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鳳翔

(明朝官員)

鎖定
羅鳳翔(?~1580年),字高輸,明山西蒲州(今永濟縣蒲州鎮)舉人。萬曆元年(1573年)四月,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萬曆五年(1577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巡撫寧夏。萬曆八年(1580年)九月,卒於寧夏巡撫任。
中文名
羅鳳翔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580年
出生地
濟縣蒲州鎮
高輸
人物生平
羅風翔任寧夏巡撫期間,“體恤民隱,蘇息商困,奏止入衞兵馬,修理城池”。其他如招墾屯田,編修寧夏志,以及“石甃閘壩,築控夷堡,修勝金關,建廟興學,疆理之功,不可殫述”。
寧夏鎮(今銀川市)河東橫城以北邊牆(長城),西抵河堰,水漲即傾,水退復為平地,蒙古韃靼部乘機侵擾,成為寧夏鎮之禍患。羅風翔遂約日發卒,修築長城塞,橫亙500餘里,並“改建石牆長七十五丈,外捍以敵台,始絕寇路”。同時,羅鳳翔又主持修築黃河橫城“寧河台”,不五旬而告竣,“登眺其上,而山岩隴坂委蛇曲折,歷歷在目。偉哉,誠朔方一壯觀矣!”萬曆三年(1575年),羅鳳翔與按察司僉事解學禮主持增繕寧夏鎮城,拆舊易新,環瓷堅固,並增築關樓。
漢延渠和唐徠渠,是寧夏平原最主要的水利灌溉渠道,多年失修,渠道淤塞。羅鳳翔任寧夏巡撫以後,招募軍民大規模修築兩渠閘壩,萬曆五年(1577年)四月兩渠修築工程竣工。萬曆三年(1575年)四月,羅鳳翔上奏朝廷,依減徵事例,經多方招墾,在寧夏新墾額田13頃34畝。
自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始,寧夏邊兵“以健卒遠戍護衞神京陵寢”。數年以來,由於寧夏奇兵、舊遊兵、新遊兵三支更番遠戍入衞陵寢,迭無虛歲,兵卒不堪其苦,而民力困窘。羅鳳翔任寧夏巡撫後,詳悉寧夏軍士遠戍入衞陵寢之苦,本鎮兵力之困大有甚於昔。萬曆二年(1574年)十一月,羅鳳翔上疏明神宗,陳述寧夏邊兵遠戍護衞神京陵寢的困苦之狀,並指出邊兵入衞,往返更換,募費多端等因,請求明神宗停止寧夏兵馬入衞陵寢。明神宗下詔從之。遂後,羅鳳翔又奏請朝廷停止了專統寧夏邊兵入衞陵寢的寧夏新遊擊職,裁去寧夏新遊兵,只存寧夏遊擊將軍一員,統領寧夏義勇士兵,無事操練兵馬,遇警聽調截殺。
萬曆二年冬,羅風翔捐資,檄兵憲解學禮重修寧夏儒學學宮。萬曆三年三月,工程告竣,“堂廡如翼,齋署麟麟”。萬曆三年,羅鳳翔主持重修位於寧夏鎮城東北角的“漢壽亭侯廟”(關公廟)。
萬曆六年冬,羅風翔在邊務倥傯之暇“乃按舊志整齊其故實,拾遺約繁,矯俚為文,作志十篇。曰:志地、志邊、志治、志祀、志賦、志兵、志宦、志人、志舉、志雜,析為四卷”。萬曆七年二月,新修《朔方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