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雪華

(2005十大“感動台州”年度人物獲得者)

鎖定
羅雪華,女,台州市椒江區人,1968年8月生,小學文化。1994年參加工作,浙江水晶廠下崗職工。2008年12月,“羅雪華服飾”在台州市路橋區蓬街郵電南路開張。為給領養的女兒醫治“鐵粒幼紅細胞貧血”這一世界罕見的疾病,羅雪華帶着孩子到處尋醫問藥,花光所有的積蓄,放棄生意紅火的餐館,並忍痛捨棄腹中的親骨肉。
中文名
羅雪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8年8月
職    業
下崗職工
主要成就
浙江驕傲—2005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
出生地
台州市椒江區
性    別
文化程度
小學

羅雪華人物簡介

2001年4月,羅雪華在家門口發現一個被遺棄的女嬰,毅然收養了她,取名陸陸。不久後,陸陸被查出患有“鐵粒幼紅細胞貧血”,血中鉛超標正常人近千倍,自身製造的血完全不能用,只能靠輸血維持生命,同時陸陸還有其他併發症,必須經常到醫院治療。
為保住小陸陸的生命,羅雪華對丈夫隱瞞了實情,停下手頭生意,一心一意帶着陸陸治病。6年來,她幾乎天天帶着孩子泡在醫院,輸血輸液,打針煎藥。在收養陸陸兩年後,她有了身孕,為照顧陸陸,她忍痛捨棄腹中的親骨肉,併為陸陸辦了獨生子女證。
當她聽説廣州有一家醫院能治陸陸的病,就借錢直奔廣州。經專家診斷,小陸陸必須做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但要找到配對的骨髓很難。就在這時,她聽説陸陸的生母懷孕了,羅雪華似乎看到了孩子康復的希望,她馬上把消息告訴主治醫生,她知道只有新生兒的臍帶血可以醫治小陸陸的病。可沒有想到,一開始就遭到孩子親生父母的拒絕。後來,羅雪華專程前往江西,找到陸陸的生父生母。在答應支付1萬元的“補償費”後,他們才同意進行臍血配對。然而,此次配對還是以失敗告終。陸陸只能繼續靠輸血輸液來維持生命。
這些年,羅雪華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一身外債。為了給陸陸籌集藥費, 原有的一棟四層樓房只能出租,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裏。羅雪華説:“只要陸陸能好起來,我願意犧牲一切。”
羅雪華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對養女的滿腔愛心。她純樸善良、超越血緣的母親之愛,關愛生命、執着追求的生命之愛,勇敢堅強、無怨無悔的家庭之愛,感動了台州椒江,温暖了浙江大地。以羅雪華的故事為原型拍攝的電影《娘》,再現這位台州女性博大無私的母愛。2007年6月28日,電影《娘》在浙江台州首映。
羅雪華先後被評為“浙江驕傲—2005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2005十大“感動台州”年度人物、椒江區“青年道德風尚獎”、台州市“十佳慈善之星”、首屆浙江慈善獎(個人獎)。中央電視台《共同關注》欄目、《文匯報》、《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及《知音》雜誌等國內眾多媒體對其感人事蹟進行了報道。

