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門

(中國台灣詩人、詩歌理論家)

鎖定
羅門(1928年—2017年1月18日),本名韓仁存,出生於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地太村,中國台灣當代詩人、詩歌理論家,被譽為“台灣現代主義詩歌巨擘”。 [1-3] 
1949年,隨空軍飛行官學校到台灣。1954年,開始發表詩作。1955年,與台灣女詩人蓉子結婚。1958年,出版詩集《曙光》。1963年,出版詩集《第九日的底流》。1964年,出版論文集《現代人的悲劇精神與現代詩人》。1966年,羅門以《麥堅利堡》一詩獲菲律賓總統“馬可仕金牌獎”。 [3]  1969年,出版詩集《死亡之塔》,論文集《心靈訪問記》 [11]  [14]  ,同年獲菲律賓總統“大綬勳章”。 [3]  1974年,出版論文集《長期受着審判的人》。1975年,出版詩集《隱形的椅子》。1980年,出版詩集《曠野》。1982年,出版論文集《時空的回聲》。1984年,出版詩集《日月的行蹤》。1988年,出版詩集《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線上》,同年獲得台灣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 [3]  1989年,出版論文集《詩眼看世界》。 [11]  [14]  2012年,獲首屆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3]  2017年1月18日,在台北逝世。 [2] 
中文名
韓仁存
別    名
羅門(筆名)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地太村
出生日期
1928年
逝世日期
2017年1月18日
職    業
詩人
代表作品
麥堅利堡

羅門人物經歷

1928年,生於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地太村。 [1-2]  1942年,考進國民黨空軍幼年學校。後轉進杭州筧橋空軍飛行官校。1949年,隨空軍飛行官學校到台灣。1951年,考進台灣民航局,在民航圖書館擔任管理員,其後主要從事民航業務。 [7] 
1954年,第一首詩《加力布露斯》在《現代詩》雜誌上發表。1955年,與中國台灣女詩人蓉子結婚。 [7]  1958年,出版詩集《曙光》。1963年,出版詩集《第九日的底流》,內收羅門1958年至1961年創作的詩歌33首 [19]  。1964年,出版論文集《現代人的悲劇精神與現代詩人》。1966年,羅門以《麥堅利堡》一詩獲菲律賓總統“馬可仕金牌獎”。 [3]  1969年,出版詩集《死亡之塔》,論文集《心靈訪問記》 [11]  [14]  ,同年獲菲律賓總統“大綬勳章”。 [3] 
1974年,出版論文集《長期受着審判的人》。1975年,出版詩集《隱形的椅子》。1980年,出版詩集《曠野》。1982年,出版論文集《時空的回聲》。1984年,出版詩集《日月的行蹤》。1988年,出版詩集《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線上》,同年獲得台灣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 [3]  1989年,出版論文集《詩眼看世界》。 [11]  [14]  2012年,獲首屆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3] 
2017年1月18日,在台北逝世。 [2] 

羅門個人生活

羅門的祖父韓庭獻,是清代舉人;父親韓澤豐,經營海運生意;羅門共有十位兄弟及四位姐妹,他排行第三;羅門的母親姓羅,他以“羅門”為筆名是為紀念母親。
羅門與蓉子結婚後,居住在台北泰順街的“燈屋”,婚後沒有生育子女。羅門與蓉子晚年出售了“燈屋”,住進了養老院。 [1]  [5-6]  [16]  [18] 

羅門個人作品

個人作品
首版時間
作品類型
《曙光》
1958年
詩集
《第九日的底流》
1963年
詩集
《現代人的悲劇精神與現代詩人》
1964年
論文集
《心靈訪問記》
1969年
論文集
《死亡之塔》
1969年
詩集
《長期受着審判的人》
1974年
論文集
《隱形的椅子》
1975年
詩集
《曠野》
1980年
詩集
《時空的回聲》
1982年
論文集
《日月的行蹤》
1984年
詩集
《整個世界停止呼吸在起跑線上》
1988年
詩集
《詩眼看世界》
1989年
論文集
參考資料 [11]  [14] 

羅門創作特點

羅門主題思想

生命意識
羅門專事於心靈的探索,強調人的精神與生命,塑造獨特繽紛的意象,擴展詩中的投射力與生命內涵性。羅門經常處理戰爭與死亡的題材,批判機械文明而喚起人性的真誠與尊嚴。 [10] 
悲劇意識
羅門對現代人的悲劇命運探討尤為深刻,這與其自身經歷、生活環境及時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身世之感,家國之思,以及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審視,使得羅門對現代人的生存困境有了深入細緻的體驗,體驗決定感悟,情理轉換,共同造就了羅門詩作中濃厚的悲劇氛圍和悲劇哲學化傾向。 [15] 

羅門藝術手法

唯美主義
羅門早期詩歌創作受蓉子的影響,充滿着火山般的激情,表現了呼嘯奔放的“自我”形象,詩的想象豐富,色彩瑰麗,有唯美主義色彩。 [13] 
重複形式
羅門善於運用重複的形式,層層逼近事物的本質內涵,在逼近過程中加強詩的濃度。在寫戰爭、死亡等主題上,常常採用迂迴包圍的方法,重複向核心爆炸進去,使得意念更加明朗,詩的韻味也更濃郁。 [8] 
語言技巧
羅門詩歌藝術風格的突出成就表現在語言上。不相干的語片,在羅門的筆下成了有着密切聯繫的意象,而這些意象帶着詩人獨特的感受與知性,帶着現代意識,又構建了羅門心目中理想的境界。羅門想象奇特、聯想微妙、比喻鮮活的意象語言,給讀者陳舊的習慣性的欣賞心境,帶來了美妙的新意。 [9] 

羅門獲獎記錄

文學類
  • 1966    菲律賓總統“馬可仕金牌獎”[3]     《麥堅利堡》    (獲獎)    
  • 1988    台灣時報文學獎新詩推薦獎[3]     (獲獎)    
  • 2012    首屆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3]     (獲獎)    

羅門人物評價

“他不僅對華語詩壇有貢獻,在中國現代詩發展方面有影響,而且推動兩岸詩歌和文化交流。”(海南省詩歌協會名譽主席劉耿評) [3] 
“羅門、蓉子這對中國詩壇佳偶,一甲子輝煌詩作,老而彌堅,如日月般相映成趣。”(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戴維揚評) [4] 
“在我眼中他是個鬥士,有着一顆年輕的心,是非常純粹的詩人。”(詩人雁西評) [3] 
“羅門是當代台灣詩壇的一位奇才,也是人們認為難解的一個謎。他不僅具有李賀、李商隱的詭秘奇特,又有蘇軾、辛棄疾的恢宏悲壯;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還是出色的詩歌理論家。”(原西南師範大學教授劉揚烈評) [12] 
“羅門寫給戰爭、愛情和伴侶的詩歌,語言非常精妙,在口水詩鼻涕詩氾濫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精神生活的衞生,羅門為我們樹立了值得敬仰的好榜樣。”(作家孔見評) [17] 
“羅門先生所寫的詩歌的意象很奇特,雖然數量不多,但想象很豐富。羅門先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充滿熱愛的人,他對自己的每一首詩都精雕細琢,而這正是自己或是詩人應該學習的地方。”(詩人樂冰評) [20] 

羅門後世紀念

追思集會
2017年1月24日,兩岸詩會組委會、海南省詩歌學會、海南音樂廣播、現代青年雜誌社等聯合在海口主辦“追思一位純粹詩人羅門”集會。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