習鑿齒傳  .語文新課程資源網[引用日期2018-09-03]
  • 20.    《晉書·習鑿齒傳》:臣每謂皇晉宜越魏繼漢,不應以魏後為三恪。而身微官卑,無由上達,懷抱愚情,三十餘年。今沈淪重疾,性命難保,遂嘗懷此,當與之朽爛,區區之情,切所悼惜,謹力疾著論一篇,寫上如左。願陛下考尋古義,求經常之表,超然遠覽,不以臣微賤廢其所言。論曰:或問:“魏武帝功蓋中夏,文帝受禪於漢,而吾子謂漢終有晉,豈實理乎?且魏之見廢,晉道亦病,晉之臣子寧可以同此言哉!”答曰:“此乃所以尊晉也,但絕節赴曲,非常耳所悲,見殊心異,雖奇莫察,請為子言焉。“昔漢氏失御,九州殘隔,三國乘間,鼎歭數世,干戈日尋,流血百載,雖各有偏平,而其實亂也,宣皇帝勢逼當年,力制魏氏,蠖屈從時,遂羈戎役,晦明掩耀,龍潛下位,俯首重足,鞠躬屏息,道有不容之難,躬蹈履霜之險,可謂危矣!魏武既亡,大難獲免,始南擒孟達,東蕩海隅,西抑勁蜀,旋撫諸夏,摧吳人入侵之鋒,掃曹爽見忌之黨,植靈根以跨中嶽,樹羣才以翼子弟,命世之志既恢,非常之業亦固。景文繼之,靈武冠世,克伐貳違,以定厥庸,席捲梁益,奄徵西極,功格皇天,勳侔古烈,豐規顯祚,故以灼如也。至於武皇,遂並強吳,混一宇宙,乂清四海,同軌二漢。除三國之大害,靜漢末之交爭,開九域之蒙晦,定千載之盛功者,皆司馬氏也。而推魏繼漢,以晉承魏,比義唐虞,自託純臣,豈不惜哉!“今若以魏有代王之德,則其道不足;有靜亂之功,則孫劉鼎立。道不足則不可謂制當年,當年不制於魏,則魏未曾為天下之主;王道不足於曹,則曹未始為一日之王矣。昔共工伯有九州,秦政奄平區夏,鞭撻華戎,專總六合,猶不見序於帝王,淪沒於戰國,何況暫制數州之人,威行境內而已,便可推為一代者乎!“若以晉嘗事魏,懼傷皇德,拘惜禪名,謂不可割,則惑之甚者也。何者?隗囂據隴,公孫帝蜀,蜀隴之人雖服其役,取之大義,於彼何有!且吳楚僭號,周室未亡,子文、延陵不見貶絕。宜皇帝官魏,逼於性命,舉非擇木,何虧德美,禪代之義,不同堯舜,校實定名,必彰於後,人各有心,事胡可掩!定空虛之魏以屈於己,孰若杖義而以貶魏哉!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際會,必兼義勇。宣皇祖考立功於漢,世篤爾勞,思報亦深。魏武超越,志在傾主,德不素積,義險冰薄,宣帝與之,情將何重!雖形屈當年,意申百世,降心全己,憤慨於下,非道服北面,有純臣之節,畢命曹氏,忘濟世之功者也。“夫成業者繫於所為,不繫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濟,不言所起。是故漢高稟命於懷王,劉氏乘斃於亡秦,超二偽以遠嗣,不論近而計功,考五德於帝典,不疑道於力政,季無承楚之號,漢有繼周之業,取之既美,而己德亦重故也。凡天下事有可借喻於古以曉於今,定之往昔而足為來證者。當陽秋之時,吳楚二國皆僭號之王也,若使楚莊推鄢郢以尊有德,闔閭舉三江以奉命世,命世之君、有德之主或藉之以應天,或撫之而光宅,彼必自繫於周室,不推吳楚以為代明矣。況積勳累功,靜亂寧眾,數之所錄,眾之所與,不資於燕噲之授,不賴於因藉之力,長轡廟堂,吳蜀兩斃,運奇二紀而平定天下,服魏武之所不能臣,蕩累葉之所不能除者哉!“自漢末鼎沸五六十年,吳魏犯順而強,蜀人杖正而弱,三家不能相一,萬姓曠而無主。夫有定天下之大功,為天下之所推,孰如見推於暗人,受尊於微弱?配天而為帝,方駕於三代,豈比俯首於曹氏,側足於不正?即情而恆實,取之而無慚,何與詭事而託偽,開亂於將來者乎?是故故舊之恩可封魏後,三恪之數不宜見列。以晉承漢,功實顯然,正名當事,情體亦厭,又何為虛尊不正之魏而虧我道於大通哉!“昔周人詠祖宗之德,追述翦商之功;仲尼明大孝之道,高稱配天之義。然後稷勤於所職,聿來未以翦商,異於司馬氏仕乎曹族,三祖之寓於魏世矣。且夫魏自君之道不正,則三祖臣魏之義未盡。義未盡,故假塗以運高略;道不正,故君臣之節有殊。然則弘道不以輔魏而無逆取之嫌,高拱不勞汗馬而有靜亂之功者,蓋勳足以王四海,義可以登天位,雖我德慚於有周,而彼道異於殷商故也。“今子不疑共工之不得列於帝王,不嫌漢之系周而不繫秦,何至於一魏猶疑滯而不化哉!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之於堯舜之道,欲重其國而反厝之於不勝之地,豈君子之高義!若猶未悟,請於是止矣。”
  • 21.    晉書·列傳第五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7-20]
  • 22.    趙海旺. 從《晉承漢統論》看習鑿齒的正統史觀[J]. 甘肅理論學刊, 2006(4):97-100.
