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聲唱法

鎖定
美聲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是指喉頭在保持吸氣位置狀態下,呼出氣流吹響聲帶,使打開的共鳴腔體能夠完全、均勻共鳴的歌唱方法。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美聲區別於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美聲唱法不僅影響着中國的聲樂藝術,同樣也影響着社會其他國家的聲樂藝術。
中文名
美聲唱法
外文名
Bel canto
別    名
柔聲唱法
應用學科
音樂學
音樂表演
代表人物
普拉西多·多明戈魯契亞諾·帕瓦羅蒂何塞·卡雷拉斯
起源時間
17世紀
發源地
意大利
代表作品
茶花女
又見西柏坡

美聲唱法歷史淵源

美聲唱法起源

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起源於歐洲,它的產生不僅與歐洲音樂的發展過程有着密切聯繫,而且作為人類文化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它同樣也是社會、時代發展的產物。
羅馬帝國當時的教會演唱聖詩和朗誦《聖經》,這就成為了最早的合唱形式。教堂中用拉丁文演唱與宗教相關的內容即為被稱詠的音樂形式。公元590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選編、修訂了配合教儀的《唱經本》,即著名的《格里高利聖詠》,實際上相當於規定了教堂中演唱教義的歌調。聖詠是歐洲聲樂藝術的萌芽,它要求莊嚴、肅穆的演唱配合教堂的氛圍。
13世紀前的歐洲音樂均為單聲部音樂,其中,古希臘的聲樂也以單聲部為主,並受到嚴格的詩歌韻律的支配,主要以獨唱、齊唱、領唱、説唱和吟唱為歌唱形式。在這一時期產生了諸如《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這樣出色的作品,它們是由盲人詩作者荷馬創作並以説唱的方式演唱的。可以説這就是比較初期的聲樂表現形式。隨着古羅馬帝國不斷對外擴張,歐洲進入了長期的教會統治的時期,在歷史上被稱之為“中世紀”,教會教義幾乎壟斷了一切思想意識領域,歌唱同樣成為各種宗教的附屬品
在聖詠音樂流行的時期,從11世紀起出現了一些促進音樂藝術的發展、豐富聲樂藝術內容的音樂形式。此後,又相繼出現了遊吟歌手戀詩歌手、民歌手等專業的歌唱者,他們雖無法完全擺脱宗教的濃厚色彩,但已可堪稱為對宗教音樂的大膽突破。

美聲唱法發展

13世紀中期的歐洲音樂逐步突破單聲部,開始進入復調音樂時期,聲樂演唱也為多聲部合唱形式,分別由女高音soprano)和女低音(Alto)擔任,聖詠旋律則由男高音(Tenor)擔任,後來又加入了男低音聲部(Bass)。由於聖經的古訓規定“婦女在教堂中應保持緘默”,因此,演唱中的女聲部均由男童聲代替。這些男童是被閹割的男童聲歌手,在聲樂發展史上被稱作“閹人歌手”。他們的出現曾為歐洲聲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歌劇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盛極的時代同時也帶來了美聲唱法的黃金時代。閹人歌手的衰落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大歌劇的興起。
18世紀後期,大歌劇主題大都離不開對個性解放的要求和對愛情主題的敍述,並提倡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因此歌劇舞台上逐步改變了由閹人歌唱家擔任女角的演唱方式,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演唱形式,這是歐洲歌劇的—個重大轉折。為了實現男高音演唱技巧的飛躍,以配合不斷髮展繁榮的歌劇舞台,經過兩百多年的教學和幾代人長期實踐探索,19世紀隨着“掩蔽”唱法出現使男聲獲得了穩定的高音,它標誌着男高音演唱技巧的質的飛躍,並在歌劇舞台上,以男角為主角的局面逐步形成。以貝里尼、唐尼采蒂、羅西尼為代表的意大利歌劇,以及法國歌劇都反映了這一時期的聲樂演唱水平,聲樂史上稱這一時期為美聲唱法的“全盛時期”。19世紀意大利偉大的歌劇作家威爾第的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歌劇問世,標誌着歌劇創作的新發展。由於他成功地在詠歎調上的創作,使得對聲音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既要有紮實的歌唱技術,強烈的情感表現方式,震撼人心的戲劇性,又要具有抒隋性和流暢、靈活和柔美。以馬斯卡尼為代表的真實主義歌劇演唱技巧又上了新的台階。而瓦格納的歌劇由於注重樂隊的配置,加重了樂隊在歌劇中表現的分量,因此想獲得較清晰的演唱效果,演員們必須在發聲上要為擴大音量而努力提高發聲的技巧。
19世紀初,歐洲的文學藝術出現了一種新的潮流或新的風格,這就是所謂的“浪漫主義”或“浪漫主義文藝思潮”。浪漫主義形成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以及拿破崙專政時期。浪漫主義的文學藝術,反映了當時歐洲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對社會生活的態度。浪漫主義的文學藝術,不僅是—個創作方法和作品風格問題,而且還是—個內容複雜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問題。在音樂創作方面,浪漫主義的形成是在19世紀初的20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國作曲家威柏”。(摘自張洪島的《歐洲音樂史》)舒伯特的創作是藝術歌曲交響曲室內樂等,威柏主要是歌劇創作。浪漫主義作曲家在音樂創作手法上作了許多革新,比如,在主題的音調上加強了抒情的因素,在器樂作品中貫穿了歌曲性的音調等。而在歌曲的創作方面,歌詞大都採用名家的詩作,詩意盎然,講究詩詞和音樂渾然—體和“詩化精神”,要求將詩詞的內涵充分地用音樂表現出來,同時,加強了伴奏、尤其是鋼琴伴奏的表現功能和作用,形成了與歌聲共同塑造藝術形象,推進高潮、揭示歌詞意境,表現歌詞未盡之意的新型關係。隨着以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等作曲家為代表的德奧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的興起,便出現了不同於歌劇詠歎調演唱的藝術歌曲演唱風格。
20世紀的聲樂舞台可謂是百花齊放,各領風騷,多種演唱風格與流派並存。他們的競爭帶來了演唱方法的多種多樣,同時也是美聲唱法日臻科學和完善的表現。 [1] 

