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菲戰爭

鎖定
美菲戰爭,也稱為菲律賓獨立或菲律賓起義(1899-1902)戰爭,由最初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併成立菲律賓第一共和國,轉變成對抗美國兼併菲律賓的新殖民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菲律賓革命和美國西班牙開戰之後,是菲律賓獨立鬥爭的一系列衝突之一。
1899年2月4日,美國和菲律賓共和軍之間爆發戰鬥,並迅速升級到1899年的馬尼拉戰役。1899年6月2日,菲律賓第一共和國正式對美宣戰。這場戰爭在1902年7月4日正式結束。
名    稱
美菲戰爭
地    點
菲律賓
參戰方
美國菲律賓第一共和國
結    果
美國獲勝,菲律賓第一共和國瓦解
參戰方兵力
菲律賓 80,000–1,200,000人
參戰方兵力
美國 約126,000人
傷亡情況
菲律賓 約12,000-20,000人死亡
美國 4,165人死亡 (約75%是病死)
主要指揮官
威廉·麥金萊西奧多·羅斯福艾米利奧·阿奎納多
發生時間
1899年6月2日至1902年7月4日

美菲戰爭戰爭背景

菲律賓獨立戰爭是1896—1902年菲律賓人民為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和反抗美國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是亞洲第一次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菲律賓人民通過自己頑強不屈的英勇鬥爭,推翻了歷時300多年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然而,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後,美國和西班牙籤訂《巴黎和約》,西班牙把菲律賓轉讓給美國,對於菲律賓人民來説,獨立戰爭以失敗而告結束。但是,通過這場戰爭,大大喚起了菲律賓人民的民族意識,同時,它揭開了20世紀初亞洲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自1565年菲律賓淪為西班牙殖民地以來,堅韌不屈的菲律賓人民不斷地進行各種反抗鬥爭,在西班牙入侵以來的300年間,平均每年發生5次起義,規模較大的起義有102次之多。1873年爆發的甲米地起義,更是喚醒了菲律賓人民的民族意識。從1896年,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菲律賓革命發生。
1892年7月7日,以馬尼拉的倉庫保管員和業務員、“偉大山民”安德列斯·波尼法秀為首的資產階級激進派成立了秘密組織“卡蒂普南”(意為“民族兒女至尊協會”)。該組織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綱領首次提出了要依靠人民羣眾,通過武裝鬥爭實現民族獨立。
1892年8月12日,西班牙和美國簽署了和平協議,可是美軍指揮官未知悉這事,13日美國軍隊從西班牙手中攻佔馬尼拉。總督Farming Judeans與杜威和Wesley Merritt將軍達成了一個秘密協定。Judeans特別要求只向美國人投降,而不是向菲律賓叛軍。為了挽回面子,他提出在西班牙投降之前與美國人進行一個模擬戰;而菲律賓人將不會被允許進入城市。杜威和Merritt同意這一點,而兩個陣營中沒有其他人知道這個協定。在模擬戰前夕,Thomas M. Anderson將軍電告阿奎納多,“在沒有得到美國指揮官的允許前,不要讓你的部隊進入馬尼拉。