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縣萬佛堂

鎖定
義縣萬佛堂位於義縣城西9公里大淩河北岸的福山上,分東、西兩區,共存16窟43O餘尊造像。萬佛堂是我國東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石窟羣,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中文名
義縣萬佛堂
地理位置
義縣城西9公里大淩河北岸

目錄

義縣萬佛堂簡介

據碑刻記載,西區是北魏大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元景為皇室祈福開鑿的,現存9窟,分上下兩層,下層為6大窟,上層為三小窟,保存較為完整的是第1窟和第6窟。第1窟為中心柱窟,中心柱上部的佛造像與供養人為北魏遺蹟,下部的四尊佛為唐代補雕;第6窟為佛殿窟,主像交腳彌勒高3.5米,是典型的北魏佛造像,保存完好,僅底座為近年補修。元景摩崖造像碑刻在第5窟南壁,書法價值極高,康有為譽之為"元魏諸碑之極品";梁啓超評為"天骨開張,光芒閃溢",歷來吸引着眾多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東區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慰喻契丹使韓貞聯絡同鄉開鑿的私窟,現存7窟,因歷年久遠、造像多已風化無存。其第3窟中的千臂觀音和二脅侍菩薩為清代的密宗造像,生動別緻,為他處少見。韓貞摩崖造像碑刻於第5窟南壁,已殘,此碑是研究我國北方民族史及邊疆史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義縣萬佛堂文物價值

東西兩區中間的山頂上,尚有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錦衣參將王鍇為其母祝壽而修建的圓形小塔一座。
萬佛堂是我國東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石窟羣,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萬佛堂又是一處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區。石窟鑿於懸崖峭壁,下臨寬闊的大淩河水,隔河望去是一片廣漠的田野,遠處輕煙曼籠,近處綠柳成行,不時還有覓食飲水的羊羣點綴其間,宛若唐人詩境、宋人畫卷,令人弔古之際復得以享受大自然的情趣。特別是經過1994年至1996年三年的修繕,將這一瑰麗的人文景觀與天然的險、峻、秀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更加光彩奪目,成為遼西地區的一個別有韻味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