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鈺如

鎖定
羅鈺如(1915年~1999年6月17日),山西省介休縣張蘭鎮西里村人。1934年就讀於清華大學。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軍政研究班教育主任、教務處處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三五九旅考察團,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秘書,第四野戰軍兵團司令部秘書兼湖南軍區司令部秘書。參加了四保臨江、解放梅河口、長春、瀋陽等戰役戰鬥和平津戰役。建國後,歷任海軍司令部秘書處處長、辦公室主任,海軍軍校部副部長、部長,海軍訓練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黨組書記),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海洋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等職。1999年6月17日,羅鈺如因病在北京逝世。 [1-2]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羅鈺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西介休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99年6月17日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主要成就
致力於中國海洋事業的開拓
為中國和平利用南極做出了貢獻

羅鈺如人物生平

羅鈺如求學清華

1915年1月的一天,山西介休縣張蘭鎮西里村一户姓羅的農户家降生了一個男嬰。按當地習俗,家添一丁屬於村上的喜事,男嬰的父親便到族長家報喜,並請族長為孩子起個名字。羅氏族長為這男嬰起名鈺如,喻其秀玉可雕、前程遠大。
按説在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孩子是不可能有上學機會的。然而,羅鈺如趕上了好機緣,羅氏族長的兒子到了上學年齡,需要一個陪讀生。族長自然想到了與自己兒子年紀相仿的羅鈺如。於是,小小年紀的羅鈺如便有了上學的機會。羅鈺如聰明好學,與族長的兒子一起讀完了小學,又讀中學。中學畢業後,羅鈺如以優異成績考到了北平。
1933年,他先是就讀於北平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第二年轉入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從山西窮山溝農家考到北平上大學的羅鈺如,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他不僅積極參加學生自發組織的“清寒同學會”等社會活動,還結交了有進步思想的同學。如宋平、劉康和李昌等都是在那個時候結交的朋友。這些人有的已是共產黨人,他們對羅鈺如之後參加革命起到了引路作用。 [1]  [2] 

羅鈺如參加“一二·九”運動

1935年,羅鈺如已升至大二,他是清華大學“清寒同學會”化學系推選出的代表。當時清華大學“清寒同學會”作出決定,響應北平學聯的號召,在12月9日這天參加全市學生罷課大請願。這天,羅鈺如組織化學系的同學,走出清華校園,彙集到浩浩蕩蕩的大學遊行隊伍之中。
12月16日,羅鈺如作為清華大學的聯絡員,在前往北平農學院接應該院學生出來一起遊行時,被守候在農學院門口的軍警扣留。後經過學聯的積極營救,在遊行結束之後被釋放。經過參加“一二·九”等革命運動的洗禮,羅鈺如經受了鍛鍊,提高了覺悟。
1936年,在李昌、宋平等同學介紹下,他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外圍革命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承擔了大量印刷、交通聯絡等具體工作任務。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羅鈺如與同系的山東籍學友宋平、陳舜堯等一起離開北平,隨西南聯大南下繼續從事抗日宣傳工作。 [1]  [2] 

羅鈺如投筆從戎

1938年年初,在黨組織安排下,羅鈺如與宋平等同志一起來到延安,正式投筆從戎,加入革命隊伍。在延安,羅鈺如隨即轉入抗大學習,並很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受八路軍總部委派,由羅鈺如帶隊,從抗大抽調有一定知識水平的6名學員,前往湖南參加國民政府軍政部組織的防毒訓練班學習。
學習期間,羅鈺如帶領大家拒絕國民黨的各種威逼、利誘與刁難,克服種種困難完成學習,並攜帶部分寶貴的防化器材,全員按期返回延安。回來後,羅鈺如被委任為軍委防毒訓練班籌備負責人,以及八路軍留守兵團防毒訓練班主任兼教員,他運用在清華大學所學到的化學知識,結合抗日戰場上防化防毒的使用需求,親自編寫教材授課,為八路軍培養了首批30多人的防毒、防化技術骨幹,為開創我軍的防化作戰和培養防化作戰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後,羅鈺如先後擔任延安留守兵團軍政研究班教育主任、教務處長,以及留守兵團肖勁光司令員的機要秘書等職。解放戰爭期間,羅鈺如隨同肖勁光轉戰東北,協助首長指揮所屬部隊作戰,參加了四保臨江、解放長春等重大戰役,以及後來的平津戰役、南下渡江作戰等,並榮立大功一次。 [1]  [2] 