  • 23.    劉備在三國中為何成為正統?與習鑿齒寫的史書有關(圖)  .搜狐網.2015-11-12[引用日期2018-09-11]
  • 24.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四十五·史部一·正史類一·三國志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8-12-30]
  • 25.    鄭先興. 習鑿齒史學思想簡論[J]. 許昌學院學報, 2006, 25(1):109-111.
  • 26.    史通·內篇·直書第二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0-05]
  • 27.    湖北襄樊更名襄陽被指意在爭奪諸葛亮躬耕地  .環球網.2010-12-21[引用日期2018-10-05]
  • 28.    龐懷靖. 論《後出師表》非偽作[J]. 人文雜誌, 1983(2):104-107.
  • 29.    武侯祠前仰先賢——成都武侯祠遊記  .德州新聞網.2013-09-27[引用日期2019-12-10]
  • 30.    千秋鴻儒——東晉傑出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習鑿齒  .大江網.2014-06-03[引用日期2019-12-10]
  • 31.    葉植. 《襄陽耆舊記》史料價值獻疑[J].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15(1).
  • 32.    熊明. 習鑿齒及其雜傳創作考論[J]. 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32(6):58-64.
  • 33.    弘明集卷第十二  .中國國學網.2006-03-29[引用日期2018-09-27]
  • 34.    世説新語·文學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02]
  • 35.    《晉書·習鑿齒傳》:其風期俊邁如此。
  • 36.    全唐詩第116卷第007首  .全唐詩庫[引用日期2018-10-06]
  • 37.    《晉書·習鑿齒傳》:時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執手問國家祚運修短。答曰:“世祀方永。”疑其難言,乃飾辭雲:“如君言,豈獨吾福,乃蒼生之幸。然今日之語自可令盡,必有小小厄運,亦宜説之。”星人曰:“太微、紫微、文昌三宮氣候如此,決無憂虞。至五十年外不論耳。”温不悦,乃止。異日,送絹一匹、錢五千文以與之。星人乃馳詣鑿齒曰:“家在益州,被命遠下,今受旨自裁,無由致其骸骨。緣君仁厚,乞為標碣棺木耳。”鑿齒問其故,星人曰:“賜絹一匹,令僕自裁,惠錢五千,以買棺耳。”鑿齒曰:“君幾誤死!君嘗聞前知星宿有不覆之義乎?此以絹戲君,以錢供道中資,是聽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詣温別。温問去意,以鑿齒言答。温笑曰:“鑿齒憂君誤死,君定是誤活。然徒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
  • 38.    《晉書·孫綽傳》:綽性通率,好譏調。嘗與習鑿齒共行,綽在前,顧謂鑿齒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後。"鑿齒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 39.    《世説新語·排調》:習鑿齒、孫興公未相識,同在桓公坐。桓語孫“可與習參軍共語。”孫雲:“‘蠢爾蠻荊’,敢與大邦為讎?”習雲:“‘薄伐獫狁’,至於太原。”
  • 40.    世説新語·排調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09-26]
  • 41.    晉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26]
  • 42.    隋書·志第二十八·經籍二 史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06]
  • 43.    韓永梅. 習鑿齒與《襄陽耆舊記》[D]. 湖北大學, 2005.
