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榔雙塔

鎖定
美榔雙塔,古稱“買榔二塔”“美榔二塔”,俗稱“姐妹塔”,位於海南省澄邁縣金江鎮美榔村,是海南省現存古塔中興建時代最早、建築特色鮮明的一座石佛塔,始建於元朝(1271年—1368年)。 [10-11] 
美榔雙塔修建於一泉池之旁,約呈東西向並排而立。姐塔在南,妹塔在北。雙塔都是用玄武岩石條幹擺建築而成,為仿木結構空簡樓閣式的佛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寶剎等組成,地下還各建有一座地宮。 [1]  [3]  美榔雙塔造型巍峨獨特,雕刻工藝技術古樸,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4] 
1985年7月,澄邁縣人民政府將美榔雙塔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1994年1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美榔雙塔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12]  1996年11月20日,美榔雙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中文名
美榔雙塔
地理位置
海南省澄邁縣金江鎮美榔村
所處時代
元朝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3-0048-2-007

美榔雙塔歷史沿革

美榔雙塔建於元代初年(部分資料顯示為宋元時期),為佛教舍利石塔,原為輯瑞庵前塔,今庵毀塔存。後成立澄邁縣美榔雙塔管理處進行美榔雙塔的管理,隸屬澄邁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 [3]  [11]  [14] 
2019年11月,《澄邁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印發,美榔雙塔包含於“歷史文化村鎮旅遊區”。 [13] 

美榔雙塔建築特色

美榔雙塔修建於一泉池之旁,約呈東西向並排而立。姐塔在南,妹塔在北。雙塔都是用玄武岩石條幹擺建築而成,為仿木結構空簡樓閣式的佛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寶剎等組成,地下還各建有一座地宮。塔身造型美觀,匠工精巧,地宮及塔身基座都鑲嵌着歷代通寶等幾十種1000多枚銅錢和宋代瓷器製品。 [1]  [3] 
美榔雙塔相距20米,通體用當地馬鞍山火山石建造。因塔建於池水中,故台基高大,並以懸臂樑連接台基頂面,台基及懸臂樑周設護欄。姊塔為六角六層仿木構樓閣式塔,坐東南向西北,通高13.06米。台基高4.41米,周長31.4米。塔基雙層。塔身第一至第三層每層檐下有12根柱,自第四層起,各層外壁隱出半圓倚柱。塔身上飾有供養人雕像。妹塔為方形七層仿木結構樓閣式塔,坐東向西,通高13.67米,台基高4.46米,周長29.64米。塔基為須彌座,四面有佛教題材及各種動物浮雕,四角雕力士承託塔身。仰蓮剎座上承七層相輪和剎頂寶珠。美榔雙塔旁的大榕樹下,豎立着一圓首龜趺的玄武岩石碑,原有近千字的陰刻碑文,由於風化碑文內容已無從辨認,成為無字碑。 [2] 
美榔雙塔整體造型協調美觀,淳古樸拙,雙塔通體的建築材料系瓊北火山地區的玄武岩,建築工藝採用榫眼凹凸相接,條石幹擺疊碼不黏合的獨特方式。四周簇簇翠竹,溪澗泉水積瀦,怡靜幽幽園圃。 [3] 
美榔雙塔 美榔雙塔

美榔雙塔主要建築

  • 姐塔
姐塔坐東南朝西北,塔底有高大的台基,西北方向築石坡道,設圍欄。塔身為六角五層,仿木結構,空簡樓閣式,全用玄武岩石條幹擺,雙層塔座高1.57米,塔身高9.96米。 [5] 
姐塔塔身首層、二層有廊,每角一個獸面抱一球面形,面上正中刻串枝寶相花,西北正面刻一神龕,內坐一神像。神龕的左右兩邊各為竹簡形柱。東南的正面龕內坐一神像頭戴盔甲,兩手叉腰;南面的與此相似;西邊的神像頭戴幘,雙手捧物,身着盔甲,腰束長帶;西北的一神坐姿,兩手叉腰,頭戴甲;北邊的與此相似。這六路神仙為哪家神像還有待考證。塔身二層的每面四根圓形立柱,柱頂有斗拱,檐上為仿木構建築的屋頂,北面正中兩石柱之間設雙神龕,二層以上不見神龕,塔剎為寶瓶形,六個荷葉瓣拱托。 [5] 
  • 妹塔
雙塔景觀
雙塔景觀(5張)
妹塔為方形七層仿木結構單壁空筒閣式石塔,坐東北向西南,7層,乃七級浮屠,結構同姐塔。平面呈方形,使用了佛教建築的須彌座形式,三層石條上刻枴子錦紋,再上就是仰伏蓮花紋,每個角都雕刻着一個負重大力士像,體格健壯,雙手用力託着上面的千鈞重石。塔基的四面方框內,每面均浮雕兩個動物神像,如西北方向的南為大象,北為獅子,北面的框內西為白馬,東為海馬;其餘兩面的對稱。這四樣神像已不具有中國民間的傳統雕像含義,它包含的是佛教的意涵:佛教的獅子、象、馬、金翅鳥王、孔雀都是佛的坐騎。文殊塑像騎獅子,象徵他的智慧威猛;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身騎大象,象徵他德行的廣大和功德的圓滿;釋迦牟尼騎白馬(名健陟),表示出家。所以,馬的頭上長角,已是神馬。至於圖像中的白兔,則可能與佛教宣傳的一隻金兔以身供養梵志,帝釋將其送入月宮的故事有關。塔基的四面方框每兩框之間浮雕纏枝忍冬花,這是供奉佛家的常用裝飾紋飾。 [4]  [5] 
妹塔二層的朝西面左右兩邊各立兩個圓石柱,外兩柱皆浮雕螭龍,柱下為八角仰伏蓮鬚彌座,柱上有石雕斗拱。塔心室內供奉兩尊佛像,佛像後有寶光。兩尊佛像一為觀音菩薩像,另一尊應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常簡稱釋迦。傳説佛有三身,即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過去佛多塑為燃燈佛,現在佛即為釋迦,未來佛為彌勒佛。其他面均鑲嵌一巨大石板,每石板浮雕兩尊佛像,形態各異,皆為坐姿,其中西面的左右兩側面刻的應是阿難、迦葉,再外兩邊為文殊普賢,再次之為護法佛。佛塔中的雕像有佛、菩薩、羅漢諸天神,天神中又有天龍八部、侍衞、天女;羅漢中又有十六、十八、五百羅漢。三層的塔心室左右兩旁變成了一根圓柱,室內無佛像,塔剎為仰蓮座形,上承七層相輪,剎頂飾寶珠。 [5] 

