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

鎖定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是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著的政治理論著作,於2018年4月1日首次出版。 [1] 
該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20日期間公開刊發的講話、報告、談話、指示、批示、賀信等一百八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四個專題,共計四百五十段論述。 [2]  該書第一部分收入的重要論述,真實記錄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背景和過程,集中反映了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第二部分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關於統籌推進國家安全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論述;第三、四部分收入的重要論述,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對世界安全形勢的深刻分析和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思想。 [3] 
作品名稱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
創作年代
現代
作    者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類    型
政治理論著作
字    數
1.48萬字
首版時間
2018年4月1日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4個專題: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走和平發展道路。書中收入450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20日期間公開發表的講話、報告、談話、指示、批示、賀信等180多篇重要文獻。 [4]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作品目錄

一、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二、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三、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四、走和平發展道路 [1]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創作背景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習近平同志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把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導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對於新時代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完善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幫助廣大幹部羣眾系統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2018年,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了《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 [1]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作品思想

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頭等大事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時代特點對國家安全理論的重大創新。《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第一部分收入的重要論述,真實記錄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背景和過程,集中反映了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維護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改革發展的前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保持了中國社會大局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環境。在看到好的局勢的同時還必須清醒認識到,新形勢下中國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特別是各種威脅和挑戰聯動效應明顯,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中國共產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中國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確保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習近平同志圍繞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對這一思想的豐富內涵進行深刻闡述。在豐富發展這一思想過程中,習近平同志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比如: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正確處理“五對關係”、做到“十個重視”。指出,要堅持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各項工作。
強調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指出,既要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要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強調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指出,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國家利益至上為準則,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這是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和塑造中國特色大國安全的根本保證。
強調增強國家安全工作的戰略性、策略性,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家安全政策。指出,要堅持科學統籌,始終把國家安全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來把握,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要認清國家安全形勢,立足國際秩序大變局來把握規律,立足防範風險的大前提來統籌,立足中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大背景來謀劃。要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堅持以全球思維謀篇佈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習近平同志這些重要論述和思想,科學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如何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基本問題,豐富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闡明瞭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要求,成功指導了新時代的國家安全工作,創新發展了新時代黨的國家安全理論,把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安全基本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
加強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是黨中央立足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適應中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體制,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四年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初步構建了國家安全體系主體框架,形成了國家安全理論體系,完善了國家安全戰略體系,建立了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國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強,牢牢掌握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動。
維護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必須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特別要強化維護國家安全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實施更為有力的統領和協調。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要發揮好統籌國家安全事務的作用,抓好國家安全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完善國家安全工作機制,着力在提高把握全局、謀劃發展的戰略能力上下功夫,不斷增強駕馭風險、迎接挑戰的本領。各地區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的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於負責、敢於擔當。要加強國家安全系統黨的建設,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建設一支忠誠可靠的國家安全隊伍。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面實施國家安全法,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
健全國家安全體系,維護重點領域國家安全
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項重要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推進各項安全工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切實提高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第二部分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關於統籌推進國家安全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論述。
關於維護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最重要的就是維護黨的領導,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治國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只有黨中央有權威,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全黨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旗幟鮮明講政治,強化政治擔當,提高政治能力特別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使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關於維護國土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是國家安全的準則。維護國家安全,主要是維護國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確保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更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要提高海洋維權能力,堅決維護中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關於維護軍事安全。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全的堅強後盾。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捍衞和平、維護安全、懾止戰爭的手段和選擇有多種多樣,但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手段,打贏能力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能力。建設同中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要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
