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陵

鎖定
義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是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孝哀皇帝劉欣孝哀皇后傅氏的合葬陵,西漢帝陵之一。 [1] 
義陵陵區由義陵陵園、陪葬墓區兩大部分組成,分佈範圍東西約2.8千米、南北約3.1千米。義陵陵園是雙重陵園,是指由外垣牆、外壕溝組成的外城垣及其以內的區域,包含帝陵陵園、後陵陵園、建築遺址、外藏坑及陪葬墓。經現代勘探,基本已掌握了義陵陵區的範圍、佈局、結構及主要內涵,為義陵的大遺址保護和漢陵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1] 
1956年8月6日,義陵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義陵在內的西漢帝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9年4月24日,包含義陵在內的西漢帝陵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4] 
中文名
義陵
地理位置
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周陵街道南賀村
所處時代
西漢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5-0183-2-039 [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3] 

義陵歷史沿革

西漢元壽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前1年8月15日),劉欣於京師長安未央宮駕崩,年僅二十五歲。同年十月十二日(11月27日),劉欣葬於義陵,諡號為“孝哀皇帝”。 [5] 
東漢建武二年(26年),赤眉軍攻入長安滅亡玄漢後,恣意發掘西漢諸陵,義陵遭到破壞。 [7] 
2002年7月至8月,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義陵及其周圍遺蹟進行了調查和鑽探。探明瞭帝陵陵園、寢園遺址及部分陪葬墓。 [1] 
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義陵進行了全面調查和重點勘探,調查、勘探總面積約4平方千米。 [1] 