在帕西格河的這一邊你會受到攻擊”。在西班牙和美國之間的戰爭開始時,美國人和菲律賓人已經成為對抗西班牙的盟友;西班牙和美國人建立了夥伴關係,共同驅逐菲律賓叛亂分子。美國和菲律賓軍隊之間的戰鬥險些爆發,因為前者在攻擊前夕的重要關頭將後者驅逐出了馬尼拉周圍的戰略位置。美國人坦率地告訴阿奎納多他的軍隊不能參與戰鬥,而且如果他們進入城裏會被攻擊。叛亂分子由於被拒絕勝利進入自己的首都而被激怒,但是阿奎納多在等待他的時機。雙方關係持續惡化,然而,對於菲律賓人來説,美國人將佔領他們的國家已經變得清晰了起來。
艾米利奧·阿奎納多 艾米利奧·阿奎納多
卡蒂普南在全國範圍內蔓延開來,其成員被稱為Katipuners,他們於1896年領導了菲律賓革命。在甲米地省的戰鬥者們贏得了早期的勝利。艾米利奧·阿奎納多是甲米地省最有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領導人之一,他是Cavite El Viejo(現代的 Kiewit)的市長並控制着甲米地省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最終,阿奎納多和他的派系取得了這一運動的領導權。正當戰爭緊張進行之時,革命隊伍內部發生了分裂。以阿奎納多為首的地主、資產階級害怕農民革命會危及到自己的利益,為阻止革命深入發展,於1897年5月10日殺害了波尼法秀,篡奪了革命的領導權,並取消了“卡蒂普南”,起義陣營受到嚴重削弱。11月2日,起義軍成立了菲律賓共和國,並宣佈了臨時憲法,阿奎納多任總統。阿奎納多在現代被官方視為菲律賓第一位總統。這時,總督里維拉看到鎮壓已無希望,便向起義者誘降。阿奎納多在殖民者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威脅和利誘下,欲與敵妥協,於12月14日與殖民當局簽訂了《破石洞條約》。
阿奎那多從西班牙人處得到80萬比索,同意繳械投降,自動解散政府,然後流亡香港。菲律賓獨立戰爭遇到了暫時的挫折。但是,菲律賓人民爭取民族獨立鬥爭並未停止。起義軍中不願投降的將領馬卡布洛斯等人率軍反攻,解放了菲律賓中部的廣大地區。
正當菲律賓人民同西班牙殖民者進行艱苦戰爭之際,美國發動了對西班牙的戰爭。這樣,美國軍隊也參加了在菲律賓對西班牙的作戰,並插手菲律賓獨立戰爭。1898年5月2日,美國海軍馬尼拉灣殲滅西班牙艦隊。不久阿奎那多乘美國軍艦返回菲律賓。阿回國後,即號召菲律賓軍隊向西班牙殖民軍發起進攻。至5月底,菲軍攻佔了甲米地全省,全殲西軍2800人,俘獲西軍司令培尼亞將軍。
馬尼拉民兵 馬尼拉民兵
6月12日(即今菲律賓國慶節)阿奎納多在甲米地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菲律賓獨立,成立了以阿為首的中央政府。到1898年8月,除馬尼拉和南部某些地區外,菲軍幾乎解放了全部領土。這時,美軍卻阻撓菲軍收復馬尼拉,在私下裏同西班牙總督達成秘密協定,西班牙把馬尼拉“轉讓”給美國,由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馬尼拉登陸,並迫令菲軍撤出馬尼拉地區。儘管如此,菲軍在各地繼續向西班牙軍發動進攻。1898年9月15日,菲議會在馬拉洛斯舉行,制定了憲法。11月29日,菲律賓通過了憲法。1899年1月23日,菲律賓共和國宣告成立,阿奎納多任總統,馬比尼任內閣主席。菲律賓共和國的成立,標誌着西班牙在菲300年的殖民統治的結束。菲律賓獨立戰爭中的反西班牙戰爭,以菲人民的勝利而告終。在美西戰爭戰敗後簽訂的巴黎和約中,西班牙殖民政府同意把菲律賓轉讓給美國,菲律賓革命者的鬥爭矛頭開始轉向反抗美國。
6月12日的菲律賓獨立宣言並沒有得到美國或西班牙的承認,而西班牙政府在1898年12月10日簽署的《巴黎條約》中把菲律賓割讓給了美國。