  • 44.    《舊唐書·經籍志上》:《逸人高士傳》八卷習鑿齒撰。
  • 45.    舊唐書·志第二十六·經籍上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06]
  • 46.    北堂書鈔卷第八十七·禮儀部八  .詩詞名句網[引用日期2018-10-06]
  • 47.    太平御覽·卷五百三十二·禮儀部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0-06]
  • 48.    《太平御覽》卷五百三十二《禮儀部十一·社稷》:習鑿齒《逸民高士傳》曰:董威輦不知何許人,忽見於洛陽白社中。
  • 49.    《北堂書鈔》卷第八十七《禮儀部八·社稷十七·威輦在白社條》:威輦在白社「習鑿齒逸民傳雲董威輦傳雲不知何人其洛陽白祉社中(○今案御覽五百三十二引逸民傳其洛作忽見於洛陳本改注戴延之西征記與下條相混矣」
  • 50.    《隋書·經籍志》:晉滎陽太守《習鑿齒集》五卷
  • 51.    隋書·志第三十·經籍四·集 道經 佛經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06]
  • 52.    《全晉文》卷一百三十四  .古曲網[引用日期2018-10-06]
  • 53.    《弘明集》卷十二:與釋道安書 習鑿齒 興寧三年四月五日.鑿齒稽首和南.承應真履正明白內融.慈訓兼照道俗齊蔭.宗虛者悟無常之旨.存有者達外身之權.清風藻於中夏.鸞響厲乎八冥.玄味遠猷.何勞如之.弟子聞不終朝而雨六合者.彌天之雲也.弘淵源以潤八極者.四大之流也.彼真無為降而萬物賴其澤.此本無心行而高下蒙其潤.況哀世降步愍時而生.資始系於度物.明道存乎練俗.乘不疾之輿.以涉無遠之道.命外身之駕.以應十方之求.而可得玉潤於一山冰結於一谷.望閬風而不回儀.損此世而不誨度者哉.且夫自大教東流四百餘年矣.雖藩王居士時有奉者.而真丹宿訓先行上世.道運時遷俗未僉悟.藻悦濤波下士而已.唯肅祖明皇帝.實天降德.始欽斯道.手畫如來之容.口味三昧之旨.戒行峻於巖隱.玄祖暢乎無生.大塊既唱萬竅怒呺.賢哲君子靡不歸宗.日月雖遠光景彌暉.道業之隆莫盛於今.豈所謂月光首寂將生真土.靈缽東遷忽驗於茲乎.又聞三千得道俱見南陽.明學開士陶演真言.上考聖達之誨.下測道行之驗.深經並往非斯而誰.懷道邁訓舍茲孰降.是以此方諸僧鹹有傾想.目欣金色之瑞.耳遲無上之藏.老幼等願道俗同懷.系詠之情非常言也.若慶雲東徂摩尼回曜.一躡七寶之座.暫視明誓之燈.雨甘露於豐草.植栴檀於江湄.則如來之教復崇於今日.玄波逸響重蕩濯於一代矣.不勝延豫.裁書致心意之藴積.曷雲能暢.弟子襄陽習鑿齒稽首和南庾闡樂賢堂頌序亦云肅祖明皇帝雅好佛道手摹靈像
  • 54.    《高僧傳》卷第五:習鑿齒與謝安書雲。來此見釋道安。故是遠勝非常道士。師徒數百齋講不倦。無變化伎術可以惑常人之耳目。無重威大勢可以整羣小之參差。而師徒肅肅自相尊敬。洋洋濟濟乃是吾由來所未見。其人理懷簡衷多所博涉。內外羣書略皆遍覩。陰陽算數亦皆能通。佛經妙義故所遊刃。作義乃似法蘭法道。恨足下不同日而見。其亦每言。思得一敍。
  • 55.    藝文類聚 卷六十四 居處部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0-06]
