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兩黨制

鎖定
美國兩黨制,是美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的兩大黨,即聯邦黨反聯邦黨,後者在18世紀90年代發展成為民主共和黨。 [1] 
中文名
美國兩黨制
出現時間
19世紀30年代
發展歷史
兩大政黨互相競爭掌握政府的權力,而小黨派則難以獲得或根本無法獲得掌權的機會。美國的兩黨制源於制定和批准聯邦憲法過程中形成的聯邦派和反聯邦派。以此為基礎後來逐漸形成擁有不同政綱的政黨。
19世紀30年代兩黨制初步形成,內戰以後得以確立。美國最早的兩大黨,即聯邦黨和反聯邦黨,後者在18世紀90年代發展成為民主共和黨。
1796年總統選舉,聯邦黨人J.亞當斯出任總統,民主共和黨人T.傑斐遜出任副總統。
4年後,傑斐遜當選總統。聯邦黨人則日漸削弱,以至在1812年第二次美英戰爭中因親英而消亡。民主共和黨從T.傑斐遜至J.門羅連續執政的24年,史稱“一黨制”時期。
19世紀20年代,圍繞新州是否允許奴隸制存在的問題,民主共和黨內部發生分裂。以H.克萊為首的北部工業資產階級為一派,自稱“青年共和黨”人,後改名為國民共和黨。其他派別組成聯盟,沿用民主共和黨的名稱。
1828年,A.傑克遜在民主共和黨基礎上組成民主黨,並當選總統,形成民主黨與國民共和黨對峙的局面。
1833~1843年間,國民共和黨由各州到全國自下而上地發展成為輝格黨。
1834~1854年民主黨與輝格黨對立的20年使兩黨製得以初步形成。隨着奴隸制問題的激化,兩大黨中的廢奴派聯合起來於1848年成立“自由土地黨”,並於1854年改組為共和黨,以反對奴隸制為宗旨。輝格黨中的奴隸主轉向民主黨,輝格黨解體。
1860年,共和黨人A.林肯當選總統,從此形成民主黨與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確立了至今沿用的兩黨制度。兩黨制的形成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工商業資產階級與種植園奴隸主利害關係的衝突,同時又是早期政治領袖反對獨裁思想的產物。由於它能有效排斥第三黨掌權,使政府政策相對穩定,有利於在立法機構中形成多數;也利於形成起制衡作用的反對派,以防止專權,所以兩黨製得以長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