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落帶

鎖定
羣落帶 vegetation girdle,zone of,vegetation,對植物分佈給與主要影響的外界條件,在地理上以及方向上發生連續變化時所表現的羣落的帶狀變化,稱為羣落帶。例如越往高山或高緯度地區,因氣温由高變低的影響,植物則按常綠闊葉羣落→落葉闊葉羣落→針葉羣落→寒地草原的方向形成羣落帶。在湖沼由於受水層深度的影響自岸邊到水中央可看到由蘆葦帶→菰帶→浮葉植物帶→沉水植物帶這樣的分佈。不論氣候影響規模的大小,都有很多羣落帶形成的例子。
中文名
羣落帶
外文名
vegetation girdle,zone of,vegetation

羣落帶地理特點

羣落帶分為很多種,以下是生物羣落帶:生物羣落帶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各種生物的總和。與種羣一樣,生物羣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徵,這些特徵不是由組成它的各個種羣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説,只有在羣落總體水平上,這些特徵才能顯示出來。生物羣落的基本特徵包括羣落中物種的多樣性、羣落的生長形式(如森林、灌叢、草地、沼澤等)和結構(空間結構、時間組配和種類結構)、優勢種(羣落中以其體大、數多或活動性強而對羣落的特性起決定作用的物種)、相對豐盛度(羣落中不同物種的相對比例)、營養結構等。

羣落帶相關研究

作為一般名詞時與羣落同義。現在使用的生物羣落一詞,只限於強調沿襲克列門茨和謝爾福德(F.E.Clements & V.E.Shelford,1939)的考慮方法。克列門茨認為,植物羣落並不是個體和種的組合,而是用生長形(growth form)為代表的生態羣組合,這種必須以生物個體為準據的新階段的有機體,稱之為複合生物(complex organism)。謝爾福德(1912)對動物曾使用了生理活動型這個名詞,它相當於植物的生長型,並稱之為生態種羣(mores,用複數形,單數形為mos,涵義不同),它的組合即是動物羣落。以後把植物和動物作為mune的機能生活形的集羣,而進一步強調了統一性。演替是複合生物的發育、成長,相當於它的成體的頂極羣落是僅僅由氣候決定的。也有把這種觀點特稱之為生物生態學(bio-ecolog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