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羊角藤

(中藥)

鎖定
羊角藤,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的根或根皮。分佈於西南至東南部。具有祛風除濕,補腎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關節痛,腎虛腰痛,陽痿,胃痛。
中文名
羊角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目
茜草科
巴戟天屬
羊角藤
分佈區域
西南至東南部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用    量
內服:煎湯15-60g
毒    性
無毒

羊角藤別名

巴戟、白麪麻、紅頭根、山八角、穿骨蟲、放筋藤、牛的藤、雞眼藤、三角藤、貓紅藤、黑風藤、鱔魚藤、湘巴戟、烏藤、百眼藤、鳥泥藤、壙羊扭、羊角扭。

羊角藤入藥部位

根或根皮。

羊角藤性味

味辛、甘,性温。

羊角藤歸經

歸腎經。

羊角藤功效

祛風除濕,補腎止血。

羊角藤主治

風濕關節痛,腎虛腰痛,陽痿,胃痛。

羊角藤相關配伍

1、治腎虛腰痛:(羊角藤)幹根皮15-30g。酌加豬骨,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關節風濕通:(羊角藤)幹根30-60g。酒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羊角藤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

羊角藤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曬乾或鮮用。

羊角藤形態特徵

羊角藤線稿圖 羊角藤線稿圖 [5]
羊角藤,又名糠藤、烏苑藤。攀援灌木。無毛或幼枝稍被柔毛。葉薄革質,對生;葉柄長6-10mm;托葉膜質,長2-5mm;葉片形狀各式,通常長圓狀披針形,長5-8(-12)c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側脈5-7對。花序頂生,傘形花序式排列,通常由6個小頭狀花序組成,每個小頭狀花序直徑6-8mm,有花6-12朵;總花梗長5-12mm;萼簡半球形,長0.8-1mm,先端平截或不明顯齒裂;花冠白色,4裂,幾達基部,裂片狹長圓形,長3-3.2mm,先端稍鈍而內彎;雄蕊4,聚合果扁球形或近腎形,直徑8-12mm,熟時紅色,有槽紋。花期5-7月,果期6-10月。

羊角藤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地區灌叢中。分佈於西南至東南部。

羊角藤性狀鑑別

根多呈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0.8-2.0cm。根皮呈不規則片狀、槽狀或捲筒狀。外表麪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規則皺紋或較粗的縱皺紋,具少數橫縊紋,有的皮部斷裂而露出粗糙木部,形成長短不等的節。質堅硬,柴性,易折斷,斷面呈顆粒狀,皮部較薄,內表面淺灰紫色,木部粗而脆,直徑0.5-1.4cm,約佔直徑60%-70%。無臭,味淡微甜。

羊角藤藥理作用

1、降血糖。
2、抗腫瘤。

羊角藤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除濕,止痛。主治胃痛,風濕關節痛。”
2、《福建藥物志》:“祛風止痛,利濕解毒。根治風濕關節痛,腰痛,黃疸型肝炎,脱肛。”
3、《湖南藥物志》:“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治腎虛腰痛,陽痿,早泄,風濕關節痛。”

羊角藤附註

福建部分地區以本品之根作巴戟天用。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4.    謝宗萬.《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年
  • 5.    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subsp. obovat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