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洲獅

(貓科美洲金貓動物)

鎖定
美洲獅是食肉目貓科美洲金貓屬哺乳動物,又名山獅、墨西哥獅、銀虎、佛羅里達豹。頭圓,吻寬,眼大,耳短,耳朵背後有黑色斑;頸部不生鬣毛,尾端有叢毛;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犬齒及裂齒極發達;四肢和尾巴粗,後腿比前腿長。體毛較短,身上沒有斑紋,背及四肢外側為棕灰色、銀灰色及淺紫色,腹部和四肢內側為灰白色;體色從灰色到紅棕色都有;腹部和口鼻部白色。眼內側和鼻樑骨兩側有明顯的淚槽。 [12] 
美洲獅在美洲大陸分佈最廣,北到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到南美洲的最南端均有發現。棲息環境多樣,森林、草原、戈壁、山地、沼澤等環境均有分佈。 [12]  行動詭秘,常躲在陰暗處,外出活動時從不沿道路或河牀行走,以避免被棕熊、黑熊或狼羣發現。 [13]  食物種類因分佈有所差異:在拉普拉塔,主要獵食麋鹿、鴕鳥、絨鼠和其他四足小動物;在智利,獵食小馬和牛等。 [14]  每胎能產1—6只幼崽。 [13] 
美洲獅因為常偷襲印第安人,被他們稱為“印第安魔鬼”。 [13]  佛羅里達山獅是美洲獅的一個特殊品種,現僅生活在美國佛羅里達的沼澤地中,曾經有過更廣泛的分佈,但因捕殺與棲息地的喪失,其數量已不足100只。 [15] 
中文名
美洲獅
拉丁學名
Puma concolor
別    名
山獅
美洲金貓
撲馬
外文名
英文 Puma, Cougar, Deer Tiger, Mountain Lion, Red Tiger
西班牙文 León Americano, León Bayo, León Colorado, León De Montaña, Mitzli, Onza Bermej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貓科
美洲金貓屬
美洲獅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裂腳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貓亞科
亞    種
6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71)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同義學名
Felis concolor Linnaeus, 1771

美洲獅動物學史

美洲獅名稱

"Felis concolor"是生物學家卡爾·林奈於1771年為巴西的一種長尾巴的貓科動物起的學名。名稱的後半部分,“concolor”是拉丁語,意思是“均勻的顏色”。該物種於1834年被威廉·賈丁(William Jardine)歸入美洲獅屬,這個屬是貓亞科的一部分。美洲獅與美洲豹獵豹關係最密切。

美洲獅分類

貓科被認為起源於大約1100萬年前的亞洲。對貓科動物的分類學研究仍然是局部的,關於它們進化史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基於線粒體DNA分析。建議的日期存在顯著的置信區間。在最新的貓科動物基因組研究中,今天的豹屬、山貓、美洲獅、豹貓和貓科的共同祖先在8.0到850萬年前穿過白令陸橋遷移到美洲。譜系隨後按此順序分化。 [10] 
隨着巴拿馬地峽的形成,北美貓科動物隨後以2-4百萬年的速度入侵南美洲,作為大美洲交匯處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表明,獵豹血統從美洲的美洲獅血統中分離出來,並遷移回亞洲和非洲,而其他研究表明,獵豹在舊大陸本身就發生了分化。在北美美洲獅種羣中發現了高度的遺傳相似性,這表明它們都是一個小祖先羣體的近代後代。卡爾弗等提出原始的北美美洲獅種羣在大約10,000年前的更新世滅絕期間滅絕,當時其他大型哺乳動物,如劍齒虎,也消失了。北美隨後由南美美洲獅重新繁衍。 [10] 
貓科動物與美洲獅相關的屬分支樹 貓科動物與美洲獅相關的屬分支樹
在阿根廷的卡塔馬卡省挖掘出一塊被鑑定為來自美洲獅的糞化石,其歷史可追溯到17,002–16,573年。 它含有 獅弓蛔蟲(Toxascaris leonina)卵。這一發現表明美洲獅和寄生蟲至少從晚更新世開始就存在於南美洲。 [11] 