美榔雙塔歷史文化

美榔雙塔藝文

明成化進士唐絹寓居澄邁時,曾遊歷二塔並賦詩《七律·美榔雙塔》,詩曰:
西竺原為舍利天,移來瓊島尚依然。
魁奇兩漢爭雄日,麗美雙喬並立年。
雁帶晴嵐過絕頂,月留清影蘸前川。
白雲已去伊誰主,白草無人滿地芊。 [4] 

美榔雙塔傳説軼事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元鄉人陳道敍有二女,長靈照適人,次善長出家居庵。道敍為捐錢一千緡建立此塔,高五丈餘,層檐七級,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又載:“輯瑞庵在縣南四十里王家都,元建。鄉人陳道敍為次女尼善長施田於庵。安撫使謝圖南扁名。美榔二塔在輯瑞庵前左右深田中。”從文獻記錄中可知,當時生活富足、家道殷實的鄉紳陳道敍為紀念長女靈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長出家為尼而捐資“一千緡”為二女興建雙石塔。又因為雙塔位於美亭鄉美榔村,相距不遠的兩座塔交相輝映,故又稱作美榔雙塔。 [3] 
美榔雙塔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説法,據當地人介紹,美榔雙塔是一夜建成的,並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説。相傳很久以前,陳家有兩女,.靈照和善長,生得眉目清秀,心地善良,聰明伶俐,少年出家居庵當尼姑。一天,姐妹倆在村前冒泉的山池間發現了椰子“聚寶盆”,從此常常從盆裏取出米麪金銀分發給窮苦的鄉鄰。陳家姐妹倆的善良和美德感動了上天,姐妹仙逝後,上天派天工仙匠下凡來,開山鑿石,雕像刻龍,夜聞琢石聲,晝見高一層,就這樣造成了兩座石塔。據説,姐姐後來還俗嫁人,故塔身供養的都是文武官員雕像;而妹妹一生與佛相伴,故其塔身雕像全是佛教人物雕像。 [3] 

美榔雙塔年代爭議

據《澄邁縣誌》卷三十二 文化體育·第七章 文物勝蹟篇顯示,美榔雙塔建造於宋代,而依《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1996〕47號),美榔雙塔建造於元代。 [6]  [12] 
美榔雙塔 美榔雙塔

美榔雙塔文物價值

美榔雙塔造型巍峨獨特,雕刻工藝技術古樸,是海南省現存古塔中興建時代最早、建築特色鮮明的一座石佛塔,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不僅為研究海南的宋、元佛教建築藝術和海南古代文明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證據,而且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1]  [4] 

美榔雙塔文物保護

由於美榔雙塔修建的時間已逾千年,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侵蝕,常年遭受風吹、雨淋、日曬、蟲蛀等外部侵害,其塔身建築結構和內、外部構件都有了一定的變化和損壞。 [1] 
1985年7月,澄邁縣人民政府將美榔雙塔定為澄邁縣文物保護單位。 [12] 
1993年9月,澄邁縣人民政府“關於劃定我縣重點文物美朗姐妹塔保護範圍的通知”,決定美榔雙塔護範圍面積80畝,保護範圍內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破壞性經營活動。 [12] 
1994年1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美榔雙塔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12] 
1996年11月,美榔雙塔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同年11月20日,文化部、文物局、澄邁縣政府等單位撥款200萬元修復美榔雙塔。 [12] 
1997年4月,妹塔動工修復。 [12] 
1999年至2000年,經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海南省文物管理部門對美榔雙塔進行了全面科學的修繕。同時,委託廣西文物保護研究設計中心制定了《美榔雙塔保護規劃》,並上報海南省文物局。澄邁縣文物相關部門依據保護規劃的要求,逐步對美榔雙塔文物保護區內的相關附屬文物進行了必要的修繕,實施美化綠化周邊環境。 [1] 
2006年5月,國務院批准將靈照墓、陳道敍周氏墓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美榔雙塔之中。 [7] 

美榔雙塔旅遊信息

  • 地址
美榔雙塔位於海南省澄邁縣金江鎮美榔村。 [8] 
  • 門票
美榔雙塔免費對外開放。 [8] 
  • 交通
沿中線高速(S21)行駛,於美亭出口下高速向右,約10分鐘即可抵達美榔雙塔所在的美榔村。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