美菲戰爭美軍策略

美軍伏擊 美軍伏擊
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策略從常規的對抗西班牙改為對起義的鎮壓。戰略隨對關鍵領域的控制和對平民游擊隊伍的隔離而改變。集中營或“保護區”的使用,而非美軍全面投入戰爭,理論上防止了平民生命的不必要損失。然而,由於惡劣的衞生條件,許多的被拘禁者死於痢疾
美國政府和媒體通過道德演説的使用來支持美國在菲律賓行動的正當性。美國人利他地捲入與西班牙的戰爭,去把古巴人波多黎各人菲律賓人從殘暴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如果他們在菲律賓逗留了太長時間,那是為了保護菲律賓不受等待美國撤軍的歐洲大鱷的侵擾,和指導他們學習美國式的民主。

美菲戰爭菲軍策略

菲律賓士兵 菲律賓士兵
菲律賓的武裝力量估計在80,000到100,000人之間,以及成千上萬的附屬人員。武器和彈藥的缺乏對菲律賓人來説是一個重大的阻礙。菲律賓第一共和國追求的目標,或者説終極狀態,是一個具有主權的、獨立的、社會穩定的,由知識分子寡頭政治領導的菲律賓。當地的首領、地主和商人是控制當地政治的當知識分子、principals和農民聯合對抗併吞時戰爭最猛烈。為游擊隊提供人力的農民,與他們村莊的有不同的利益。與種族和地理的分裂相結合,聯合是一項使人畏縮的任務。阿奎納多和他的將軍們的挑戰是維持統一的菲律賓公眾的反對派;這是革命者們戰略上的重心。
菲律賓運作的重心是在戰場維持100,000非正規軍的能力。菲律賓的Francisco Markopoulos將軍把菲律賓的戰爭目標描述為“並非擊敗美國軍隊,而是造成他們持續的損失。”他們尋求首先使用傳統戰術和增加美國的人員傷亡來促使麥金萊在1900年總統選舉中的失敗。他們的希望是公開承認自己是反帝國主義者的威廉·詹寧斯·布萊恩作為總統將會從菲律賓撤軍。他們以更好適應拖延鬥爭的游擊戰術來追求這個短期目標。儘管這一目標在短期內鼓舞了革命者,麥金萊的勝利使他們士氣低落並且使許多決心不穩的菲律賓人確信美國將不會很快離開。

美菲戰爭戰爭過程

美菲戰爭交戰場景 美菲戰爭交戰場景 [1]
1899年2月4日,美軍經過充分準備後突然向馬尼拉市郊的菲軍發動進攻。2月5日,菲律賓共和國向美國宣戰,菲人民抗美戰爭(菲美戰爭)正式爆發。菲軍民英勇抵抗,用正規戰和游擊戰等多種方式打擊敵人。三年內殲滅美軍近萬人。1901年3月,在美軍的鎮壓下,菲南部各島先後被美軍佔領。1901年3月21日,在菲律賓最後的首都帕拉南失陷後,阿奎納多被俘投降,並使許多游擊區的司令鬥志瓦解而繳械。菲律賓第一共和國失敗,作為有組織的統一領導抗美戰爭告一段落。

美菲戰爭一、正規戰階段

戰鬥集中在馬尼拉周圍地區,2月4日,美軍突襲馬尼拉郊區的菲軍。菲軍奮起反抗,打死打傷美軍250多人,菲軍傷亡達3000多人。在美陸海軍優勢火力下,菲軍撤離馬尼拉郊區。美軍殲滅菲軍主力的計劃失敗後,就轉而進攻共和國首都馬洛洛。菲律賓動員16至60歲居民入伍,以正規軍抵抗。菲軍採取避戰策略,主動撤退以避敵鋒芒,伺機侵襲敵之側背。美軍以優勢兵力攻下了怡羅恰羅、宿務、尼格羅、棉蘭姥、蘇祿等島嶼。菲軍靈活機動,頑強抗擊,在蒙廷盧帕一拉斯皮尼亞斯之戰中,擊潰了美軍勞頓師,美軍失蹤達898人。一個師被擊潰,這在美陸軍對外戰爭史上是罕見的。在菲正規軍的打擊下,美軍損失慘重。之後,美軍改變策略,收買菲律賓地主資產階級上層,在菲政府內部製造分裂,逼迫主戰派馬比尼下台,還刺殺了阿奎那多的弟弟,名將盧納。從10月起,美軍兩個師加一個旅發動三路進攻。佔領了北呂松各沿海城市,切斷了費軍的補給線,打垮了菲軍主力。

