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羚羊角飲子

鎖定
中藥方劑:有治療逆順障症;眼目疼痛外障;產後剛痙;斑瘡後,翳膜忽生;風毒眼目暴赤等病症。
別    名
黑風羚羊飲
中文名
羚羊角飲子

羚羊角飲子羚羊角飲子-《審視瑤函》卷三

【藥物組成】羚羊角(銼末)、犀角(銼末)、防風桔梗、茺蔚子、玄蔘、知母、大黃(炮)、草決明、甘草減半、黃芩(炒)、車前各等分。
【處方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方劑主治】逆順障症。
【製備方法】上銼。
【用法用量】以白水2分鐘,煎至8分鐘,去滓,食後温服。

羚羊角飲子羚羊角飲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四

【來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四。
【組成】羚羊角2兩,人蔘1兩,茯苓1兩,大黃1兩,天門冬1兩,黑參1兩,黃芩1兩,車前子1兩。
【主治】眼目疼痛外障。初患之時,忽然發動,疼痛如錐刺,瞼皮亦如火炙。
【製法】上為末。
【用法】以水1盞,散1錢,煎至5分,去渾,食後温服。

羚羊角飲子羚羊角飲子-《醫略六書》卷三十

【來源】《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羚羊角1錢半,青防風1錢半,甜桔梗8分,西羌活1錢半,肉桂1錢半(去皮),軟柴胡8分,制大黃3錢。
【主治】產後剛痙,脈緊數大者。
【用法】上水煎,去滓,入地黃酒1杯,温服。
【各家論述】產後風中於經,熱蓄於腑,而筋燥攣急,故口噤頭搖,用弓反張,身熱無汗,謂之剛痙。羚羊清風熱之內熾,防風疏風邪之外淫,羌活疏百節之風,柴胡疏腠理之風,桔梗清咽膈以發聲,桂心温營血以發汗,制大黃下陽明之結熱以除痙也。水煎入地黃酒一杯,使風邪外解,則結熱自化而營陰暗復,筋脈柔和,何口噤、頭搖、龜弓反張之不退哉!

羚羊角飲子羚羊角飲子-《博濟》卷三

【來源】《博濟》卷三。
【組成】羚羊角2兩(1對,鎊取細末),車前子2兩,決明子2兩,防風2兩,川升麻2兩,綿黃耆2兩,川大黃2兩,黃芩2兩,芒消2兩。
【主治】斑瘡後,翳膜忽生;風毒眼目暴赤等。
【製法】上為末。
【用法】 每服2錢,以水2盞,煎至1盞半。凡欲服藥時,先將藥末以水浸1宿,次日以此水並藥同煎熟,傾入瓷瓶內,用油單紙封系,懸在井中1宿,至次日取出,微暖動,臨卧時徐徐呷下。不得睡枕頭,至明見效。如勢不可緩,急要服者,空心、日午各1服。

羚羊角飲子羚羊角飲子-《秘治眼科龍木論》卷六

【來源】《秘治眼科龍木論》卷六。
【組成】羚羊角1兩5錢,黃耆2兩,茺蔚子2兩,黃芩1兩,天門冬1兩,黑參1兩,知母1兩,桔梗1兩。
【主治】眼赤膜下垂外障。
【製法】上為末。
【用法】以水1盞,散1錢,煎至5分,去滓,食後温服。

羚羊角飲子羚羊角飲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三

【來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三。
【組成】羚羊角1兩,五味子1兩,細辛1兩,大黃1兩,知母1兩,芒消1兩,防風2兩。
【主治】小兒實熱急疳,黑翳如珠外障。
【製法】上為末。
【用法】以水1盞,散1錢,煎至5分,去滓,食後温服。

羚羊角飲子羚羊角飲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二

【別名】黑風羚羊飲
【來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二。
【組成】羚羊角1兩,羌活1兩,黑參1兩,細辛1兩,桔梗1兩,黃芩1兩,柴胡1兩,車前子1兩半,茺蔚子1兩半,防風1兩。
【主治】黑風內障。
【製法】上為粗末。
【用法】以水2盞,煎至1盞,食後去滓温服。
【附註】黑風羚羊飲(《金鑑》卷七十七)。本方用法,原作丸劑,與方名不符,據《金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