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伏羲廟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伏羲廟,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鎮劉莊村境內,是濟寧市現存較早的廟宇建築,伏羲廟建築年代不詳,魏時已為名勝。 [1]  [3] 
伏羲陵台基高築,伏羲廟即在其上。陵台長40.5米,寬34.6米,面積為1401.3平方米,台高4.6米。陵台四周條石砌壘。依山建陵、陵上建廟、陵廟合一,伏羲廟的建築風格極具特色。孔子説“古者墓而不墳”,即上古時代埋葬後不堆墳頭,爾後在陵墓上建享堂、廟宇進行祭祀。微山伏羲廟很好地體現了上古禮儀葬制。 [3] 
1992年2月16日,伏羲廟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3月5日,伏羲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伏羲廟
地理位置
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鎮劉莊村
所處時代
宋至清
佔地面積
1401.3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41-3-43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伏羲廟歷史沿革

伏羲廟建築年代不詳。
《魏書·地形志》載:“高平,二漢屬山陽……有痴水、千秋城、胡陸城、齊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廟。”高平,即今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鎮一帶。據此,伏羲廟應當在魏時已為名勝。
宋熙寧七年”(1074年),重修伏羲殿,保留北宋建築風格。 [3-4] 
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重修伏羲聖祖廟。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修伏羲廟。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重修伏羲廟。
1993年、1995年、2006年,微山縣有關部門曾對伏羲廟、伏羲殿進行了維修、重修、加固。 [4] 
微山伏羲廟 微山伏羲廟

伏羲廟建築格局

伏羲陵台基高築,伏羲廟即在其上。陵台寬34.6米,長40.5米,面積為1401.3平方米,台高4.6米。陵台四周條石砌壘。
伏羲廟現存的伏羲殿坐落在青石雲台(即伏羲陵)上,殿面闊5間,進深3間,長15.4米,寬9米,面積138.6平方米。建築形式為單檐歇山式,斗拱結構,單華柱,三下昂、七鋪座。殿為八柱六重梁九檀,長鼓狀石礎。大殿東西兩側各有4根,前後各有兩根八稜形石柱;前面還有6根,後面還有4根木柱。兩稍間為一座間斗拱,中間3間檐下為兩座補間斗拱。殿內梁、檁、椽、柱上均施以彩繪,因年代久遠現已模糊不清。殿頂為黃綠色琉璃瓦,脊瓦作對吻雲龍圖案。廟後有羣泉湧出平地,號稱“羲鳳泉羣”,有聖母池泉、西龍泉、聖裔泉、六合泉、西六泉、有本泉、小龍泉等。
伏羲廟原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羣,數里之外,即可遙觀,前有三聖閣,後有女媧殿,另有蓍草園、渡善橋、鐘樓、鼓樓廟門等,伏羲殿建在中心部位,周圍繞以青石垣牆,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 [1] 
依山建陵、陵上建廟、陵廟合一,微山伏羲廟的建築風格極具特色。孔子説“古者墓而不墳”,即上古時代埋葬後不堆墳頭,之後在陵墓上建享堂、廟宇進行祭祀,微山伏羲廟很好地體現了上古禮儀葬制。 [3] 
微山伏羲廟

伏羲廟文物遺存

伏羲廟伏羲殿中頂檁上有“大明嘉靖三十九年重修”字樣。殿內現還存有石碑兩幢:一為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重修伏羲聖祖廟碑》,一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重修伏羲廟碑》。 [4] 

伏羲廟歷史文化

  • 相關記載
《十三道圖·圖經》載:“單州魚台縣東北七十里曰辛興村,其間有伏羲皇帝之陵,陵上有廟。”唐、宋、元、明皆有重修碑刻。由於年久失修,許多建築被拆除,牆垣倒塌殆盡,現存的建築物—伏羲殿。 [4] 
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編撰的《魚台縣志》載:“其前有伏羲廟,廟中雙柏可數千年物,真古祠也。” [4] 

伏羲廟文物價值

兩城鎮伏羲廟是有文字記載全國較早的一座伏羲廟,並且是唯一一座陵上建廟、陵廟合一的廟宇建築,該廟亙古有之,保持了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對研究當地佛教建築文化提供重要參考。 [1] 

伏羲廟文物保護

1992年2月16日,伏羲廟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3月5日,伏羲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伏羲廟旅遊信息

  • 位置
伏羲廟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鎮劉莊村境內。
  • 交通
兩城鎮人民政府距離伏羲廟8.8千米,駕車約15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