  • 56.    《古詩紀》卷四十二《晉第十二》: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人博學洽聞以文章著稱桓温闢為從事累遷別駕遷衡陽太守以疾歸】燈【一作詠籠燈】煌煌閒夜燈修修樹間亮燈隨風煒煜風與燈升降
  • 57.    《淵鑑類函》卷三百六十《燈五》:原詩晉習鑿齒詩曰煌煌閒夜燈脩脩樹間亮燈隨風煒燿風與燈升降
  • 58.    《晉書·習鑿齒傳》:子闢強,才學有父風,位至驃騎從事中郎。
  • 59.    魏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1-11]
  • 60.    北史·列傳第二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1-11]
  • 61.    《魏書·王慧龍傳》:王慧龍,自雲太原晉陽人,司馬德宗尚書僕射愉之孫,散騎侍郎緝之子也。幼聰慧,愉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初,劉裕微時,愉不為禮,及得志,愉閤家見誅。慧龍年十四,為沙門僧彬所匿。百餘日,將慧龍過江,為津人所疑,曰:"行意匆匆彷徨,得非王氏諸子乎?"僧彬曰:"貧道從師有年,止西岸,今暫欲定省,還期無遠,此隨吾受業者,何至如君言。"既濟,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荊州前治中習闢疆。時刺史魏詠之卒,闢疆與江陵令羅修、前別駕劉期公、土人王騰等謀舉兵,推慧龍為盟主,剋日襲州城。而劉裕聞詠之卒,亦懼江陵有變,遣其弟道規為荊州,眾遂不果。羅修將慧龍,又與僧彬北詣襄陽。司馬德宗雍州刺史魯宗之資給慧龍,送渡江,遂自虎牢奔於姚興。其自言也如此。
  • 62.    《北史·王慧龍傳》:王慧龍,太原晉陽人,晉尚書僕射愉之孫,散騎常侍郎緝之子也。幼聰慧,愉以為諸孫之龍,故名焉。初,宋武微時,愉不為之禮,及得志,愉閤家見誅。慧龍年十四,為沙門僧彬所匿,因將過江。津人見其行意匆匆,疑為王氏子孫。彬稱為受業者,乃免。既濟,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荊州前中從事習闢強。時刺史魏詠之卒,闢強與江陵令羅修、前別駕劉期公、土人王騰等謀舉兵,推慧龍為盟主,剋日襲州城。而宋武聞詠之卒,亦懼江陵有變,遣其弟道規為荊州,眾遂不果。羅修等將慧龍又與僧彬北詣襄陽。晉雍州刺史魯宗之資給慧龍,送度江,遂奔姚興。自言也如此
  • 63.    餘鵬飛. 兩晉南北期時期襄陽習氏家族考釋[J].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2, 33(6):11-15.
  • 64.    習根珠.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考略[J]. 新餘學院學報, 2007, 12(4):13-17.
  • 65.    習仲勳往事:曾在菜場請教老太太們雞蛋為什麼貴了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03-31]
  • 66.    破解《習鑿齒傳》《漢晉春秋》千年謎  .南方網.2013-06-05[引用日期2020-04-23]
  • 67.    葉植. 習鑿齒暮年遁隱新餘白梅説質疑[J].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42(3):153-160.
