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羯族

鎖定
羯(jié)族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後趙政權,是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族貴族的奴隸軍隊。匈奴造反的時候,羯人強大,五胡亂華時期的一段時間內在中國北方地區稱霸,成為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之一。
羯族從某種意義上説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民族,因為它只是當時匈奴族的一個分支(或部落),是晉代入塞匈奴十九種之一的羌渠(晉代入塞匈奴十九種:屠各、鮮支、寇頭、烏譚、赤勒、捍蛭、黑狼、赤沙、鬱鞞、萎莎、禿董、勃蔑、羌渠、賀賴、鍾跋、大樓、雍屈、真樹、力羯,各有部落,不相雜錯)。羯人入塞之前,隸屬於匈奴,即“匈奴別落”。其種族的根源,眾説紛紜,多不足以為實。
中文名
羯族
人    種
雜胡(主要蒙古人種
政    權
後趙五胡亂華時期
語    種
羯族語言

羯族起源

晉書》卷一百四《載記石勒上》載:“石勒字世龍。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 [10] 
十六國春秋》卷十一《後趙錄》 “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分散居於上黨、羯室,因號羯胡。” [8] 
《魏書》卷八十三《羯胡石勒傳》雲:“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 [9] 
王仲犖認為:羯人是石國(粟特族之一)人,又據《魏書》有者舌國,《隋書》有石國,都柘折城,即是塔什干。據此推斷,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國人,移居中原後,遂以石為姓,其祖併為部落小帥。
七十年代以來,童超經過多方考證,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農業居民——索格底亞那人,而是康居(羌渠)遊牧人。兩漢時期,康羈屬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隨匈奴東來,轉戰於蒙古草原,其後又隨之南遷,逐漸內徙於上黨武鄉一帶。因為他們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稱:“匈奴別部,羌渠之胄。”這個論證與文獻記載更為切近,較為可信。童超:《關於五胡內遷的幾個考證》,見《山西大學學報》1978年4期。
在歷史上閃光的時期非常短暫,僅僅於五胡亂華時期建立了在地方割據的少數民族政權。 [1] 
羯族也在學習漢文化,受到漢族的薰陶,符合當時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互補的歷史發展趨勢和潮流。但是其政治統治過於殘暴,讓當時統治下的各族人民飽受其苦難。 [1] 

羯族人口

西晉“八王之亂”後,北方總人口1500萬,漢人三分之一。 [7]  傳世文獻中有關羯人西晉時活動的記載頗為罕見。晉末幷州一帶的雜胡與匈奴已有明確界限,羯胡被視為雜胡而不屬於匈奴的範圍。羯胡首領石勒起兵之際麾下同姓人物極少,其本部兵力與劉淵的五部屠各相比顯得微不足道。石勒最初在劉淵政權下組建的胡人武裝,其成員多為各種雜胡而未必都是羯族。石勒轉戰河北後開始大規模擴軍,此前被成批賣往河北的幷州雜胡紛紛加入其軍團。石勒建國後為提升諸胡地位而稱其為"國人",羯胡人數驟然增加並達到驚人的數目。羯胡的語言、風俗及狀貌與康居等西域胡相同,西域胡在後趙羯胡之中所佔的比例是很可信的。石勒所招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十八騎”,族屬相當雜亂。目前已知王陽為胡人,孔豚可能也是胡人, 夔安為天竺人,郭黑略可能也是天竺人,呼延莫為匈奴人, 劉膺、劉徵、劉寶、趙鹿可能也是匈奴人, 張曀僕、張越可能是羌渠人,支屈六為月支人。石勒征戰河北各地,大批漢人進入其軍中。在石勒軍中及後趙政權下,也有漢人變作羯胡的事例。 [6] 

羯族經濟

入塞後的羯人保留着部落組織,部有大、小酋帥。羯人主要從事遊牧和農業,生活貧困,有的為漢族地主傭工,有他們原信仰“胡天”(祆教),後來多信佛教
羯族在東漢時期已開始隨匈奴內遷。漢晉時期的羯人雖還保持有一定的遊牧經濟,但農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即待石勒建立趙,政局稍穩以後就開始進行了農業化,他令右常侍霍浩為“勸課大夫”,與他人一起“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勸課農桑”,平常賞賜也多以谷帛為主,如在巡幸冀州諸郡時,引見“高年、孝悌、力田、文學之士,班賜谷帛有差”。