關於維護經濟安全。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中國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歷史階段,矛盾和風險更多更復雜。習近平同志指出: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醖釀新突破的發展格局,中國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着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他強調: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應對外部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壓力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他高度重視維護金融安全,指出這是關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必須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關於維護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習近平同志指出: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要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增強陣地意識,敢抓敢管、敢於亮劍,防止給那些惡意攻擊黨的領導、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歪曲黨史國史、造謠生事的錯誤言論提供傳播渠道。他特別強調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問題,指出掌控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就是守護國家的主權和政權,必須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鬥爭。
關於維護社會安全。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國家安全歸根到底就是要為羣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習近平同志強調:人心安定,社會才能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做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做好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工作。要把維護公共安全放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來認識,努力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要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態勢,堅決打擊暴力恐怖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要始終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面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
關於維護科技安全。高端科技是現代的國之利器。在國際上,沒有核心技術的優勢就沒有政治上的強勢。習近平同志指出:科技創新作為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安全發展的核心位置。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他特別強調:計算機操作系統等信息化核心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制於人的問題必須及早解決,為確保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關於維護網絡安全。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羣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網絡和信息安全是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加強網絡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台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網絡安全產業,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要理直氣壯維護中國網絡主權和政治安全,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關於維護生態安全。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定要徹底轉變觀念,再也不能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要以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關於維護資源安全。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習近平同志指出:資源開發利用既要支撐當代人過上幸福生活,也要為子孫後代留下生存根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必須樹立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均衡的原則。要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能源和水資源、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更加重視資源利用的系統效率。要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關於維護核安全。核能的開發利用給人類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同時也伴生着核安全風險和挑戰。習近平同志指出:核安全是全球性問題,核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人類要更好利用核能、實現更大發展,就必須應對好各種核安全挑戰,維護好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要堅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把核安全進程納入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
關於維護海外利益安全。隨着新一輪對外開放全面推進,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實施,海外利益安全日益關乎中國整體發展利益和國家安全,維護海外利益安全成為一項重要任務。習近平同志強調: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大勢所趨,要加緊研究、加大投入、加強防範,逐步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護海外中國公民和法人安全,保護中國海外金融、石油、礦產、海運和其他商業利益。要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
習近平同志關於統籌推進各項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非常豐富,涵蓋上述十二個重點領域以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四個新型領域等在內的國家安全的方方面面,為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統籌推進新時代國家安全各項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錯綜複雜,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而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來實現所謂的絕對安全。各國應該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努力為各國人民創造持久的安全穩定環境。《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第三、四部分收入的重要論述,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對世界安全形勢的深刻分析和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思想。
世界安全形勢的新特點新趨勢決定了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來應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但同時世界並不太平,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突出,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習近平同志用“三個更加突出”,對世界安全形勢的新特點新趨勢作了精闢概括。即:“安全問題的聯動性更加突出”,安全問題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問題緊密相關,非傳統安全威脅和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安全問題的跨國性更加突出”,安全問題早已超越國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安全短板都會導致外部風險大量湧入,形成安全風險窪地,任何一個國家的安全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又會外溢成為區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問題;“安全問題的多樣性更加突出”,全球安全問題的內涵和外延正在不斷拓展,藉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的電信詐騙、金融詐騙、網絡攻擊、網絡竊密等新型犯罪大量滋生,各種安全問題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解決起來難度更大。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安全問題確實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難以順利推進。要有效應對人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合作是唯一的選擇,必須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
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面對日益複雜化、綜合化的安全威脅,怎樣才能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全球安全觀的思想,即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綜合”,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可持續”,就是要發展和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他強調:合作安全、集體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決世界安全問題的正確選擇。應該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發戰爭的根源,共同解救被槍炮驅趕的民眾,共同保護被戰火燒灼的婦女兒童,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讓人人享有安寧祥和。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才能有基礎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發展是第一要務,適用於各國。但發展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近代以來搞殖民主義,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是人類安全的主要威脅。進入二十一世紀,這種舊的思維和發展道路已經不適合時代潮流,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來之不易,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辛探索和不斷實踐逐步形成的。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和平的旗幟,從來沒有動搖過。在長期實踐中,中國提出和堅持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確立和奉行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莊嚴承諾,強調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這些必須始終不渝堅持下去,永遠不能動搖。
針對一些人對中國快速發展的誤解和偏見,特別是一些人渲染“中國威脅論”,習近平同志指出:縱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是歷史規律。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人民勤勞、維護和平。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當今世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還能走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天空足夠大,地球足夠大,世界也足夠大,容得下各國共同發展繁榮。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都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習近平同志鄭重表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陽光普照世界。 [3]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作品評價

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第一部分收入的重要論述,真實記錄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的背景和過程,集中反映了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第二部分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關於統籌推進國家安全各方面工作的重要論述。《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第三、四部分收入的重要論述,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對世界安全形勢的深刻分析和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思想。 [5-6]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出版信息

書名出版時間出版社作者ISBN
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2018年4月1日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9787507344004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