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羌活魚

鎖定
羌活魚,是有尾目小鯢科 [3]  山溪鯢屬動物北方山溪鯢的乾燥全體。 [4]  又稱杉木魚、雪魚。 [3]  體色變異較大,背面一般為橄欖綠色,雜有深色麻雀細點;腹面較淺,麻斑少;頭扁平,軀幹圓柱狀或略扁;尾側扁,近梢部較闊,梢尖鈍圓或尖;眼大,口寬,四肢適中;皮膚光滑,體側有肋溝12條左右; [3]  雄性肛孔小而略成一段橫縫,雌性的為一縱裂縫。 [5] 
羌活魚分佈於中國四川肅、雲南、西藏,生活在海拔1500~4300米的山溪內。 [3]  晝伏夜出,以昆蟲、軟體動物、蚯蚓及小魚等為食。 [6]  羌活魚為卵生,每年春天為其繁殖期。 [7] 
羌活魚乾製品用作藥材,據《四川中藥志》認為其味辛鹹、性平、無毒,入肝、胃二經,可行氣止痛,用治肝胃氣痛及血虛脾弱,面色薑黃。又據《四川草藥炮製規範》載:將其切成節,焙至微黃,碾成細粉服;有暖肝緩急、治心腹氣通、胸肋痛的功效,亦可泡製成藥酒。又據《雲南烹飪薈萃》,藏醫認為其為熱性藥物,以酥油炸食或泡酒,可祛風濕;焙熟而食,則可止瀉。羌活魚肉質較娃娃魚更為細嫩,可紅燒、燉湯、清蒸,通常整用。 [3] 
別    名
杉木魚
雪血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有尾目
小鯢科
山溪鯢屬
山溪鯢
分佈區域
甘肅、湖北、四川、西藏
中文學名
羌活魚
採收時間
夏、秋季
毒    性
無毒

羌活魚入藥部位

全體。

羌活魚性味

辛、鹹,性平。

羌活魚歸經

肝、胃經。

羌活魚功效

行氣止痛。

羌活魚主治

主肝胃氣痛,跌打損傷。

羌活魚相關配伍

1、治肝胃氣痛:羌活魚、紅叩、當歸、白芷、延胡索、川楝子。煎服。
2、治脾弱面色萎黃:羌活魚、黃芪、黨蔘、茯苓、陳皮、紅棗、當歸。煎服。(1、2出《四川中藥志》)

羌活魚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0-150g;或研末,2-3g。

羌活魚使用注意

非氣滯作痛者忌服。

羌活魚禁忌

非氣滯作痛者忌服。

羌活魚炮製

羌活魚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捕捉,捕得後用酒碎死,洗淨曬乾或以微火烘乾,或鮮用。

羌活魚二、炮製方法

1、羌活魚,取原藥材,除去灰屑及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2、酒羌活魚,取淨羌活魚,加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每羌活魚100kg,用白酒10kg。

羌活魚生理特性

體形呈圓柱形而略扁,全長12-16cm。頭部扁平,頭頂較為平坦,頭長、寬幾相等。吻端圓闊;鼻孔近吻端;眼大,約為吻等長或略短;上、下頜3 細齒;舌大,長橢圓形。四肢的指、趾扁平,末端鈍圓,基部無蹼。尾長為全長之半或略長。周身皮膚光滑,常指、蹠趾底部具棕色角質鞘,指、趾末端具棕色的角質爪狀物。體側有肋溝12條左右。體色變異較大,一般為橄欖綠色,背面有深色細點紋交織成麻斑。腹面色淺,麻斑少。雄性肛孔小而略成一短橫縫;雌性的為一縱裂縫。

羌活魚生長環境

生活於高山溪中或林下陰濕處,以昆蟲、軟體動物、蚯蚓等為食。

羌活魚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全體皮肉皺縮,長12-15cm,頭部口眼橫糊不清,四肢枯瘦,趾常明顯可辨。頭圓,尾扁,四肢多完整,脊部可見明顯的脊柱骨稜,腹面皺縮。背部棕褐色,腹部黃棕色,氣微腥。
[1-2] 
參考資料
  • 1.    楊倉良主編.《動物本草》:中醫古籍出版社,2001年01月
  • 2.    鄧魯明,高士賢編著.《中國動物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
  • 3.    聶鳳喬主編,中國烹飪原料大典 上,青島出版社,1998.10,第136頁
  • 4.    金有錄,魯光祖,姚景才主編,臨夏本草圖錄 上,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8,第338頁
  • 5.    羌活魚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6]
  • 6.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 下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第926頁
  • 7.    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中醫中藥研究所主編,四川中藥志 第3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62.10,第2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