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牛耳大黃

鎖定
牛耳大黃是蓼科酸模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3]  。株高可達50-100釐米;根肥厚,黃色,有酸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淺槽;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短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波狀皺褶,兩面無毛;花多數合或一狹長的圓錐花序聚生於葉腋;瘦果三稜形,褐色有光澤 [4]  ;花、果期6-8月 [5] 
牛耳大黃分佈於中國貴州、東北、西北、內蒙古、台灣、福建等省地。生於溝邊濕地、河岸等,其喜冷涼濕潤的環境氣候,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繁殖方法一般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6-7] 
牛耳大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禿瘡等症狀 [8]  。其因含大黃瀉素,內服塊根過量會引起腹瀉、嘔吐。服用莖葉過量也可引起腹脹、流誕,胃腸炎、腹瀉及低鈣血癥,出現手足抽搐或驚厥 [9] 
別    名
土大黃
四季菜根
牛耳大黃根
火風棠
羊蹄根 展開
別名
土大黃
四季菜根
牛耳大黃根
火風棠
羊蹄根
羊蹄
牛舌片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蓼目
蓼科
酸模屬
皺葉酸模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陝西、甘肅、青海、福建、台灣、廣西、貴州
中文學名
牛耳大黃
採收時間
4-5月採其根
毒    性
無毒(《四川中藥志》)

牛耳大黃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肥厚,黃色,有酸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淺槽。葉互生;托葉鞘膜質,管狀,常破裂;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18cm,寬2-4.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波狀皺褶,兩面無毛。花多數聚生於葉腋,或形成短的總狀花序,合成一狹長的圓錐花序;花被片6,2輪,宿存;雄蕊6;柱頭3,畫筆狀。瘦果三稜形,有鋭稜,長2mm,褐色有光澤。花果期6-8月。
牛耳大黃
根呈不規則圓錐狀條形,長10-20cm,粗達2.5cm,單根或於中段有數個分枝。根頭頂端具乾枯的莖基,其周圍可見多數片狀棕色的乾枯葉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多數近圓形的鬚根痕。質硬,斷面黃棕色,纖維性。氣微,味苦。

牛耳大黃近種區別

同屬植物尼泊爾酸模R. nepalensisSpreng 本區亦有分佈,根亦常作牛耳大黃用,其基生葉矩圓狀卵形或卵狀三角形,果時內輪花被片增大,一部或全部有疣狀突起,邊緣有針刺狀齒,齒端為鈎狀,可與皺葉酸模區別。 [1-2] 

牛耳大黃產地生境

牛耳大黃分佈於中國貴州、東北、西北、內蒙古、台灣、福建等省地。生於溝邊濕地、河岸等,其喜冷涼濕潤的環境氣候,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 [6]  [7] 

牛耳大黃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6]  [7] 

牛耳大黃主要價值

牛耳大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禿瘡等症狀 [8]  。其因含大黃瀉素,內服塊根過量會引起腹瀉、嘔吐。服用莖葉過量也可引起腹脹、流誕,胃腸炎、腹瀉及低鈣血癥,出現手足抽搐或驚厥 [9]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
主治
用於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禿瘡。
相關配伍
治肝炎:慢性肝炎:土大黃6g,茵陳15g,車前草30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急性黃疸型肝炎:羊蹄根30g,車前草30g,茵陳30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治痢疾:土大黃15g。水煎服。
治癰腫瘡癤:鮮土大黃、蒲公英各適量。搗爛外敷。
治崩漏,胃潰瘍出血,血小板減少症:土大黃9g,水煎服;或用土大黃、烏賊骨各半,共為末,每次沖服3g。(2-4方出自《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治紅崩:牛耳大黃根30g,旋雞尾15g,香附子15g,益母草30g。用酒炒熬水服。(《重慶草藥》)
治乾濕性癬:土大黃根汁18g,米醋18g,枯礬4.5g。調勻蘸擦患部。(《閩東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搽。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採集加工
4-5月採其根,洗淨,曬乾或鮮用。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
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抗腫瘤作用;
其他作用:瀉下作用。
相關論述
《草木便方》:“苦。”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寒,味苦,無毒。”
《草木便方》:“走表,壯力,活血,補精。搗爛合調靛缸水,搽疥癬禿癩。”
牛耳大黃根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萬縣中草藥》編寫組.萬縣中草藥:四川省萬縣地區科委,1977年
  • 3.    讀秀:張正華,何平,眉山中草藥資源 圖鑑 上,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9,第83頁
  • 4.    讀秀:汪毅主編. 精選草藥彩色圖譜 1[M]. 2014 第121頁
  • 5.    陳紹成,譚君,戴傳雲主編. 長江三峽天然藥用植物志[M]. 2016 第132頁
  • 6.    讀秀:汪毅主編. 精選草藥彩色圖譜 1[M]. 2014 第121頁
  • 7.    讀秀:張炳填,潘清平主編;黃雪梅,譚達全,劉塔斯副主編;肖錦仁,吳紅娟,陳曉陽,邱賽紅,王永宏,朱鎮華編. 湖南藥物志 第2卷[M]. 2004 第872頁
  • 8.    讀秀:陳紹成,譚君,戴傳雲主編,長江三峽天然藥用植物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08,第133頁
  • 9.    讀秀:夏麗英主編. 現代中藥毒理學[M]. 2005 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