美洲獅形態特徵

美洲獅是最大的美洲金貓屬動物,雄性大於雌性。雄性頭體長1.02-1.54米,雌性頭體長860-1310毫米。雄性尾長680-960毫米,雌性尾長630-790毫米。雄性體重為36-120千克,雌性體重29-64千克。最大記錄的美洲獅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拍攝,重達125.5千克。頭圓、吻寬、眼大、耳短,耳朵背後有與獅相似的黑色斑。雄獸和雌獸的頸部不生鬣毛。尾端的也有像獅一樣的叢毛,但不如獅的叢毛明顯。體毛較短,身上沒有斑紋,背部及四肢外側為棕灰、銀灰及淺紫色,腹部和四肢內側為灰白色。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體色從灰色到紅棕色都有,熱帶地區的更傾向於紅色,北方地區的多為灰色。腹部和口鼻部白色,眼內側和鼻樑骨兩側有明顯的淚槽。有又粗又長的四肢和粗長的尾巴,後腿比前腿長,這使它們能輕鬆的跳躍並掌握平衡,美洲獅能越過14米寬的山澗。美洲獅有寬大而強有力的爪,有利於攀巖,爬樹和捕獵。 [4-5] 
美洲獅有幾處與獅子相似:一是耳朵背後有黑色斑,二是尾巴末端有一叢黑毛,三是幼仔身上也有暗色的斑點,四是體色與獅子相似。除此之外它與獅子尚有許多不同之處:體型比獅子小、細,四肢較長,沒有鬣毛。它們還有爬樹的本領,美洲獅的近親除了美洲的細腰貓,還有遠在非洲的獵豹 [5] 

美洲獅棲息環境

美洲獅生活於森林、叢林、丘陵、草原、半沙漠和高山等多種生境,其中包括山地針葉林、低地熱帶森林、灌叢、沼澤以及任何有足夠遮蓋物和獵物的地區。可以適應多種氣候和自然環境,生存的海拔高度從海平面到海拔5800米。美洲獅是一種喜歡在隱蔽、安寧的環境中生活的動物,茂密的植被,洞穴和岩石縫隙提供了庇護所。 [3-4] 

美洲獅生活習性

美洲獅領地

每一隻雌性美洲獅的領地大約有50-60平方公里,它們經常在岩石上蹭來蹭去是給自己的鄰地作標記的一種方法,它們還會在路上留下一些氣味來告訴其他同類它們曾從這裏路過,讓雄性獅可以尋跡找到它們。 [5] 

美洲獅行為

美洲獅常相居在山谷叢林中,尤其喜歡在樹上活動,它跳躍能力很強,輕輕一躍能達8、9多米遠,在美洲,它們是僅次於美洲虎的猛獸。但卻具有温順的性格,在一般情況下,它並不主動襲擊人,只是當人攻擊它時,為了自衞,才會傷殺襲擊者。在美洲有的人家把小美洲獅捉來進行馴養,長大後,能夠和貓、狗和平相處,會象狗一樣地看守門户。獲得了“人類之友”的美譽。 [5] 
美洲獅不善合羣,一年中只有在發情期才成對生活兩個星期左右,此後便又分道揚鑣,重新開始各自獨立的生活。其感官發達,喉嚨可以發出像家貓一樣的“咕嚕”聲,美洲獅的叫聲非常響亮,但不能吼叫,只能發出刺耳而尖鋭的高鳴。善於游泳和爬樹,也善於奔跑,每小時能跑53-64公里,跳躍能力極強,能從12-13米高的樹上或懸崖上跳下,也能躍過3米以上至6米的高度或5米以上至13米的距離,所以對20米以內的獵物,只要奮力跳躍兩次就可以捕到。 [5] 

美洲獅食性

美洲獅白天夜裏都很活躍,常利用樹木和岩石作為隱蔽,然後伏擊獵物。它們通常隱秘並靜悄悄的逼近獵物,美洲獅捕捉所有能看到的獵物,69%是各種鹿類:白尾鹿、黑尾鹿、馬鹿、馬駝鹿等,也捕捉其他動物:松鼠,兔子,水獺,犰狳,西貒,齧齒動物,火雞,魚,昆蟲,豪豬,臭鼬甚至蚱蜢,蝙蝠,蛙,樹懶,貘,野鴨等。也捕食家畜,甚至襲擊人類。 [5] 

美洲獅分佈範圍

美洲獅是美洲大陸所產的哺乳動物中分佈範圍最為廣泛的一種,北從北美洲的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至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南部。分佈國家包括阿根廷、伯利茲、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美國和委內瑞拉。 [3] 
美洲獅分佈圖 美洲獅分佈圖 [3]

