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中小學課程改革

鎖定
美國中小學課程改革,這是美國《國防教育法》所確定的一項重要改革。
中文名
美國中小學課程改革
所屬國家
美國
1959年,美國教育科學院在伍茲霍爾召開了由35位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參加的會議,討論關於普通學校的數學、自然科學等學科的教學質量及其改革問題。會議認為美國中小學教學質量低劣,課程缺乏嚴密的科學體系,教材不能反映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為要進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首先必須進行課程與教材的改革。其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由各科專家學者負責重新制定課程體系和編定新教材,務必使教材能清楚地反映各學術領域的基本原理。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J·布魯納提出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對這次改革有重要影響。這樣美國戰後的課程改革便在國防教育法的要求下,在新傳統派教育思想和結構主義的影響下,展開了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運動。但這次改革是失敗的,原因是新教材是由專家編寫,脱離了中小學教學實踐經驗。大多數教師仍沿用原來的教材與教法。這次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對美國教育和別國教育都具有深刻的影響。 [1] 
參考資料
  • 1.    羅肇鴻、王懷寧主編.《資本主義大辭典》: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8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