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非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

鎖定
北京醫科大學教授,現為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中文名
羅非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6年5月
畢業院校
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出生地
遼寧大連
職    稱
研究員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羅非人物經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醫科大學生理學博士,歷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生物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維克林大學生理與藥理學系訪問學者、訪問教授。現為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羅非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以人和動物的高級神經中樞及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痛覺編碼及其調製、運動功能調節以及情緒調節等高級神經功能研究。
採用的主要技術手段有:清醒自由活動動物多通道神經元單位放電同步記錄技術、人和動物多通道腦電及誘發電位記錄技術、人體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等。特別重視跨學科的橫向合作,以及基礎和臨牀相結合的合作研究。

羅非主要貢獻

中國疼痛醫學雜誌》副主編; 《中華中西醫雜誌》常務編委; 北京市疼痛學會理事;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美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
學術成就
1、痛覺編碼研究:首次從神經元羣活動的水平證實,內側和外側痛覺系統在編碼痛覺刺激的過程中存在明確的分工;首次證實痛覺編碼系在丘腦-皮層神經網絡的參與下完成,在痛覺編碼過程中,存在大量的由皮層向丘腦的下行信息流動過程。
2、痛覺調製研究:首次揭示了電針鎮痛在神經網絡水平的機制,即主要削弱外側痛覺系統對痛感覺成分的傳遞並降低丘腦與皮層神經元活動之間的相關性;首次提出丘腦背內側核可能在電針鎮痛中發揮重要作用;首次將中樞功能活動強度與行為學指標進行相互關聯的考察,並據此確定了電針所激活中樞腦區中的鎮痛相關部位。
3、外周電刺激頻率和部位特異性效應研究:首次在單個神經元水平和中樞神經元網絡水平研究外周電刺激的頻率效應,證實不同頻率電刺激可以選擇性地興奮中樞不同的神經元,並導致核團之間不同的信息流動改變;首次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證實不同頻率、不同部位外周電刺激可激活中樞不同網絡。
4、阿片成癮及其防治機制研究:率先創建嗎啡條件性位置偏愛的消退後重建模型作為阿片心癮戒斷後復發模型;首次提出環境應激和藥物點燃導致的復吸具有不同的中樞機制;首次證實外周電刺激可抑制嗎啡及可卡因誘導的條件性位置偏愛,且該效應具有頻率特異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