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羊衜

(三國時期吳國人物)

鎖定
羊衜,荊州南陽(河南南陽市)人,才博辯捷,初為孫登賓客,太子中庶子。後任督軍使者,始興郡太守,調至桂陽郡太守於任上去世。 [1] 
本    名
羊衜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出生地
荊州南陽(河南南陽市)
主要成就
舉薦李衡鍾離牧,制裁呂壹,擄掠遼東

羊衜識鑑人物

225年,費禕出使東吳重申盟好。羊衜和諸葛恪等吳臣與其辯論,辭鋒不絕。
後與謝景範慎刁玄等人為孫登賓客。其辯捷,有專對之材,受孫登器重。 [2] 
230年,任太子中庶子。 [1]  胡綜孫登命著賓客名錄:“超逾倫匹,則諸葛恪。精識時機,達幽究微,則顧譚。凝辨宏達,言能釋結,則謝景。究學甄微,遊夏同科,則範慎。”羊衜私下反駁:“諸葛恪才而疏,顧譚精而狠,謝景辨而浮,範慎深而狹。”所言皆有指趣。因此,不為諸葛恪等人所親近。後來四人因種種原因沒落,吳人服其言之有徵。 [3]  羊衜善於識鑑人物,並聞名當時。全琮朱據郝普吳國權貴爭相結交隱蕃,羊衜卻拒絕與其交往。後隱蕃暴露其為魏明帝派駐的間諜身份因為被誅,眾人佩服其先見之明。 [4] 
呂壹依仗孫權寵信,操弄權柄,禍國殃民,大臣莫有敢言。羊衜認為李衡雖出身庶民,但有尚書劇曹(即尚書劇曹屬官,負責諫言)之才,向孫權舉薦。 [5]  李衡直言勸諫,令孫權慚愧。236年呂壹伏誅後,李衡也因功大受提拔。 [6] 

羊衜得利遼東

238年公孫淵魏國進攻,遣使向吳國求救。因其先前詭詐吳國,眾臣主張斬使者拒之,唯獨羊衜建議遣兵救援。孫權問其緣由,答道:“斬使拒之只是匹夫的放肆之怒而捨棄稱王稱霸之計。不如善待使節,若魏國不敵公孫淵而我軍前往救助,那是我們恩結遐夷,義蓋萬里。若公孫淵魏國交兵相持不解,那我們就可以趁機擄掠傍郡,驅略而歸,對當年公孫淵詭詐行為報仇雪恨。”孫權聞之大喜,命羊衜為使者,督鄭胄孫怡勒兵攻打遼東,並致信公孫淵,假意安撫:”請俟後問,當從簡書,必與弟同休慼,共存亡,雖隕於中原,吾所甘心也。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也。” [7]  大軍未至而公孫淵已敗亡,趁虛擊敗魏將張持、高慮,擄男女物資而還。 [8-9] 

羊衜諫諍宮爭

241年 [10] 孫和孫霸二宮之爭由來已久,朝堂政治混亂,君臣關係緊張。孫權又禁令杜絕其與羣臣來往。羊衜上疏勸誡,希望解決紛爭。 [11] 
後調任始興郡太守 [12]  ,寫信給滕胤舉薦鍾離牧德才兼備,有古人之風。 [13]  不久調任桂陽太守,並在任上去世。 [3]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2010-02-01[引用日期2020-09-18]
  • 2.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羊衜辯捷,有專對之材。
  • 3.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江表傳》曰:孫登使侍中胡綜作賓友目曰:"英才卓越,超逾倫匹,則諸葛恪。精識時機,達幽究微,則顧譚。凝辨宏達,言能釋結,則謝景。究學甄微,遊夏同科,則範慎。"衟乃私駁綜曰:"元遜才而疏,子嘿精而狠,叔發辨而浮,孝敬深而狹。"所言皆有指趣。而衟卒以此言見咎,不為恪等所親。後四人皆敗,吳人謂衟之言有徵。位至桂陽太守,卒。
  • 4.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吳錄》衟,南陽人。吳書曰:衟初為中庶子,年二十。時廷尉監隱蕃交結豪傑,自衞將軍全琮等皆傾心敬待,惟衟及宣詔郎豫章楊迪拒絕不與通,時人鹹怪之。而蕃後叛逆,眾乃服之。
  • 5.    《三國志·卷四十八·吳書三·三嗣主傳·第三》裴松之·注《襄陽記》曰:衡字叔平,本襄陽卒家子也,漢末入吳為武昌庶民。聞羊衟有人物之鑑,往幹之,衟曰:"多事之世,尚書劇曹郎才也。"是時校事呂壹操弄權柄,大臣畏偪,莫有敢言,衟曰:"非李衡無能困之者。"遂共薦為郎。權引見,衡口陳壹奸短數千言,權有愧色。數月,壹被誅,而衡大見顯擢。
  • 6.    三國志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2010-02-01[引用日期2020-09-18]
  • 7.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漢晉春秋》曰:公孫淵自立,稱紹漢元年。聞魏人將討,複稱臣於吳,乞兵北伐以自救。吳人慾戮其使,羊衟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計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潛往以要其成。若魏伐淵不克,而我軍遠赴,是恩結遐夷,義蓋萬里,若兵連不解,首尾離隔,則我虜其傍郡,驅略而歸,亦足以致天之罰,報雪曩事矣。"權曰:"善"。乃勒兵大出。謂淵使曰:"請俟後問,當從簡書,必與弟同休慼,共存亡,雖隕於中原,吾所甘心也。"又曰:"司馬懿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也。"
  • 8.    三國志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2010-02-01[引用日期2020-09-18]
  • 9.    三國志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2010-02-01[引用日期2020-09-18]
  • 10.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自正名建號,於今三年。
  • 11.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督軍使者羊衟上疏曰:"臣聞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別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為國藩表也。二宮拜授,海內稱宜,斯乃大吳興隆之基。頃聞二宮並絕賓客,遠近悚然,大小失望。竊從下風,聽採眾論,鹹謂二宮智達英茂,自正名建號,於今三年,德行內著,美稱外昭,西北二隅,久所服聞。謂陛下當副順遐邇所以歸德,勤命二宮賓延四遠,使異國聞聲,思為臣妾。今既未垂意於此,而發明詔,省奪備衞,抑絕賓客,使四方禮敬,不復得通,雖實陛下敦尚古義,欲令二宮專志於學,不復顧慮觀聽小宜,期於温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傾企喁喁之至願也。或謂二宮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寢息不寧。就如所嫌,猶宜補察,密加斟酌,不使遠近得容異言。臣懼積疑成謗,久將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國不遠,異同之語,易以聞達。聞達之日,聲論當興,將謂二宮有不順之愆,不審陛下何以解之?若無以解異國,則亦無以釋境內。境內守疑,異國興謗,非所以育巍巍,鎮社稷也。願陛下早發優詔,使二宮周旋禮命如初,則天清地晏,萬國幸甚矣。"
  • 12.    三國志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2010-02-01[引用日期2020-09-18]
  • 13.    《三國志·卷六十·吳書十五·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裴松之·注《會稽典錄》曰:高涼賊率仍弩等破略百姓,殘害吏民,牧越界撲討,旬日降服。又揭陽縣賊率曾夏等眾數千人,歷十餘年,以侯爵雜繒千匹,下書購募,絕不可得。牧遣使慰譬,登皆首服,自改為良民。始興太守羊衟與太常滕胤書曰:"鍾離子幹吾昔知之不熟,定見其在南海,威恩部伍,智勇分明,加操行清純,有古人之風。"其見貴如此。在郡四年,以疾去職。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