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體凝聚力

鎖定
羣體凝聚力是作用於羣體成員使之保持在羣體內的力量,是羣體發展水平的指標。高凝聚力羣體成員表現的心理感受是對羣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力量感。產生的條件有:羣體成員的目標一致、志趣相投、心理相容和互補,以及外界的壓力與威脅等。對績效的作用受到績效規範的調節影響。 [1] 
中文名
羣體凝聚力
目    的
羣體成員固守在羣體內的內聚力量
包    括
羣體內部團結其他羣體之間支持

羣體凝聚力簡介

K.勒温 K.勒温
羣體對其成員的吸引力,包括羣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力,以及羣體成員對羣體的滿意程度。在蘇聯也稱凝聚力為團結性。最初研究羣體凝聚力是從 W.麥獨孤(1908)稱之為"聚集"的本能開始的;大規模研究則始於20世紀40年代K.勒温對人類羣體的研究。與早期研究相對照,現代研究傾向於把凝聚力作為一個變量,並集中在兩類問題上:一是各種程度的凝聚力對羣體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二是決定羣體凝聚力大小的因素。西方社會心理學家常常直接研究羣體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感情,強調凝聚力的情感成分。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費斯廷格運用羣體中出現的溝通頻率和強度來分析羣體凝聚力。蘇聯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則側重在羣體的共同活動上,強調凝聚力的認知因素,並把建立在共同活動過程基礎之上的羣體團結性看作是羣體凝聚力。

羣體凝聚力測量

測量羣體凝聚力高低的心理學方法有幾種。一種是讓羣眾中的每一成員對其歸屬感或整個羣體作出評價。最流行的評定凝聚力的方法是運用社會測量問卷測定一個羣體內部的友誼模式和強度。費斯廷格、S.沙赫特和K.巴克1950年曾以此方法進行評價羣體凝聚力的研究。在其他一些研究中也提出諸如"你認為羣體應該多長時間聚集一次"之類的問題。此外,心理學家多伊奇曾提出一個計算凝聚力的公式:
羣體凝聚力=成員之間相互選擇的數目/羣體中可能相互選擇的總數目
這個公式可用於實際測定。

羣體凝聚力特徵

研究表明,凝聚力高的羣體有以下特徵:
1.成員間意見溝通快,信息交流頻繁,互相瞭解較為深刻,民主氣氛好,關係和諧;
2.羣體對每一個成員有較強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員願意參加團體活動,無論是生產還是其他活動出席率都較高;
3.羣體成員願意承擔更多的推動羣體工作的責任,時時關心羣體,並注意維護羣體的利益和榮譽;
4.羣體中每個成員都有較強的歸屬感、尊嚴感、自豪感。
羣體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增強羣體效能、實現羣體目標的重要條件,而且是羣體能否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羣體喪失了凝聚力,不再能吸引它的成員,那麼它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羣體凝聚力影響因素

羣體的領導方式
羣體的領導們有其各自的領導方式,而不同的領導方式又會對羣體凝聚力的大小產生不同的影響。心理學家勒温(Kurt Lewin)和懷特(White)等人經過試驗發現,採用“民主型”領導方式的小組比採用“專制型”和“放任型”領導方式的小組成員之間更友愛,思想更活躍,態度更積極,羣體凝聚力更高。
羣體成員的一致性
這裏的一致性是指羣體成員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如果羣體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興趣愛好,則成員之間的行為表現容易達成一致,羣體的凝聚力就更強。應該説,羣體成員的一致性是凝聚力的基礎。
羣體規模
羣體規模的大小也是影響羣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羣體規模過大,成員之間相互接觸的機會則會相對減少,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比較淡薄,易造成意見分歧,從而降低羣體的凝聚力。若羣體規模過小,羣體力量不足,又會影響任務的完成。因此,羣體的規模,應既能保證羣體的工作機能,又能維持羣體的凝聚力。一般説,羣體規模以7人左右為宜。
外部的影響因素
外部壓力也是影響羣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證明,當羣體遭到外部壓力時,羣體成員會放棄前嫌,緊密地團結起來一起抵抗外來威脅,從而有利於增強羣體成員的團結精神,提高羣體的凝聚力。
羣體成員需求的滿足
任何一個人參加一個羣體,總希望羣體能滿足其一定的需求,既包括物質上的需求也包括精神上的需求。羣體滿足個人需求越高,對成員的吸引力就越強。
羣體內部的獎勵方式
羣體內部的獎勵方式對羣體成員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影響,進而影響到羣體的凝聚力。只強調個人成功,對個人進行獎勵,勢必造成羣體成員之間的矛盾。研究證明,個人和羣體相結合的獎勵方式易增強成員的集體意識和工作責任,有利於增強羣體的凝聚力。
羣體的地位
某羣體在諸羣體中的地位、等級越高,其凝聚力就越強。如羣體被人尊重,有較快的升遷機會,有更多的經濟報酬,有更大的發展可能性等,羣體凝聚力就大。
目標的達成
有效地達成目標會使其成員產生自豪感,增強凝聚力,而凝聚力反過來又會促進目標的達到。
信息的溝通
信息溝通渠道越暢通,凝聚力越高;相反,相互間越缺乏聯繫,則凝聚力越低。
對羣體行為的影響
一個好的羣體,其凝聚力一定高,從而會有很高的士氣,明確的動機和堅強的抗干擾的力量。羣體成員彼此的吸引力越大,則羣體對成員的吸引力也越大,羣體凝聚力就越高,增進成員之間的活動和交往,有助於增加羣體的凝聚力。羣體規模的大小與凝聚力通常成反比,規模小的羣體比規模大的羣體更容易產生凝聚力。羣體成員對羣體的忠誠、責任感,對外來攻擊的防禦,羣體成員之間的友誼,承擔羣體的任務等都可以表明羣體凝聚力的高或低。凝聚力有利於羣體任務的完成。有高度凝聚力的羣體比缺乏凝聚力的羣體工作效率要高。
社會心理學家沙赫特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檢驗羣體凝聚力和對羣體成員的誘導對生產效率的影響,發現無論凝聚力高低,積極誘導都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高凝聚力組生產效率更高;消極誘導則明顯降低了生產效率,高凝聚力組的生產效率更低。高凝聚力條件比低凝聚力條件更易受誘導因素的影響。這説明羣體凝聚力越高,其成員就越遵循羣體的規範和目標。羣體規範是決定羣體凝聚力與生產效率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並不是任何凝聚力都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組織內的小羣體目標與組織目標可能不一致。只有在羣體目標與組織目標一致時,增強凝聚力才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反之,羣體目標與組織目標背道而馳,則高凝聚力反而會使生產效率下降。