羅鈺如參與組建海軍院校

1949年10月,時任四野12兵團司令兼湖南軍區司令的肖勁光接到黨中央的通知,急速回到北京。羅鈺如跟隨肖勁光一同進京,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在這次接見中,肖勁光領受了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光榮任務。
1950年1月,肖勁光被中央軍委正式任命為海軍司令員。在跟隨肖司令組建人民海軍的籌備過程中,羅鈺如先是被任命為海軍司令部秘書處長,1951年又改任海軍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協助肖司令處理大量的人民海軍籌建過程中的機要事務。直到1952年,肖勁光司令員指示羅鈺如離開秘書部門,負責籌建海軍學校管理部。1955年,肖勁光被授予海軍大將,擔任其多年秘書的羅鈺如被授予海軍大校,並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
羅鈺如在主持海軍軍校部門領導工作期間,刻苦鑽研海軍業務,深入院校、艦艇、邊防調查研究,廣泛吸納各方面人才,制定並堅持海軍院校要實行正規化、科學化建設的方針,嘔心瀝血,功績卓著,為海軍各方面的發展建設培養了大量的科技骨幹與人才。即使在20世紀60年代羅鈺如被扣上所謂“教條主義十五年一貫制”的帽子,受到無情打擊與批判時,他也是堅持真理,忍辱負重,恪盡職守,竭盡全力,為儘量減少海軍院校工作的損失進行了不懈努力,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 [1]  [2] 

羅鈺如參加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

1973年,羅鈺如接到中央軍委的任命,調到國家海洋局任副局長。這對羅鈺如來説,又是一個全新的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他一到任,便作為國家海洋局的代表,參加由外交部牽頭組成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
羅鈺如在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發言 羅鈺如在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發言
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於1973年12月3日開幕,到1982年12月10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字,持續了9年多時間,先後召開了11期16次會議。羅鈺如從始至終參加了幾乎全部會議。他抓緊一切時間強化自己的外語能力,記單詞、學語法、練口語,不但能閲讀外文資料,還能進行簡單的口語交流,為增進與國外人士的交流、迅速掌握國際海洋相關信息奠定了基礎。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誕生,改變了少數海洋強國控制海洋的狀況。羅鈺如親身參加海洋法公約的制定,對這點感受最深。於是,他將他的感受和獲得的相關信息帶回國內,不僅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報告,還在各種場合向各界人士廣泛傳達,讓更多人瞭解學習相關信息知識,推進海洋工作。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使領海寬度這一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沿海國家的主權權利和管控權以新的形式,擴展到距離海岸200海里的領域。羅鈺如最先組織專人進行研究,在他的建議下,中國海洋學會成立了海洋法學研究會,國家海洋局成立了海洋法規政策研究室,培養專業研究人員,為國家提出對策。
1996年5月15日,第8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19次會議通過決定,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羅鈺如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定以及在中國生效貢獻了他的力量。 [1]  [2] 

羅鈺如創建中國海洋學會

1973年,羅鈺如擔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後,就把關注點放在如何團結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上。當時,國內有識之士建議,應遵循國際慣例,擴大國際交流,團結和發揮地方科研院所及企業的積極性,儘早成立中國的海洋學會組織。
當時,國內這方面的實踐很少,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1974年6月,羅鈺如副局長帶團出席《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三次會議,他利用這一機會,對各國海洋學會的組織形式與工作進行了考察。回國後,國家海洋局成立了由羅鈺如副局長牽頭的中國海洋學會臨時機構。在羅鈺如的積極倡導和組織下,廣泛徵求海洋科學界專家們的意見後,正式向中國科協和民政部提出成立中國海洋學會的申請報告,並很快獲得批准。
1979年7月29日,中國海洋學會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大連隆重召開。全國98個單位的158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選舉羅鈺如為中國海洋學會首任理事長。羅鈺如是中國海洋學會的主要發起人和創始人之一。在他擔任第一屆、第二屆理事長期間,他堅持中國海洋學會的宗旨,民主辦學會,廣泛團結國內海洋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羅鈺如主持中國海洋學會期間,注重發揮國內學者智庫的作用,開展行之有效的學術活動。特別是他提出要圍繞國家海洋科技重點領域和地方經濟發展急需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工作。在他的主持下,策劃了多項國家重大科學課題,完成了高質量的諮詢報告。在他的主持下,創辦了《海洋學報》,並擔任第一屆編委會主編。一直以來這一專業學術刊物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為推動學術交流,培養海洋科學技術人才,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羅鈺如利用中國海洋學會這個平台,廣泛開展海洋意識的宣傳教育。針對我國長期以來“重陸輕海”的社會現實,積極倡導並開展普及海洋知識,提高全民海洋意識的宣傳教育。在他的倡導下,創辦了國內最早的海洋科普期刊《海洋戰線》(後改名為《海洋》)。他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海洋科普宣傳教育,親自為青少年講解海洋科學知識,多次組織並擔任全國青少年海洋夏令營的營長。 [1]  [2] 

