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烏小鯢

鎖定
形態與中國小鯢Hynobius chinensis 近似。但犁骨齒列內枝較長,向後延伸達眼球后緣,其長度大於兩內枝前緣間的寬度;體形適中,頭長明顯大於頭寬;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多相遇;有掌、蹠突;體側肋溝10條;尾基略圓,往後逐漸側扁,有尾鰭褶,雄鯢的更明顯;體腹面灰白色,無斑紋。
中文名
義烏小鯢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有尾目
小鯢科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義烏小鯢形態特徵

義烏小鯢 義烏小鯢
雄鯢全長83~136 mm; 雌鯢全長87~117 mm,雄、雌鯢尾長分別為頭體長的75%和60%左右。頭部卵圓形,頭長大於頭寬; 吻端鈍圓, 無唇褶; 無囟門, 犁骨齒列呈 “”形,內枝向後延伸達眼球后緣,每側有齒14~19枚,外枝有齒 5~8枚。軀幹圓柱狀,背腹略扁; 尾基部近圓形,向後逐漸側扁,尾背鰭褶起於尾基部,直至末端,尾腹鰭褶位於尾後段 1/3處,尾末端鈍圓。體背面皮膚光滑,眼后角至頸褶有一條細縱溝,頭頂有 “∨” 形隆起; 背部中央有縱行脊溝,肋溝有 10~11條; 頭腹面光滑,頸褶明顯。後肢較前肢發達,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多不相遇; 掌、蹠部無黑色角質層,掌突和蹠突小; 前足4個指,後足5個趾。體背面一般為黑褐色,在草叢中可變為淺草綠色,體側通常有灰白色細點; 體腹面灰白色,無斑紋,肛孔前緣有一個小乳突。卵呈圓形,直徑 2.5~3.0 mm,動物極淺灰色,植物極乳白色。全長42 mm的幼體,具3對外鰓,唇褶發達; 剛完成變態的幼鯢全長63 mm。 [1] 

義烏小鯢外形特徵

義烏小鯢形態

依據浙江省義烏(15雄、10雌、幼體和卵)、蕭山(1雄、1雌、幼體和卵)標本。
義烏小鯢 義烏小鯢
成體:雄鯢全長116mm,雌鯢100mm左右。頭部卵圓形,軀幹圓柱狀,背、腹略扁,尾基部近圓形,往後漸側扁,末端鈍圓。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圓,鼻孔近吻端;鼻間距略大於眼間距,眼位於頭的背側;唇緣光滑,無唇褶;頸褶明顯。上、下頜具細齒;犁骨齒列“ひ”形,內枝向後延伸達眼球后緣,明顯長於外枝,每側外枝上有小齒5~8枚,內枝上有14~9枚。
後肢較前肢發達,前、後肢貼體相對時,多數個體指、趾端不相遇。指、趾無角質鞘,不具蹼,少數雄鯢趾間有蹼跡,掌、蹠突小。指4個,指長順序為2、3、4、1;趾5個,趾長順序為3、4、2、5、1。
尾長短於頭體長,雄鯢的尾相對較長;尾背鰭褶起於尾基部,直至末端,尾腹鰭褶存在於尾的後1/3處至末端。
皮膚光滑無疣粒;頭頂有“∨”形嵴;腹面有明顯的頸褶;體側肋溝一般為10條,少數個體是11條,左右肋溝在體腹面會合。
生活時的體背面為黑褐色,繁殖季節在水草叢中時,體色變淺,常為淡草綠色;體腹面灰白色,無雲斑。

義烏小鯢第二性徵

雄鯢體全長比雌鯢長,前肢粗壯,尾鰭褶亦明顯發達;肛孔縱裂,肛部隆起,在繁殖季節,肛兩側的泡狀突起尤顯,肛裂前緣有一個小乳突。

義烏小鯢頭骨

測量2只成鯢頭骨,其長和寬分別為12mm和1Omm;12.5mm和10mm。頭骨近橢圓形,略扁平,骨化程度較弱;前頜骨後緣尖出,嵌陷在鼻骨前緣;上頜骨向外後方傾斜,後端不超過翼骨前緣;左右上頜骨間距與方骨外側間距幾相等;犁骨齒列長,內枝長於外枝2~3倍,起自犁齶骨內側後端;前頜骨和鼻骨之間無囟門;淚骨入眼眶,不入外鼻孔;額骨狹長;翼骨與上頜骨相距遠,其間連以韌帶。上舌軟骨軟骨質,無骨化團;第一對角鰓軟骨與第一對上鰓軟骨合併,前者基端寬大成角狀;第二對角鰓骨與第二對上鰓骨骨化。
卵:卵粒呈圓形,直徑2.5~3.0mm,動物極淺灰色,植物極乳白色,交錯排列在近透明的圓筒狀卵膠袋內。卵膠袋成對,具韌性,表面有細縱紋,自然彎曲呈圓圈或弧形,卵膠袋長150~170mm,中段最寬處直徑為23~27mm;每條卵袋含卵38~54粒(表15)。

