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羊馬牆

鎖定
羊馬牆也稱羊馬城、羊馬垣,是古建築城樓外護城河的內壕牆,是古時為防守禦敵在城外築的類似城圈的工事,尤其是北方冬季護城河結冰之後,位於大城牆之外的羊馬城首當其衝,成為第一道防禦工事。
中文名
羊馬牆
外文名
Sheep horse wall
別    名
羊馬城 [1] 
拼    音
yánɡ mǎ qiánɡ
定    義
防守禦敵而在城外築的類似城圈

羊馬牆史料記載

yánɡ mǎ qiánɡ
羊馬牆(羊馬牆)
古時為防守禦敵而在城外築的類似城圈的工事。《通典·兵五》:“於城外四面壕內,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牆,謂之羊馬城。”亦作“ 羊馬垣 ”、“ 羊馬牆 ”。《舊五代史·梁書·朱珍傳》:“既破羊馬垣,遇雨班師。”《宋史·劉錡傳》:“ 錡傳城築羊馬垣,穴垣為門。”《明史·高名衡傳》:“ 周王恭枵募民築羊馬牆,堅厚如高岸。”
見“ 羊馬城 ”。

羊馬牆元代羊馬牆

元大都東城牆和西城牆距離其外的羊馬牆約為30多米,而北城牆和南城牆距離其外的羊馬牆為60多米,距離遠近雖不同卻呈倍數關係,元大都古建築講究比例尺度。
羊馬牆 羊馬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