羅鈺如南極考察探路者

我國的極地考察事業從無到有,先後在南極建立了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在北極建立了黃河站,共進行了34次南極考察、8次北極考察。然而,追根溯源,在20世紀80年代初,時任國家海洋局局長的羅鈺如,對中國的南極考察事業做出了開創性的組織工作。羅鈺如是我國極地科考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又是南極考察的探路者。
1980年之後,國家海洋局先後派出30多名科技工作者參加友好國家的南極考察隊,赴南大洋和這些國家的南極站進行考察,積累了南極考察的實際經驗,培養鍛鍊了人才,為我國獨立自主進行南極考察創造了條件。
羅鈺如在南極考察 羅鈺如在南極考察
1981年5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人對遙遠的南極洲、南大洋是陌生的。任何一個領導對於赴南極考察心中都是沒底的。羅鈺如也不例外。1983年底在接待阿根廷海洋代表團訪華活動中,羅鈺如爭取到了率團跟隨阿根廷考察隊前往南極進行實地考察的機會。於是他不顧自己已近古稀的高齡和家人的擔憂,毅然決定親自帶領3名技術幹部對南極進行為期35天的實地調查,為我國首次南極考察建站探路。他強忍南大洋風暴帶來的翻江倒海般的暈船折磨,冒着冰雪嚴寒登上了南極大陸。他邊走邊考察,探索未來首個考察站建在哪,南極惡劣的自然環境如何應對……幾乎所有的問題和困難,他都認真考慮並做到心中有數。結束考察回到北京,他立即組織有關部門開會研究,制訂方案,並與時任海軍司令的劉華清積極協商海軍派船參加遠航的相關事宜,共同推進我國首次南極考察建站的準備工作。後來我們看到多家媒體刊登的羅局長身穿紅色南極考察羽絨服照片,他坐在一塊冰塊上,身邊站着一隻可愛的企鵝,正是他為首次中國南極考察建站打前站最真實的記錄。
1984年6月12日,在羅局長的力推之下,《關於我國首次組隊進行南大洋和南極洲考察的請示》呈上之後,國務院領導於6月18日正式批准。擬定於1984年12月至1985年3月,我國獨立組隊進行南大洋和南極考察,派出國家海洋局的“向陽紅10”號考察船、海軍排水量達1.2萬噸的J121打撈救生船,搭載超黃蜂直升機1架,以及310名軍官、學員共同組隊前往南極進行考察建站。此後,在短短几個月內,所有手續、經費、裝備和人員等事項,都是在羅局長具體組織下,甚至親自出馬,通過各種途徑,一樁樁落到了實處。
1985年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建成,隨後編隊勝利返航。羅局長把我叫到辦公室交代任務。他説,編隊勝利返航回到上海一定要組織盛大的歡迎大會。參加歡迎大會的除了海軍、總參首長外,中央各部委都會派人蔘加,部級以上首長大約40餘人。1985年4月10日,我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返回上海。國家海洋局、海軍、上海市政府等方面負責人在羅局長陪同下與千餘名羣眾冒着傾盆大雨參加了歡迎儀式。百餘家新聞媒體現場報道了這場盛大歡迎活動。 [1]  [2] 

羅鈺如推動海洋法制建設

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經濟建設百廢待興,特別是我國沿海城市,由於過度開發,污染海洋的事件時有發生,部分海域嚴重污染。
也許是因為羅鈺如代表中國政府多次參加聯合國海洋法會議、視野寬廣的緣故,他對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敏感。當他看到國內海洋環境保護出現問題,便把國外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向國家海洋局黨委作了詳細的報告。他在局黨委會上,在國務院領導的彙報會上,不斷呼籲中國應儘早制定海洋環境保護法,是最早提出要制定海洋環境保護法的政府官員。
他的呼籲和建議得到黨委一班人的支持。黨委分工由羅鈺如具體主抓這項工作。1980年6月16日,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成立了海洋環境保護法起草小組。經過中央和地方及學術研究部門共同努力,1982年8月23日,《海洋環境保護法》由第5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1983年3月1日正式施行。
很快,在羅局長的主持下,國家海洋局又報請國務院成立“海監總隊”。1984年4月27日,軍委總參謀部批准國家海洋局在執行海洋環境航空遙感執法任務時,執法飛機可使用“中國海監”標誌。羅局長專門寫報告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彭真,請其為執法船題寫“中國海監”船號。10月9日,彭真同志秘書將“中國海監”4個大字及親筆信送到國家海洋局。這一年6月20日,國家海洋局正式啓用飾有彭真委員長題寫的“中國海監”的執法飛機,不定期巡航監視我國海域,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
1985年6月28日,羅鈺如離休了。從退出領導崗位到去世的十多年裏,他一直在不遺餘力地繼續為我國海洋事業盡力,積極參與海洋各領域科學研究工作;參加百科全書海洋卷的主編工作,撰寫了《海洋與中華民族》《經略海洋》《海洋國土》等重要專著。
1999年6月17日,羅鈺如因病在北京逝世。 [1]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