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書治要序

鎖定
《羣書治要序》是唐代魏徵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羣書治要序
作    者
魏徵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羣書治要序作品原文

羣書治要序
竊惟載籍之興,其來尚矣。左史右史,記事記言,皆所以昭德塞違,勸善懲惡。故作而可紀,薰風揚乎百代;動而不法,炯戒垂乎千祀。是以歷觀前聖,撫運膺期,莫不懍乎御朽,自強不息,朝乾夕惕,義在茲乎。近古皇王,時有撰述,並皆包括天地,牢籠羣有,競採浮豔之詞,爭馳迂誕之説,騁末學之傳聞,飾雕蟲之小技,流蕩忘反,殊途同致。雖辯周萬物,愈失司契之源,術總百端,彌乖得一之旨。皇上以天縱之多才,運生知之睿思,性與道合,動妙幾神。元德潛通,化前王之所未化;損已利物,行列聖所不能行。瀚海龍庭之野,併為郡國;扶桑若木之域,鹹襲纓冤。天地成平,外內禔福,猶且為而不恃,雖休勿休,俯協堯舜,式遵稽古。不察貌乎止水,將取鑑乎哲人。以為六籍紛綸,百家蹖駁。窮理盡性,則勞而少功;周覽帆觀,則博而寡要。故爰命臣等,採摭羣書,翦截浮放,光昭訓典,聖思所存,務乎政術,綴敍大略,鹹發神衷,雅緻鈎深,規摹宏遠,網羅政體,事非一日。若乃欽明之後,屈已以救時,無道之君,樂身以亡國,或臨難而知懼,在危而獲安,或得志而驕居,業成以致敗者,莫不備其得失,以著為君之難。其委質策名,立功樹惠,貞心直道,亡軀殉國,身殞百年之中,聲馳千載之後,或大奸巨猾,轉日回天,社鼠城狐,反白作黑,忠良由其放逐,邦國因以危亡者,鹹亦述其終始,以顯為臣不易。其立德立言,作訓垂範,為綱為紀,經天緯地,金聲玉振,騰實飛英,雅論徽猷,嘉言美事,可以宏獎名教,崇太平之基者,固亦片善不遺,將以丕顯皇極。至於母儀嬪則,懿後良妃,參徽猷於十亂,著深誡於辭輦,或傾城哲婦,亡國豔妻,候晨雞以先鳴,待舉烽而後笑者,時有所存,以備勸戒。爰自六經,訖乎諸子,上始古帝,下盡晉年,凡為五表,合五十卷。本求治要,故以治要為名。但皇覽遍略,隨方類聚,名目互顯,首尾淆亂,文義斷絕,尋究為難。今之所撰,異乎先作,總立新名,各全舊體,欲令見本知末,原始要終,並棄彼春華,採茲秋實。一書之內,牙角無遺;一事之中,羽毛鹹盡。用之當今,足以殷鑑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引而申之,觸類而長。蓋亦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庶宏茲九德,簡而易從;觀彼百王,不疾而速。崇巍巍之盛業,開蕩蕩之王道。可久可大之功,並天地之貞觀;日用日新之德,將金鏡以長懸矣。其目錄次第,編之如左。 [1] 

羣書治要序作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鉅鹿(今河北鉅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徵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羣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1020頁
  • 2.    馮克誠主編,隋唐儒學教育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 上,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06,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