美洲獅繁殖方式

美洲獅是孤獨的,通常是母子結羣,它們共同守護領地,用尿液標出邊界。雄性的領地大於雌性,並且在一頭雄性的領地內有多隻雌性,雌雄美洲獅的領地經常會出現重疊。在繁殖季節,雌性美洲獅有8天的發情期,有多隻雄性會在這段時間內發起爭鬥。它們將在兩週的時間內形影不離,每天最多可交配多達70次。
美洲獅的繁殖季節不固定,雌獸的懷孕期大約為90天。通常在春末夏初時,雌獸便在山洞裏或在某一隱蔽的地方生下幼仔,每胎產1-6仔,每隔一小時出生一隻。幼仔出生後,雌獸會把它們舔得很乾淨,然後單獨撫養自己的後代。初生的幼仔閉着眼睛,身體呈淺黃褐色,明顯地點綴着淺黑色的斑點,尾上有黑色環紋。大約需要兩星期,幼獅的眼睛才能睜開。在這期間,幼獅除了起來吃奶外,只是長時間地睡覺。隨着它們長大,身上的斑點將逐漸消褪。頭兩年幼獅完全依靠雌獸過日子,從媽媽那裏得到它們所需要的食物、温暖和安全。儘管生來就有一點捕食本領,但雌獸除了必須教幼獅捕捉各種獵物外,還要教幼獅習慣過孤單和隱蔽的生活。1歲齡的時候,幼獅的一雙眼睛就變得非常明亮,成為十分頑皮的小動物,體長達到1.2米左右,體重將近20千克。日益長大的幼仔開始不斷地從洞內向新奇的洞外世界張望,並且勉強向洞外走出了第一步,但為了防止草原狼等食肉獸類的潛在危險,雌獸總是警惕地保護着它們,以免受到包括雄性美洲獅在內的任何威脅,因為雄性美洲獅襲擊和咬死幼仔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有時對它們自己的後代也不例外。 [5] 
為了生存,幼仔必須逐漸地學會許多東西。教養它們的主要責任由雌獸來承擔,而在幼仔中也會根據它們的力氣、智力和機敏程度分成明顯的等級,領頭的總是最強壯和最機靈的個體。雌獸用揮動的尾巴來教幼獅利用自己的特長,提高對事物的反應能力,為了管教和訓練幼仔,表示憤怒的時候,大多輕輕地拍打,但決不會傷着幼獅。雖然幼獅頭幾個月的活動可以看成是玩耍,但這種玩耍都有一定的目的,特別是捕獵的遊戲,將來就是要依靠從這種玩耍中所學到的本領來謀生。當幼仔長到3個月的時候,雌獸便帶它們外出,它非常耐心地把幼仔們聚集起來,帶它們到存放獵物的地方去。不過,在大多數時候,雌獸去捕獵時只會帶一隻幼仔出去,而把其餘的留在窩裏,因為雌獸如果要帶着所有的幼仔去接近獵物是非常困難的,幼仔們的吵鬧聲對正在尋找獵物的雌獸極為不利,更重要的是雌獸只有每次帶着一隻幼仔才能更好地訓練它進行捕獵。幼仔2-3歲性成熟。壽命為15-20年。 [5] 

美洲獅亞種分化

在經典遺傳分析卡爾弗(Culver)等的基礎上已經確定和描述有32個亞種。2000年建議合併為6個亞種如下: [6] 

美洲獅最新分類

美洲獅(6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Puma concolor anthonyi
Nelson & Goldman, 1931
2
Puma concolor cabrerae
Pocock, 1940
3
Puma concolor concolor
Linnaeus, 1771
4
Puma concolor costaricensis
Merriam, 1901
5
Puma concolor cougar
Kerr, 1792
6
Puma concolor puma
Molina, 1782
[7] 

美洲獅傳統分類

美洲獅(3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一、
1.
北美美洲獅
Puma concolor cougar

2.
Puma concolor arundivaga

3.
Puma concolor aztecus

4.
Puma concolor browni

5.
Puma concolor californica

6.
Puma concolor coryi

7.
Puma concolor hippolestes

8.
Puma concolor improcera

9.
Puma concolor kaibabensis

10.
Puma concolor olympus

11.
Puma concolor oregonensis

12.
Puma concolor schorgeri

13.
Puma concolor stanleyana

14.
Puma concolor vancouverensis




二、
15.
Puma concolor costaricensis




三、
16.
Puma concolor anthonyi

17.
Puma concolor acrocodia

18.
Puma concolor borbensis

19.
Puma concolor capricornensis

20.
Puma concolor greeni

21.
Puma concolor nigra




四、
22.
Puma concolor concolor

23.
Puma concolor bangsi

24.
Puma concolor incarum

25.
Puma concolor osgoodi

26.
Puma concolor soderstromii




五、
27.
Puma concolor cabrerae

28.
Puma concolor hudsoni




六、
29.
Puma concolor puma

30.
Puma concolor araucanus

31.
Puma concolor patagonica

32.
Puma concolor pearsoni
[7] 

美洲獅保護現狀

美洲獅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僅哥斯達黎加巴拿馬種羣列入附錄Ⅰ;其他所有種羣都被列入附錄Ⅱ。 [8-9]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 ver 3.1——無危(LC)。 [3] 

