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翁(拼音:wēng、wěng),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 [8]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形聲字。此字本義是指鳥頸毛,引申為父親、祖父,亦指夫之父或妻之父,泛稱男性老人,對男性的敬稱;又引申為量詞,通“滃”,騰湧;亦可作姓氏。 [1]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1]  [12] 
中文名
拼    音
wēng、wěng
部    首
八(曾歸“羽”部)
五    筆
WCNF
倉    頡
CISM
鄭    碼
OZY
字    級
二級字(1992)
平水韻
上平聲·一東
總筆畫
10
結    構
上下結構
四角號碼
80127
統一碼
7FC1
筆順編號
3454541541
筆順讀寫
撇、捺、撇折、點、橫折鈎、點、提、橫折鈎、點、提
注音字母
ㄨㄥ、ㄨㄥˇ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翁”是形聲字。從羽,篆書之形像鳥的羽毛,公聲,公是古五等爵位之首,有居上之意,表示翁是鳥頸上的毛。本義是鳥頸脖上的毛。假借指老翁。翁與公併為東部。古初以公為翁,例頗多。漢劉向《説苑·政理》“見一老公而問之”,《論衡·骨相》“有一老公過”,《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七十老公”,並讀翁,後皆為造專字,翁蓋如此產生。
本義是鳥頸毛。《山海經·西山經》:“(天帝之山)有島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因頭頸毛居上,引申為長者、父祖。《史記·項羽本紀》:“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亦泛稱男性老者。《方言》卷六:“凡尊老,周晉秦隴謂公,或謂之翁。”以上讀wēng。音轉讀wěng,多見於聯綿詞“翁翁”、“翁博”中。翁翁,同“滃滃”,酒色混濁。《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三曰盎齊”。鄭玄注:“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翁博,同“滃渤”,雲蒸霧騰的樣子。
先秦文獻中已使用翁字,戰國古文字中始見之,《説文》加以收錄。戰國時構件作(字形1),小篆整理作(字形2),隸變時作(字形3-10)(其中漢印帶藝術性,不能全作常規書寫看待)。隸變後楷書作翁,是小篆的筆勢變化。 [13]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wēng
名詞
鳥頭頸毛。
ruff
唐·玄應一切經音義》:“鳥頭上毛曰翁。翁,一身之最上。”

父親。
father
宋·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家翁;
乃翁
祖父。
grandfather
廣雅·釋親》:“翁,父也。”
東漢·班固漢書·項藉傳》:“吾翁及汝翁。”

丈夫的父親。


翁姑
妻子的父親。


翁婿
年老的男子,泛稱男性老人。
old man
唐·杜甫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宋·歐陽修歸田錄》:“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唐·白居易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老翁;漁翁;艄翁
對男性的敬稱。如:字某曰某翁。
man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東翁;魯翁
(Wēng)姓。



動詞
通“滃”。騰湧。
surge
魏晉·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時鬱律其如煙。”

wěng

【翁翁】(wěng wěng)也作“滃滃”。酒渾濁如葱白之色。



參考資料: [1]  [9-11]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頸毛也。從羽,公聲。烏紅切。 [2] 

説文解字注

頸毛也。《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漢郊祀歌:赤雁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急就篇》鳧翁。按:俗言老翁者,假翁為公也。《周禮》酒人注假翁為滃。從羽公聲。烏紅切。九部。烏紅切。 [3]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烏紅切。《集韻》《韻會》烏公切。並音螉。《説文》:頸毛也。《玉篇》:鳥頸下毛。《前漢·禮樂志》:赤雁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注:孟康曰:翁,雁頸。
又《玉篇》:飛貌。
又《廣雅》:翁,父也。《史記·項羽紀》:吾翁卽若翁。
又《玉篇》:老稱。《史記·灌將軍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注:年老頭禿也。
又姓。《前漢·貨殖傳》:翁伯以脂而傾縣邑。
又《集韻》《正韻》並鄔孔切,音臃(wěng)。《周禮·天官·酒正注》注: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釋文》:翁音嗚動反,一音於勇反。
又《韻補》葉烏光切。《道藏歌》:霄駢縱橫舞,紫蓋託朱方。風塵有憂哀,隕我白鬢翁。 [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烏紅切
ʔuŋ
集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烏公切
ʔuŋ
上聲

合口呼
全清
鄔孔切
ʔuŋ
上聲

合口呼
全清
委勇切
ʔioŋ
去聲

合口呼
全清
烏貢切
ʔuŋ
韻略

平聲





烏紅切

增韻

平聲





烏紅切


上聲





烏孔切

中原音韻

陰平聲
東鍾



全清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鍾





烏公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烏紅切
ʔuŋ

上聲


全清
烏孔切
ʔuŋ
切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烏紅切

參考資料: [5]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0
ɔ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ʔ
û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ʔ
ew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
ung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ung


ung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0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ʔ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ʔ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
u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ʔ
參考資料: [6-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