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眾工作手冊

鎖定
《羣眾工作手冊》是2012年7月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靈君,齊大輝。
在本書中,作者部分使用了前書的研究成果,如關於羣眾工作工具等內容 [1]  ,這屬於齊大輝教授的“產品”,所以,從知識產權的角度講,本書依然是集體勞動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中文名
羣眾工作手冊
別    名
科學發展時代領導者能力與素質提升系列
作    者
祝靈君,齊大輝
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7月
頁    數
159 頁
定    價
22 元
開    本
1/16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3547621 [1] 
字    數
175千字

目錄

羣眾工作手冊內容簡介

“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正是立足於知識與常識關係這個“辯證法”,祝靈君齊大輝在《新形勢下做好羣眾工作的藝術與方法創新》一書的基礎上繼續開展研究,從知識的角度看問題,用常識的眼光解難題,寫出了這本《羣眾工作手冊/科學發展時代領導者能力與素質提升系列》。

羣眾工作手冊目錄

第一章 “羣眾”的涵義及各種羣眾觀點
一 古代中國人眼中的“民”
二 西方學者眼中的“大眾”
三 古斯塔夫·勒龐的“大眾心理學”
四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羣眾觀
五 古代中國的“天道觀”與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羣眾觀”
六 中國共產黨對“羣眾”的四個假設
七 毛澤東對“羣眾”的五個比喻
八 鄧小平著名的“工具論”
九 以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塑造當代共產黨人的羣眾觀
十 堅持羣眾路線的四大原理
第二章 黨史上做羣眾工作的好經驗與啓示
一 與最廣大人民羣眾聯繫並抓住關鍵性羣體
二 給人民羣眾看得見的物質福利與榮譽
三 從思想上教育羣眾、引領羣眾
四 通過各種形式把羣眾組織起來
五 在羣眾中發現並培養“羣眾領袖”
六 嚴格執行黨的紀律
七 整頓黨的基層組織,鞏固基層民眾對黨的信任
八 反對官僚主義,幹部要與羣眾打成一片
九 建立民主政治,把羣眾的意見聚合起來
十 發現並總結羣眾工作的規律與得失
第三章 新形勢下羣眾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基本原則
一 黨情的變化對羣眾工作的挑戰
二 世情、國情的變化對羣眾工作的挑戰
三 幹羣衝突的五個主要原因
四 新時期做好羣眾工作應樹立新理念
五 爭當“教練型幹部”,不當“自然型幹部”
六 羣眾工作科學化的八大原則
第四章 羣眾工作的十大原理
一 羣眾工作的“人性原動力”原理
二 羣眾溝通的“發報”原理
三 羣眾工作的“微積分”原理
四 民主協商的“問題擁有權”原理
五 處理棘手問題的“滯後”原理
六 社區管理機制創新的“系統工程”原理
七 羣眾情緒管理的“彈道”原理
八 羣眾工作的“凸凹”原理
九 黨羣工作的“金剛石”原理
十 羣眾工作的“居民公約”原理
第五章 羣眾工作的主要工具與方法
一 利益工具——如何尋找共同利益
二 溝通工具——與羣眾溝通的最佳形式和誤區
三 情緒管理工具——把工作做到羣眾的心坎上
四 調查工具——做好羣眾工作的基礎
五 統計工具——學會用數字説話
六 評估工具——對黨羣工作的量化考核
七 獎懲工具——如何運用獎懲工具
八 公示工具——讓羣眾心裏有數
九 警示工具——避免錯誤和險情的有效辦法
十 監督工具——黨員幹部要把自己置於陽光之下
十一 “口訣”工具——一種羣眾容易接受的宣傳
十二 宣傳工具——做好羣眾工作的基本功
十三 執行工具——組建高效有力的羣眾工作主體
十四 “約定”工具——如何與羣眾定公約
十五 科研、科教、科普工具——羣眾工作的科學化
十六 法治工具——一切都應該在法律範圍內
十七 制度工具——最可靠的還是制度
十八 文化工具——創新利用文化傳播
十九 典範工具——怎樣在羣眾中樹立典型
二十 網絡工具——積極應對網絡的挑戰
第六章 羣眾工作工具運用的典型案例
一 利益工具——全國婦聯的“三送”活動
二 溝通工具——河北鉅鹿的“幹羣夜談會”
三 情緒管理工具——北京市朝陽區的“人文朝陽、和諧家庭教育工程”
四 法治工具——上海市的依法行政白皮書
五 調查工具——中宣部倡導的“走、轉、改”活動
六 評估工具——全國各地區各單位各部門羣眾評議創先爭優
七 獎懲工具——浙江省温州市甌海區婁橋街道的“考績法”
八 統計工具——山東省東平縣“量化承諾積分”
九 公示工具——廣東省湛江市“村務e路通”
十 監督工具——浙江省“村務監督委員會
十一 口訣工具——太原、錦州等鐵路公安處“説、學、逗、唱”
十二 警示工具——湖南省安仁縣“三級預警”機制
十三 宣傳工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百姓新聞發言人”
十四 動員工具一廣西陸川縣“三清楚”“四個一”“五個一”
十五 科研、科教、科普工具——遼寧省大連市“百萬家長教育工程”
十六 制度工具——“萬名組織部長下基層”
十七 文化工具——四川郫縣安德鎮“二三三”工作法
十八 典範工具——上海市楊浦區延吉新村社區樹“羣眾領袖”
十九 “約定”工具——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我是黨員我承諾、服務羣眾促和諧”
二十 網絡工具——上海寶鋼集團“橋”論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