義烏小鯢幼體和幼鯢

幼體全長約42mm時,前肢長5mm,後肢長4mm左右;頭體寬,向吻端傾斜;具3對外鰓,唇褶發達,頸褶明顯;體側肋溝明顯;尾肌不發達,鰭褶薄而高;犁骨齒列呈“/\”形;生活時背面淺灰色,背部及鰭褶上有許多深色斑點,腹面乳白色。剛完成變態的幼鯢全長約63mm時,前肢長10mm,後肢長12mm左右;犁骨齒列呈“M”形;全淺灰色,體背面散有許多銀白色細點。其幼體和幼鯢量度見表16和表17。

義烏小鯢近種區別

義烏小鯢
台灣小鯢
東北小鯢
雄鯢全長116毫米,雌鯢100毫米左右。
體全長58~98毫米。
全長一般為85-142毫米。
生活時的體背面為黑褐色,繁殖季節在水草叢中時,體色變淺,常為淡草綠色;體腹面灰白色,無雲斑。
生活時背面茶褐、深褐或黑色,其上無斑紋或具黃褐、金黃色斑。腹面色略淺,具深色小斑點。
體呈暗灰包或灰褐色,皮膚光滑。富有腺體。頭及體側色較淡,密佈有較均勻的黑色斑點;尾前部斑點細密,向後逐漸變黑;體腹面淺灰褐色或污白色,有不明顯的細密花斑。
義烏小鯢 義烏小鯢
台灣小鯢 台灣小鯢
東北小鯢 東北小鯢

義烏小鯢分佈範圍

浙江(鎮海、義烏、温嶺、江山、蕭山、舟山)

義烏小鯢生活環境

該鯢生活於海拔100~200m的丘陵山地,除繁殖季節外,營陸棲生活,
多見於疏鬆潮濕的泥土、石塊或腐枝爛葉下面,很少在地面發現它們的蹤跡,除非在夏季大雨之後,偶爾在草叢中可以見到。

義烏小鯢生活習性

覓食蚯蚓、蜈蚣和馬陸等小動物。該鯢生活於海拔100~200 m植被較繁茂的丘陵山區。成鯢營陸棲生活,常見於潮濕的泥土、石塊或腐葉下,以小型動物為食。12月中旬至翌年2月為繁殖季節,卵產在水池 (坑) 或小水庫邊緣。雌鯢產卵袋一對,其基部相連成柄,固着在枯枝或石塊上。卵袋長150~170 mm,表面有細縱紋; 卵粒交錯排列在圓筒狀卵袋內,每條卵袋含卵85~96粒。 [1] 

義烏小鯢生長繁殖

義烏小鯢 義烏小鯢
繁殖季節來臨時,即10月下旬,成鯢陸續進入山坡附近的水塘、水坑或小溪緩流內。12月中旬開始產卵,持續到翌年2月,舟山島的可延續至5月。1983年1月15日曾在浙江省義烏髮現許多對卵膠袋,胚胎髮育到8細胞至原腸胚期;1983年12月15日,在一個約8m2的小塘內(水深50~100cm,水温10℃左右)發現成規8條,其中7雄1雌,另外還有東方蠑螈Cynops orientalis 和正在水底淤泥中冬眠的鎮海林蛙 Rana zhenbaiensis。1987年3月在浙江鎮海柴橋一小山溪見到1對卵膠袋,有卵96粒,胚胎已發育到尾芽期,可能因山溪水温低,發育速率較義烏者慢。卵膠袋成對,一端以基部相連並粘附在水生植物莖上或石塊上,另一端遊離於水中,一個雌鯢一般產卵85~96粒,少者70粒以下,多者可達116粒。產卵後,成鯢陸續離開水域上岸,分散在附近的草叢或泥土下。1980年4月曾在黃豆地中挖出幾尾成鯢;1983年10月在種有番茄的地下挖出成鯢和幼鯢。1月中旬,在水温8~10℃時,受精卵40天左右孵化,約3個半月至4個月完成變態。在野外自然條件下,5月上旬可見到幼鯢。在室內飼養時,給幼體投放蚯蚓碎片;隨着個體長大,可喂整條蚯蚓和蝌蚪。在變態前7~10天不進食。成鯢喜歡鑽在泥土下而不入水。投放蚯蚓能自行捕食。有時候兩個成鯢各咬蚯蚓一端,互相爭食,有時也吞食同類小個體。

義烏小鯢保護級別

義烏小鯢僅見於浙江省少數地區,數量不多,屬於中國稀有兩棲動物之一。研究義烏小鯢在有尾兩棲動物的分類地位及其地理分佈現狀,對深入探討兩棲動物的演化有較大的意義。 [2]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3]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4]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5]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6]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