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羊黃

鎖定
羊黃,中藥名。為牛科動物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的膽囊結石。分佈於全國各地。具有清熱,開竅,化痰,鎮驚之功效。常用於熱盛神昏,風痰閉竅,譫妄,驚癇。
別    名
羊結石
羊膽寶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山羊屬
山羊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
中文學名
羊黃
採收時間
繁殖季節
用    量
內服:研末衝,1-1.5g
毒    性
小毒

羊黃入藥部位

膽囊結石。

羊黃性味

味苦,性平,小毒。

羊黃歸經

歸肝、心經。

羊黃功效

清熱,開竅,化痰,鎮驚。

羊黃主治

熱盛神昏,風痰閉竅,譫妄,驚癇。

羊黃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衝,1-1.5g。

羊黃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宰羊時,剖腹,取膽囊,如發現有結石,即取出,洗淨,晾乾。

羊黃形態特徵

山羊,又名長髯主簿。體長1-1.2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後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鬚。四肢細,尾短,不甚不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

羊黃生長環境

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頗多。分佈於全國各地。

羊黃藥理作用

1、鎮靜和抗驚厥作用。
2、抗炎作用。
3、增強耐缺氧能力。

羊黃相關論述

《陸川本草》:“苦、平,有小毒。”“代牛黃用,瀉熱,利痰,通竅,鎮驚。治風痰閉竅,痰火昏迷熱病譫妄,小兒驚癇。”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 下》: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蔡光先.《湖南藥物志 第三卷》: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