  • 68.    襄陽耆舊記·卷第五·牧守·朱序  .むじん書院[引用日期2018-10-06]
  • 69.    黃惠賢. 對習鑿齒卒年及其著作的檢討和蠡測[J].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2010:37-46.
  • 70.    《梅田習氏族譜·世系總圖》:鑿齒字彥威,號半山。博學洽聞,著《漢晉春秋》五十四卷。為滎陽侯。生咸和三年戊子八月十三日午時。因秦王苻堅寇晉,屢以書徵辟之,正直自處,不肯從召。遂攜其妻、子隱寓於萬載書堂山,而卜居梅田。歿義熙八年壬子,享壽八十有餘。葬分宜棗木山梅仙洞下大金星海螺形亥山巳向。
  • 71.    吳直雄. 習鑿齒及其相關問題再考辨[J].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40(2):74-80.
  • 72.    吳直雄. 去偽存真見鐵證毋庸置疑隱白梅——對葉植先生《習鑿齒暮年遁隱新餘白梅説質疑》探究[J].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42(4):153-160.
  • 73.    葉植. 論題系沙上建塔,鐵證乃謬誤堆成——答吳直雄先生並與其《習鑿齒及其相關問題再考辨》一文商榷[J].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1, 32(12):13-23.
  • 74.    葉植, 李富平. 習鑿齒左遷、卒年若干問題辨析[J].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3, 34(3):20-29.
  • 75.    《三國志·高貴鄉公傳》裴注:臣松之以為習鑿齒書,雖最後出,然述此事差有次第。故先載習語,以其餘所言微異者次其後。
  • 76.    《三國志·高貴鄉公傳》注引《漢晉春秋》:漢晉春秋曰:丁卯,葬高貴鄉公於洛陽西北三十里瀍澗之濱。下車數乘,不設旌旐,百姓相聚而觀之,曰:“是前日所殺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勝。臣松之以為若但下車數乘,不設旌旐,何以為王禮葬乎?斯蓋惡之過言,所謂不如是之甚者。
  • 77.    三國志·魏書四·三少帝紀第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06]
  • 78.    《三國志·王凌傳》注引《漢晉春秋》:漢晉春秋曰:凌、愚謀,以帝幼制於強臣,不堪為主,楚王彪長而才,欲迎立之,以興曹氏。凌使人告廣,廣曰:“凡舉大事,應本人情。今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而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加變易朝典,政令數改,所存雖高而事不下接,民習於舊,眾莫之從。故雖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失民故也。今懿情雖難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賢能,廣樹勝己,修先朝之政令,副眾心之所求。爽之所以為惡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解,以恤民為先。父子兄弟,並握兵要,未易亡也。”凌不從。臣松之以為如此言之類,皆前史所不載,而猶出習氏。且制言法體不似於昔,疑悉鑿齒所自造者也。
  • 79.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9-02]
  • 80.    《三國志·董允傳》注引《襄陽記》:襄陽記曰:董恢字休緒,襄陽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費禕使吳。孫權嘗大醉問禕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於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禕愕然四顧視,不能即答。恢目禕曰:“可速言儀、延之不協起於私忿耳,而無黥、韓難御之心也。今方掃除強賊,混一區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舍此不任,防其後患,是猶備有風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也。”權大笑樂。諸葛亮聞之,以為知言。還未滿三日,闢為丞相府屬,遷巴郡太守。臣松之案:漢晉春秋亦載此語,不雲董恢所教,辭亦小異,此二書俱出習氏而不同若此。本傳雲“恢年少官微”,若已為丞相府屬,出作巴郡,則官不微矣。以此疑習氏之言為不審的也。
  • 81.    三國志·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9-02]
  • 82.    《史通·外篇·雜説下》:自戰國已下,詞人屬文,皆偽立客主,假相酬答。至於屈原《離騷》辭,稱遇漁父於江渚;宋玉《高唐賦》,雲夢神女於陽台。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敍事,足驗憑虛。而司馬遷、習鑿齒之徒,皆採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後學,不其甚邪!必如是,則馬卿遊梁,枚乘譖其好色。
  • 83.    史通·外篇·雜説下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