義陵建築格局

義陵義陵陵園

  • 綜述
義陵陵園是指由外垣牆、外壕溝組成的外城垣及其以內的區域,包含帝陵陵園、後陵陵園、建築遺址、外藏坑及陪葬墓。帝陵陵園位於義陵陵園中心偏西南處,外側分佈17座外藏坑,北側及東北部分佈6處大型建築遺址。傅皇后陵園位於陵園的中部偏東。陪葬墓位於陵園西南部、東北部。 [1] 
義陵陵園平面分佈圖 義陵陵園平面分佈圖
  • 外垣牆外壕溝
義陵陵園外垣牆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長1857米、寬1540米,牆體寬3.5米。牆基掩埋於現代地面之下,現存夯土基址,殘存高度0.4~0.8米,夯層厚0.08~0.1米,土質密實堅硬。外垣牆對應帝陵西、北墓道的位置分別設有一門;對應東、南墓道的位置破壞嚴重,門址遺蹟無存。西門址保存完整,為南北對稱的三出門闕,通長73.8米、寬9.5米、門道寬2.4米~2.9米;北門址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通長72.8米、寬5米,由於破壞嚴重,門道形制不清。垣牆之外有壕溝圍繞,二者間距16~34米。壕溝斷面呈梯形,開口距地表0.6~1米,寬2~4.4米、深2.5~2.8米,填土黑褐,土質較軟。外垣牆、外壕溝的南段、東段南部破壞無存,其餘部分保存基本完整。 [1] 
  • 帝陵陵園
帝陵陵園平面分佈圖 帝陵陵園平面分佈圖
帝陵陵園平面呈方形,四周有垣牆圍繞,中部各設一門。帝陵封土位於陵園的中部,墓穴壓在封土之下。陵園垣牆邊長418米。牆基掩埋於現代地面之下,現存夯土基址,殘存高度0.4~2米,夯層厚0.06~0.1米,土質堅硬密實,為純淨生黃土。垣牆四面正中各設一門,東、南、西門址所處位置略高於周邊地表。門址形制皆為三出闕,東門址通長90.5米、進深13米,門道寬6.5米;南門址通長133.8、進深13.7米,門道情況不清;西門址通長102.3、進深13米,門道寬6.5米;北門址通長86.4、進深12.8米,門道情況不清。距地表0.4~1米見夯土基址,殘存高度2.3~5.2米,夯層厚0.08~0.1米,土質堅硬細密,較純淨。修築東、北門址時開挖有基槽。垣牆四角應建有角樓或角闕之類的建築,其夯土基礎平面均呈曲尺形。西南角建築東西26.5米、南北29米;西北角建築東西22.6米、南北24.6米;東北角建築東西22.3米、南北24.7米;東南角建築東西22.7米、南北24.1米。建築進深4.5~10米。 [1] 
帝陵封土位於帝陵陵園中部,現存形狀呈覆鬥狀,底部邊長東161米、南172.4米、西166.4米、北173米;頂部邊長東54米、南57.2米、西56.3米、北57.8米;現存封土高29.7米。封土底部與帝陵陵園圍牆之間的距離為115.5~126.7米。封土為五花土夯築而成,土質密實、堅硬,夯層厚0.2~0.3米。封土南側立有全國重點、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 [1] 
封土四側的中部分佈四條墓道,平面均呈梯形,靠近墓室一端較寬,外端較窄。墓道內填土為五花夯土,土質堅硬,包含大量紅土及料姜石。判斷帝陵墓葬形制為“亞”字形,由封土底部的墓室及四條斜坡墓道組成,由於封土堆積過厚,帝陵墓室的形制結構尚不明確。 [1] 
  • 後陵陵園
後陵陵園平面分佈圖 後陵陵園平面分佈圖
後陵陵園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四周有垣牆圍繞,垣牆中部各設一門。封土位於陵園的中部,墓穴壓在封土之下。陵園垣牆長179米、寬164米,牆體寬2~3.2米。夯土基礎掩埋於現代地面之下,破壞嚴重,僅保存有與門址連接的部分,距地表0.5~1.1米見夯土基址,殘存高度0.1~1米,夯層厚0.08米。垣牆四面正中各設一門。東門址外側三出,內側一出,通長44.2米、進深7.7米、門道寬3.7米;西門址北闕兩出,南闕一出,通長47.2米、進深6.9米、門道寬3.7米;南門址內側兩出,通長45.2米、進深3.2~4.5米、門道寬3.4米;北門址為三出門闕,由於破壞形制不甚規整,通長47.4米、進深7.5~9.4米,門道不清。距地表0.8~1米見夯土基址,殘存高度0.3~1.2米,夯層厚0.08~0.1米。南門址西側,有建築遺址一處,與南牆相連接。平面呈東西向梯形,長24、寬7.7(西)~9.8(東)米,距地表0.4米見夯土基址,殘存高度0.5~0.6米,夯層厚0.08~0.1米。夯土基址北側有鵝卵石散水、青磚鋪地及瓦片堆積。 [1] 
封土位於陵園的中部偏東,現存形狀呈覆鬥狀,東、北部破壞較嚴重,底部邊長東78.3米、南72米、西78.2米、北72.6米;頂部邊長東20.4米、南17.5米、西20.2米、北18米,現存封土高19.3米。五花土夯築,土質密實、堅硬,夯層厚0.2~0.3米。封土南側正中有斜坡墓道一條,平面呈梯形。封土外部分長26米、寬3.3(南)~9.5(北)米、開口距地表0.8~1米,北端深9.6米見墓道底部踩踏面,填土為五花夯土,含大量紅燒土塊。判斷墓葬形制為“甲”字形,由封土底部的墓室及南側墓道組成,由於封土堆積過厚,墓室的形制結構尚不明確。 [1] 
  • 外藏坑
義陵陵園共發現外藏坑17座,均圍繞帝陵陵園分佈。東門址外,神道南、北兩側,有10座;南門址外,神道東側,有1座;西門址外,神道南北兩側,有5座;西南角外側有1座。除西南角K12平面呈長方形,其餘16座外藏坑由梯形斜坡道和長方形坑體組成。外藏坑長短不一,最長的62米,最短的8.8米。填土為五花夯土,底部發現的遺蹟、遺物有板灰、紅漆皮及陶器殘片等。 [1] 
  • 其他墓葬
義陵陵園內除了帝陵、後陵之外,另有墓葬7座,西南部4座,東北部3座,現存有封土的僅1座。朝向南、北、西均有,南向5座;豎穴墓5座,洞室墓2座。墓葬規模不一。 [1] 
  • 建築遺址
義陵陵園內共發現建築遺址6處。這些建築遺址分佈在帝陵陵園北側及東北部,規模、形制不一,其性質、用途應存在差別。 [1] 
1號建築遺址(寢殿),位於帝陵陵園北側西部,南牆和帝陵陵園北牆西段共用,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長332、寬159米。遺址周圍有垣牆圍繞,現殘存高度0.8~1米。中部偏南有一道東西向的垣牆將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其應為寢殿建築。 [1] 
2號建築遺址(便殿),位於帝陵陵園北側東部,和1號建築遺址相對分佈,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長94.6~98.2、寬86米。遺址周圍有垣牆圍繞,西牆中部開有寬4米的門道,現殘存高度0.5~0.7米。遺址內有多處夯土基址及瓦片堆積,其應為便殿建築。 [1] 
3號建築遺址南距2號建築遺址97.5米,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長46、寬19.8米。遺址周圍有垣牆圍繞,西牆中部開有寬2.8米的門道,殘存高度0.7米。中部有一道東西向夯牆,將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 [1] 
4號建築遺址西南距3號建築遺址8米,坐東朝西,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長48、寬33米。遺址西部為南北向長方形夯土基址,長48、寬13米,殘存高度0.5米。東、南、北三面有垣牆圍繞,東牆北端開有寬1米的門道,殘存高度1米。 [1] 
5號建築遺址南距4號建築遺址63米,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長54、寬39米。遺址周圍有垣牆圍繞,西牆中部開有寬2.8米的門道,殘存高度1米。在遺址中部、南部有兩處直徑為2.5、3.4米的遺蹟,深10米不及底,填土灰褐色,包含大量瓦片、灰渣、紅燒土屑等。 [1] 
6號建築遺址位於帝陵陵園東北部,距帝陵封土467米,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長190.8、寬162.3米。遺址周圍有垣牆圍繞,殘存高度0.2~0.5米。除西牆外,其餘三面垣牆的外側有壕溝圍繞,寬2.5~3米,填土為五花土,含少量瓦片。遺址的東北、東南部各有一處夯土基址,南部有瓦片堆積。東北部夯土基址,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長74.5米、寬16.4米,外圍有大面積踩踏面,並有零散的瓦片堆積.;東南部夯土基址,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長47、寬30.5米。殘存高度0.4~0.5米。 [1] 