羣體凝聚力羣類型

羣體凝聚力自然凝聚力

羣體凝聚力 羣體凝聚力
來自歸屬的需要;
一般來説人們都有歸屬的需要,如果一個人單獨生活,就會萌生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而回到羣體中,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這就是説羣體自然而然對個人產生了一種吸引力,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網中,就必然與社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相互關係,人需要交際,需要友誼和愛,需要歸屬和尊重。但是一個人對於社會而言確實太小了,力量太微弱,他必然依賴一定的羣體,才能更好地生活。簡而言之,人有社會屬性,不能脱離羣體而單獨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別人,這就是團結的自然凝聚力。

羣體凝聚力工作凝聚力

人需要依賴工作而生存;
每個人都有獲得良好工作的願望,都希望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在現階段,勞動還是作為人們謀生的一種手段,人們必須依賴工作而求得生存、發展,這就是團結的自認凝聚力。

羣體凝聚力領導凝聚力

羣體凝聚力測定 羣體凝聚力測定
成功而有威望的領導者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在一個羣體裏,領導要經常和羣體成員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羣體所承擔的任務,需要領導去組織、指揮,需要成員執行、完成。因此,領導者的行為直接影響羣體凝集了。一個民主型的領導者,使羣體內部的意見得到良好的溝通,羣體人際關係和諧,成員心情舒暢,凝聚力就強。一個專制型的領導,羣體內部就不易溝通,羣體成員就會感到壓抑,對工作也會感到乏味和無聊,因而羣體凝聚力也差。放任型的領導,對羣體成員無所約束,羣體凝聚力也差。一個仁慈而專斷的領導,事無鉅細必定躬親,結果將是領導在時凝聚力強,領導一旦離開這個羣體,羣體就會陷入癱瘓,凝聚力大大減弱。因此,領導是形成羣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羣體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一個羣體的成員長期在一起工作和學習,朝夕相處,羣體內各個成員之間,成員與領導之間,領導與領導之間彼此瞭解,就可能建立融洽、接納的人際關係羣體,這種羣體存在着吸引力。顯然,這種吸引力是以情感為基礎產生的,屬於情感凝聚力力,協調融洽大大人際關係,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各種心理需要,而且減輕了人們的緊張感。如果人們在工作中心情舒暢,就會同心協力以達到組織目標。相反,人際關係不好,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相互猜忌,彼此戒備,必然會內部矛盾多多,影響團隊工作任務的完成,內耗增加。

羣體凝聚力作用

(1)促進成員之間的自信與安全
(2)控制和調整成員之間的關係
(3)保持羣體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羣體凝聚力關係

與生產效率的關係
研究影響羣體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目的在於運用和創造這些因素,增強羣體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那麼,羣體凝聚力與生產效率的關係如何,是否凝聚力越高生產效率也越高?這是心理學家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研究表明,羣體凝聚力與生產效率之間並不存在這種正相關的關係。凝聚力高,可能提高生產效率,也可能降低生產效率。其關鍵在於羣體規範的性質和水平,即羣體共同指定的生產指標的性質和數量。在一個凝聚力高的羣體裏,成員的行為高度一致,個人有較強的服從羣體規範的傾向。如果這個羣體的目標與組織目標不一致,則凝聚力與生產率之間成負相關;反之,羣體目 [2]  標與組織目標一致,則二者成正相關。前者凝聚力越高,生產率越低;後者凝聚力越高,生產率越高。
社會心理學家沙赫特通過實驗研究了羣體凝聚力對生產效率的影響情況。沙赫特在有嚴格控制條件的情況下,檢驗了羣體凝聚力和對羣體成員的誘導對於生產率的影響。實驗中的自變量是凝聚力和誘導,因變量是生產率。設1個對照組、4個實驗組,分別給予4種不同的條件,即高、低凝聚力和積極、消極的誘導4種不同的結合。
這個實驗表明:第一,無論凝聚力高低,積極誘導都提高了生產率,而且凝聚力高的羣體生產率更高;消極的誘導明顯地降低了生產率,而且凝聚力最高的羣體生產率最低。第二,凝聚力高的羣體,若羣體規範規定的生產標準很低,則會降低生產率。第三,對羣體的教育和引導是關鍵的一環,不能只靠加強成員間感情聯繫來提高羣體的凝聚力。因此,管理者必須在提高羣體凝聚力的同時,提高羣體的生產指標的規範水平,加強對羣體成員的思想教育和指導,克服羣體中的消極因素,以使羣體的凝聚力真正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因素。
參考資料
  • 1.    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
  • 2.    羣體凝聚力  .MBA智庫[引用日期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