美菲戰爭二、游擊戰階段

在優勢美軍進犯面前,菲律賓人民鬥志不減。11月22日,共和國政府宣佈轉入游擊戰。全國分為若干游擊區。菲軍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美軍。菲律賓戰士白天是老百姓,晚上拿起武器襲擊敵人,美軍疲於奔命。據麥克阿瑟報告:美軍從1900年5月5日至1901年6月30日,與游擊隊交戰1026次。美軍司令奧蒂斯因鎮壓不力被撤職,麥克阿瑟繼任。美軍採取了血腥屠殺的殘酷政策,公然在薩馬島屠殺10歲以上的所有居民。美軍在“掃蕩”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焚燒村莊槍殺戰俘,把老百姓趕入“集中營”。美軍還採取“和平攻勢”,以“招降”等方式來瓦解菲律賓人民的反抗。美國派“菲律賓委員會”代表團來菲發動和平攻勢。麥克阿瑟也釋放了許多被俘的菲官員,還挾持親美分子成立政府和黨派。但這些都受到菲律賓人民的抵制。“和平攻勢”並無取得顯著的效果。在美軍的野蠻鎮壓下,菲律賓南部各島先後被美國佔領。1901年3月23日,阿奎那多被俘投降,使得很多游擊區的司令鬥志消沉而繳械投降。
但即使在菲律賓第一共和國瓦解後,菲律賓人民仍然在繼續英勇鬥爭。使得美國在美菲戰爭結束後的十幾年的時間裏,派重兵駐紮菲律賓,鎮壓菲人民的反抗運動。 [2] 

美菲戰爭戰爭結果

1902年7月4日,美國駐菲總督阿瑟·麥克阿瑟宣佈:美菲戰爭結束了。但是,菲律賓人民鬥爭仍未止息。1903年至1908年菲律賓共爆發50多次大的武裝起義,出現近390個反美組織。
美國直到1906年才正式宣佈菲律賓戰爭全部結束。菲律賓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美國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至1901年6月30日止,共派往菲律賓軍官3477人,士兵10.88萬人,打了2811仗,死4243人,傷2818人,耗資10億美元。菲律賓人民為獨立和自由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計戰死1.6萬人,因傷病致死及被屠殺20萬人以上。菲律賓獨立戰爭最終失敗的原因主要是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但菲律賓人民不畏強暴爭取獨立的英雄業績永為世人傳頌。
此後,卡蒂普南組織的成員繼續與美軍戰鬥。Macario Sakay將軍也在其中,他是一位資深的卡蒂普南成員並曾經擔任塔拉加共和國的總統。塔加拉共和國是在總統阿奎納多被捕後,於1902年宣告成立的。其他的團體,包括摩洛人和Pulahan信徒,始終保持敵對狀態直到他們在1913年6月15日於巴格薩克山戰役中失敗。
對這場戰爭的反對啓發馬克·吐温在1898年6月15日建立了“反帝國主義聯盟”。這場戰爭和美國的佔領改變了菲律賓的文化景觀,大約有34,000-1,000,000人員傷亡,作為國教的天主教會脱離了政府體制(國家政教分離),同時引進英語作為政府和一些企業的主要語言。1916年,美國給予菲律賓自主權並承諾最終成立自治政府,該承諾最終於1934年兑現。19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承認菲律賓獨立並通過了《馬尼拉條約》。
參考資料
  • 1.    圖片來自:崔連仲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下》
  • 2.    陳海宏.《美國軍事史綱》.北京:長征出版社,1991年: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