羅雪華無私奉獻

為給身患怪病的養女治病,奔波十年,傾家蕩產;自己懷有身孕,卻堅持放棄,只為照料養女。浙江媽媽羅雪華的選擇讓很多人不解,也讓很多的人感動與敬佩。近日,羅雪華帶着女兒再次來到廣州南方醫院,等待手術治療。
上週末的下午,記者見到了正在為女兒準備晚飯的羅雪華。而她的養女小陸陸正在醫院無菌倉接受手術前的化療,姐姐在無菌倉裏照料小陸陸,羅雪華也只能通過電話與女兒説説話。
羅雪華:無私母愛 羅雪華:無私母愛
為養女放棄生育“如果我再要個小孩,誰照顧小陸陸?”
來自浙江台州的羅雪華,本是一家餐館的老闆娘,日子過得有滋有味。2001年4月的一天清晨,她在家門口發現了一個被人遺棄的女嬰,從此,她開始了為這個女孩奔波操勞的人生。
由於丈夫姓陸,羅雪華便給女嬰起名小陸陸。十幾天後,羅雪華髮現女嬰“一天天瘦下去”。醫院診斷女嬰得的是罕見的“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症”,治療費用高昂。
不顧家人的反對,從台州到上海杭州北京天津、廣州,為給孩子治病,轉眼間羅雪華奔波了十年,不僅跑遍了大江南北,也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這十年花去了大約140萬元,還欠下了幾十萬元的債。”羅雪華告訴記者,家裏剛買的新房子她都沒來得及進去看一眼就賣掉了,以前經營的餐館,也轉讓了。
收養小陸陸後不久,羅雪華就懷上了身孕。不過她卻做出了讓家人和朋友都不解的決定:放棄生育,專心照料小陸陸。“小陸陸天天需要人照料,隔幾天就住院,如果我再要個小孩,誰照顧小陸陸?”放棄生育後,羅雪華便為小陸陸辦理了獨生子女證。
配型成功下月手術
即使人財兩空,也要盡最大努力
這些年來,小陸陸一直靠輸血維持生命。高昂的費用、親友的不解加上巨大的精神壓力,羅雪華時常整夜不能安睡。醫生也勸她放棄,説這樣治下去,最終結果只能是人財兩空。可羅雪華不捨得,為了小陸陸,她要盡最大的努力。輸血不是長久之計,目前最有希望的辦法,就是做骨髓移植手術。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羅雪華輾轉江西崇仁縣找到了女兒的親生父母。然而,“開始他們説孩子送給我了,不想再管”,不過羅雪華的執着還是讓他們妥協了。終於,2006年,小陸陸和她親姐姐骨髓配對成功。但由於當時兩個孩子身體都不是很好,骨髓移植術暫緩下來。此後,羅雪華還到過幾次廣州,手術均因各種條件不成熟而作罷。
“一個多月前,醫生打電話説,小陸陸很快就要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了,我只能選擇面對。”7月3日,羅雪華再次帶着女兒來到廣州。“成功率只有60%左右。”廣州南方醫院兒科主任、廣東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會長李春富教授告訴羅雪華。這讓羅雪華更加擔心:“我現在每天都提心吊膽的,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能把小陸陸的病治好,其他都不重要。”
目前,小陸陸在南方醫院無菌倉接受排鐵治療,預計8月上旬可以進行手術。
善良打動無數人心
儘管揹負鉅債,她依然為病童捐了1000元
“醫院一個河南來的孩子,剛剛八九歲,治病花了60多萬元。父母錢花完了,藥也停了,我忍不住給他捐了1000元錢。”儘管揹負鉅債,羅雪華依然對病患者抱有強烈的同情心,她説:“因為我有相同的感受。”
廣東省浙江台州商會決定,解決小陸陸在廣州的全部生活費用。台州愛華集團定向救助小陸陸做同胞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的醫療費用,總計30萬元。當地政府此前幾年也募集了20多萬元資金,對羅雪華進行幫扶。而這些年,被羅雪華婉言謝絕的各界捐助更多。“自己家的事情,怎麼好意思老讓別人幫忙呢?”羅雪華説。
這份超越血緣的母女情感動了很多人。這些年,有人來電來信給予鼓勵,有人提供各方面的幫助。不過,也有人對羅雪華的做法不理解,認為為一個養女付出這麼多不值得。
羅雪華不曾後悔:“我已經把她抱回家了,不忍心再把她送出去。只要用心去撫養、呵護她,親生不親生有什麼兩樣。”
鏈接
媽媽的白雪公主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一説起女兒,愁眉不展的羅雪華就滔滔不絕、興奮不已。“女兒很漂亮很漂亮,像白雪公主一樣!”羅雪華向記者描述:“她平時很乖,但一見到我就調皮,在我面前撒嬌。”
小姑娘乖巧可愛,很懂禮貌,周圍鄰居都很喜歡她。然而,只有羅雪華最清楚女兒犯病時的危險。曾經她想託親戚照看女兒,自己出門掙錢補貼醫藥費,但剛出門不久,女兒眼睛翻白、口吐白沫,後經搶救方才甦醒。羅雪華嚇壞了,自此跟女兒寸步不離。
羅雪華説,由於小陸陸可愛喜人,家人也由最初的極力反對,變得個個對小陸陸疼愛有加,甚至妹妹也想為照料小陸陸而放棄腹中胎兒,後被家人阻止。“現在我姐姐放下老家的服裝生意,來廣州在無菌倉裏照顧小陸陸,每隔兩個小時就要給她換一次冰,非常辛苦,而她要堅持到九月份才能走出來。”羅雪華告訴記者。
“浙江的驕傲”
在浙江大地,羅雪華也成了“無私母愛”的代名詞。2006年初,羅雪華成為“浙江驕傲———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人物”之一。2007年8月,一部以羅雪華為原型的故事片《娘》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一幕幕場景讓人潸然淚下。
羅雪華先後被評為“浙江驕傲———2005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2005十大“感動台州”年度人物、椒江區“青年道德風尚獎”、台州市“十佳慈善之星”、首屆浙江慈善獎(個人獎)。中央電視台《共同關注》欄目、《文匯報》、《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及《知音》雜誌等國內眾多媒體對其感人事蹟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