美洲獅種羣現狀

在1990年代初期,美洲獅在加拿大的數量大約為3500-5,000只,美國西部為10,000只(Nowell and Jackson 1996)。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數量可能要高得多,儘管尚不清楚亞馬遜流域茂密的雨林中的美洲獅有多豐富(Nowell and Jackson 1996)。佛羅里達的亞種羣編號為100-180只,是分離的,並補充了來自德克薩斯州的美洲獅(Sunquist和Sunquist,2002;佛羅里達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2014)。在巴西,它被認為是瀕臨滅絕的物種,但亞馬遜基本物種以外的亞種被認為是易受傷害的(Machado等,2005)。在秘魯(Inrena 2006),阿根廷(Diaz和Ojeda 2000)和哥倫比亞(Rodriguez-Mahecha et al。2006),以及智利的Data Deficient(不知名)(CONAMA 2005),它也被認為是瀕臨滅絕。
密度估計包括:
美國猶他州:0.3-0.5只/100平方千米(Hemker等,1984年)
美國華盛頓:5.03只/100平方千米(Robinson等,2008年)
美國愛達荷州:0.77-1.04只/100 (Laundre和Clark,2003年)
秘魯:2.4只/ 100平方千米(Janson和Emmons,1990年)
巴塔哥尼亞:6只/100平方千米(Franklin等,1999年)
潘塔納爾:4.4只 / 100 (Crawshaw and Quigley unpubl,in Nowell and Jackson 1996年)
伯利茲:2-5只 / 100平方千米(Kelly等,2008年)
阿根廷:0.5-0.8只/ 100平方千米 (Kelly等,2008年)
玻利維亞:5-8只 / 100平方千米 (Kelly等,2008年)
西墨西哥:3-5只 / 100平方千米 (Nunez等,1998年) [3] 

美洲獅瀕危原因

傳統分類中美洲獅有多達32個亞種,基於它們的分佈地區不同和體形的差異。有一個亞種的美洲獅已經嚴重瀕危“佛羅里達亞種”,也叫佛羅里達美洲獅或佛羅里達豹。因為它們有一身暗色的非常稀有的皮毛。圈養數量只有75只,野生的大約500只,而且非常不穩定。它們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水源的污染,公路上飛馳的汽車和遺傳基因缺乏多樣性。此外東南部美洲獅和哥斯達黎加美洲獅也以瀕危。 [3] 
歷史上,由於美洲獅的行動詭秘,使人們對這些大型貓科動物一直懷有深深的恐懼、敬畏和難以滿足的好奇心,送給它山獅、紅虎、銀獅、紫豹,甚至印地安魔鬼、貓王等數不清的別名。但如今,它卻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人們用槍、毒藥、陷阱以及各種現代手段捕獵它、殺戮它,只是為了獲得它的毛皮。倖存下來的美洲獅則已經退縮到高原山區地帶,頑強地生活着,繼續發揮着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儘管它的爪子不適合在雪地活動,但它必須繼續尋找到不受攪擾、人跡罕至的安全地帶。 [5] 

美洲獅物種天敵

棕熊經常搶奪美洲獅的食物,面對巨大的棕熊美洲獅通常選擇避讓,此外美洲獅和黑熊也會偶爾相遇,一般情況下美洲獅也會主動避讓,但是在熊與帶崽雌性美洲獅的相遇中,雌性美洲獅為了保護幼崽會拼死相鬥。美洲獅的天敵主要是美洲的狼羣,美洲獅偶爾會和美洲虎相遇,但相比較和灰狼而言,與美洲虎相遇的幾率更小。狼羣向來是美洲獅的宿敵,而在美洲獅和羣狼的衝突中,美洲獅經常成為狼羣的手下敗將,飢餓的狼羣有時會將美洲獅作為果腹的食物,單隻的狼有時也敢和美洲獅作對。美洲獅最大的天敵,無疑是人類。在20世紀,每年至少有上萬只美洲獅死於人類黑洞洞的槍口下,隨着動物保護法的頒佈,美國對美洲獅的獵殺行動有所減緩。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