羯族建國

從東漢末年張角起義開始,中原地區動盪不安,戰亂迭起,百姓苦不堪言。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族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
公元四世紀,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邢台裏再次迎來了輝煌,這次定襄國為國都的人是一個叫石勒的羯族皇帝。因“國”在趙地,為與匈奴貴族劉曜建立的前趙區分,史稱“後趙”。羯族政治家石勒在少年時代曾經倚嘯於洛陽上東門(《晉書·石勒載記》),震驚了一代名士王衍,後來成為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 [5]  石勒佔據河北鉅鹿、常山一帶,親自把“衣冠人物”(士大夫、文人)從治下普通軍民中甄別出來,組織成立一個戰亂中能夠隨軍作戰的最高學府和參謀團隊,這就是“君子營”,給石勒集團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智力、謀略,甚至文化的支持。其中,“君子營”的謀士張賓,就是輔佐石勒開創後趙基業、雄霸北方的肱股干城。 [4] 
石勒原是山西上黨武鄉人,在武安為人傭耕時為亂軍抓去,賣給山東茌平財主師歡家作奴隸,石勒志向遠大,騎馬射箭,武藝精通,膽識過人,善於相馬,一來二往,就和管馬的汲桑交了朋友。公元319年,石勒即大單于、趙王位,榮登皇帝寶座,改元建平,依張賓之言,定都襄國。
從奴隸到皇帝,這是一個質的轉變,也驗證了陳勝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石勒是山西上黨人,羯族,奴隸出身,他目不識丁,但機智過人,善於率兵打仗,作戰勇敢,“拼命三郎”的成語就是源自於他,“鹿死誰手”也是他親口所言,他還將“胡瓜”改稱為“黃瓜”。石勒打遍天下,可謂“一代梟雄”。 [3] 
石勒出身貧困家庭,沒上過學,不懂漢字。他重視人才,在城四門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幾個學校,還親自到太學監考,對優秀者加以褒獎。
石勒定都襄國時,城池破敗,原有的趙都建築幾經滄海,早已蕩然無存。石勒按周禮建宗廟社稷靈台,營造東西官署,歷十八年完成了都城的建設。都城周長九里十三步,四角有子城拱衞,名“建平大城”。都城建四門,在永豐門擺上從洛陽拉來的銅馬和翁仲,在城內修造正陽門、端門、建德殿、太武殿、徵文殿、單于庭、東堂、西閣、崇訓宮、百尺樓、後宮等宮殿羣,其中太武殿基座高二丈八尺,用名貴的大理石鋪設裝飾,下面是暗藏的房間,可以盛下五百名衞兵,負責保衞皇宮的安全。巍峨的太武殿,東西長有七十五步,南北長有六十五步,漆金的瓦當,純金的柱子,純銀的楹聯,珍珠的簾子,玉石裝飾的牆壁,富麗堂皇。太武殿造好了,鄴城的東西兩宮同時完工。石勒命人把巨大的晷影從西晉的國都洛陽拉來,擺在單于庭上,用來觀測日影確定時刻。命工匠把三十九個功臣的畫像雕刻在石匣子上,放在建德殿前,以感念他們的功績。第八殿顯陽殿後是靈風台,是遴選宮女的地方。後宮一萬多宮女穿着華麗的衣服,賞玩着無數的珍寶,其中女官分八等,嬪妃規定了名稱和級別:昭儀、夫人、淑儀、美人視男等。城外有明堂、太學、靈台、桑梓苑、灃水宮等附屬建築羣。
國家強盛了,自己又是皇帝,石勒一激動,乾脆把山西老家的羯族百姓全部搬遷到襄國來,把朝臣官員包括貴族三百户遷至崇仁裏。這條衚衕如今叫崇禮街,牆邊散落着風化了的抱鼓門墩上馬石,古韻猶存。
一個叫佛圖澄的印度高僧,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攜帶異域神秘的佛教文化,嬴得石勒信任。佛圖澄住錫襄國,令石勒欽佩不已。中原大地腥風血雨,民不聊生。年已八旬的西域佛教沙門佛圖澄來到中原,看到這處處慘不忍睹的情景,決定發揮佛的人性化威力作用,感化上層統治者,拯救廣大民眾,以此弘傳佛法。 [2] 

羯族民族發展

羯人石勒於東晉元帝大興二年(319)建立趙國,史稱後趙,為十六國之一。參照魏晉王朝的法規建立各種政治制度,設立學校,提倡經學,閲實户口,勸課農桑,對安定社會起到一定作用。法政嚴苛殺人甚多。實行“胡漢分治”,禁説胡字,稱羯人為國人,縱容羯人欺壓異族。朝廷設有專門官吏門臣祭酒,管理羯人訴訟。333年,石勒死,侄石虎奪取政權,施行暴政,民不聊生,於349年為石虎養孫冉閔所滅。
石勒死後傳位於太子石弘石虎殺死石弘奪取了帝位。石虎殘暴,但卻無其叔那樣的雄略,腦筋裏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慾,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發男女16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40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伴之虎狼等野獸成羣出現繁殖。
殘留的漢人為了免於屠殺紛紛築堡自衞和胡人對抗。這並不意味着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個。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約400萬左右,其餘多數逃往關中,東晉或者是遼東。後來石勒聽取了謀士的建議,改變策略,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在南方石勒軍長期與祖逖作戰。祖逖死後,沒人能有效的組織北方各堡與胡人對抗。公元320年前後,屈指可數的幾個保壁大帥也最後降石趙,石趙王朝完成了對中原和關中的牢固統治。
到公元349年,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闊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佔山為王,擾亂地方。但大都不敢公開反對晉朝的統治,不對晉朝統治集團構成威脅。直到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石勒等的出現,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建立後趙。
後趙曇花一現,在血腥裏瓦解迸散。
冉魏滅亡後,羯人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公元547年,羯人在侯景的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躲避北朝的打擊,隨後侯景造反,史稱侯景之亂。後來南梁大將王僧辯召集陳霸先杜龕韋載等人率軍討伐,花了很大代價才撲滅叛亂。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爾朱榮包括侯景這些所謂羯胡,實際上和十六國時期的羯胡不是一回事。《北齊書》的封隆之傳記載:既至信都,集諸州郡督將僚吏等議曰:“逆胡爾朱兆窮兇極虐,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捐棄,今所在蜂起,此天亡之時也。欲與諸君剪除兇羯,其計安在”。一些學者認為,羯胡本屬雜胡,羯人的血統本來就很雜,當時的人把羯人認為是不開化的,只知道殺戮的種族,所以史官把有過“河陰之變”屠殺的爾朱榮跟亂江南的侯景寫成羯胡(實際上爾朱榮應該是山胡,侯景有可能是有鮮卑血脈的雜胡)。根據《北齊書》與北史、梁書之前此二人並沒有被記載為羯人,所以此種説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