美聲唱法基本特徵

美聲區別於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正如前面説過的,美聲唱法從聲音來説,是真聲假聲都用,是真假聲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從共鳴來説,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鳴腔體都調動起來。這種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響特色。美聲唱法所需要的歌唱樂器唱出來的歌聲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
在美聲唱法中,男聲不存在像老生那樣的唱法,老生用真聲的比例多。女聲更接近青衣,指的是真聲假聲混合的程度,主要區別在共鳴腔體的運用上。儘量解放可能用得上的共鳴,當然這裏有個審美的問題,用太多的共鳴就不自然了,既要用好共鳴,又要用得自然,這得有適當的尺度分寸,可是藝術很難用幾尺幾寸來衡量。各種類別、各個時代不一樣,各種風格、各種形式也不一樣。歌劇、藝術歌曲清唱劇在美聲唱法中有各種不同的用法,這需要用歌唱的感覺和靈敏的聽覺去辨別。 [2] 

美聲唱法演唱技巧

美聲唱法呼吸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悦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着不可分離的關係。中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説:“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説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乾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餘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侷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想像一位久別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現在面前,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這時橫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美聲唱法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覆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開始進行發聲練習時在aeiouu六個母音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發音最自然、動聽的母音開始練習,這樣,就較容易調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協調音波在共鳴器中的作用。練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後,逐步調整,帶動其它母音,發聲練習的進展就會快得多。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美聲唱法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準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準,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準,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準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3] 

美聲唱法代表作品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那布果
安魂曲
松花江上》、《滿江紅》、《生命的星》、《河流》、《無題
西廂記》、《托斯卡》、《仰天長嘯》、《鄉村騎士》、《茶花女》、《奧涅金》、《卡門》、《雷雨》、《蝴蝶夫人

美聲唱法社會影響

16世紀意大利歌劇的興起,確立和發展了美聲學派的聲樂技術和演唱風格;19世紀德奧藝術歌曲的興起和繁榮,不僅出現了與歌劇不同的演唱風格,還造就了許多專門從事藝術歌曲演唱的歌唱家。由此可見,音樂創作的繁榮和發展,歌曲創作手法的革新和開拓,對音樂表演和聲樂演唱以及音樂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美聲唱法不僅影響着中國的聲樂藝術,同樣也影響着社會其他國家的聲樂藝術。在西方聲樂的發展過程中,美聲唱法佔據着重要、不可取代的地位,創造了許多美麗、輝煌的時代,為今天的聲樂藝術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影響了不同國家的歌唱藝術 [4] 
參考資料
  • 1.    聲樂理論知識  .查譜網[引用日期2014-09-23]
  • 2.    孟爽 .談美聲唱法的技巧: 《才智》 ,2010年21期
  • 3.    淺談語言藝術在歌唱訓練中的重要性.湯曼:《學園》,2010年第7期下
  • 4.    韓麗娜 .美聲唱法給中國聲樂發展帶來的啓示:《藝術研究》 ,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