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政

(屈原的政治理想)

鎖定
美政,專指屈原的“美政”理想。主要內容是明君賢臣共興楚國。國君首先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國家。其次應該選賢任能,罷黜奸佞。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內容之一。總之,相對於楚國的現實而言,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加進步,並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向。
中文名
美政
國    籍
中國
人    物
屈原
性    質
美政”理想

美政簡介

屈原
屈原(1張)
“美政”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內容。即聖君賢相的政治。他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的現實,使楚國強大起來,即“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的思想。

美政出處

屈原的“美政”理想表現在詩人的作品《離騷》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説、屠夫呂望、商販甯戚的歷史事蹟為例,説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

美政基本內容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對國君的最高要求。所謂賢臣,則以伊、傅、呂、寧為楷模,而不以貴胄為對象。這就是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的意思,屈原在講到賢臣時,往往用忠貞、忠誠、忠信這些語辭。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愛國的思想支配下,敢於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古代賢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現。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內容就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離騷》、《九章》等作品中反覆談到“民”的問題,“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惟聖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離騷》);“願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九章·抽思》)。這實際上是古代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引)思想的發展。所謂聖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

美政針對現實

他熱烈頌揚古代的聖君如堯、舜、禹、商湯后稷文王以及齊桓、晉文和楚之三後等,熱烈頌揚古代的賢臣如伊尹傅説、呂望、周公甯戚箕子、介子、國神比干、伯夷、叔齊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還用對比的方法講一些非聖之君如羿寒浞、澆等。他想通過對比來説明聖君賢相的重要,並藉以説明楚無聖君賢相的危險性,這些都是針對現實而發的。

美政儒家色彩

“美政”具有鮮明的儒家色彩。主要觀點有:“廉政”、“在德者在位”、“恤民”、“舉賢授能”,主張大一統,反對秦國的暴力征伐。

美政關於屈原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箇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捨也”;他明知自己面臨着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美政評價

用生命來殉自己的“美政”理想 用生命來殉自己的“美政”理想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鋭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他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是先進的,在世界史上也是先進的,但他強烈地把治國安邦之心繫附在楚王身上,有悖於現實,最終被扼殺在搖籃裏。
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