義陵陪葬墓區

義陵陪葬墓分佈在義陵陵園外東、南部,屬於義陵陪葬墓的共16座,其中南側12座,東側4座,保存有封土的墓葬12座,現存封土形狀有覆鬥狀、圓丘狀和不規則狀三種。墓葬形制為“甲”字形豎穴土壙,墓向四面均有。這些只是陪葬墓中的一部分,由於陪葬墓分佈範圍大,封土多被平毀,許多墓葬尚未發現。陪葬墓中,見於文獻記載的只有董賢 [1-2] 

義陵文物遺存

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經過考古勘探,聯合考古隊採集到的文物有建築材料、陶器等,共21件。建築材料有條形磚、空心磚、鋪地磚、陶排水管、板瓦、筒瓦及瓦當,陶器有陶缶等。建築材料及陶器多為泥質灰陶,陶質細密,燒製火候較高。這些文物採集自義陵陵園,部分陶器殘片採集自陪葬墓旁。 [1] 

義陵研究價值

西漢中期的陽陵、茂陵,陵園均為東西向長方形,其長寬比大致為20∶14。而義陵的陵園雖然依舊是東西向長方形,但長寬比變為18.5∶15.4,與渭陵陵園的長寬比18∶16相近,近於方形。加之陵園內外藏坑、建築遺址數量急劇減少,陵廟與陵邑也不見,這些差異應非偶然,可能預示着西漢晚期帝陵形制的某種變化。 [1] 
義陵陵園東北部發現的未完成的、相對獨立的墓園,與漢元帝渭陵陵園內發現的墓園位置相同,規模相近,應具有共同性質,是研究西漢帝陵嬪妃葬地及其相關制度的重要資料。 [1] 

義陵保護措施

1956年8月6日,義陵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義陵在內的西漢帝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27日,包含義陵在內的西漢帝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二五”專項規劃》“十二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6] 
2016年10月31日,包含義陵在內的西漢帝陵(含薄太后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三五”專項規劃》“十三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6] 
2019年4月24日,包含義陵在內的西漢帝陵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4] 
2021年10月12日,包含義陵在內的西漢帝陵(含薄太后陵)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6] 

義陵旅遊信息

義陵位置

義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周陵街道南賀村。 [1] 

義陵門票

端陵免費開放。

義陵交通

乘坐咸陽公交801路至上林路天漢大道口站下車,步行1.5公里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