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蘭鬼線

鎖定
羅蘭鬼線(英語:Rowland ghosts)是一種衍射光柵本身的缺陷導致其衍射光譜中出現的錯誤譜線。
中文名
羅蘭鬼線
外文名
Rowland ghosts
類    別
光學
發現人
羅蘭

目錄

羅蘭鬼線簡介

在刻制光柵時,機械儀器的不理想性使得所刻光柵的刻痕的實際位置存在一個週期性的誤差,從而導致衍射光譜中譜線的分佈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最早由Quincke於1872年發現,Rowland首先給出了理論解釋。 [1] 

羅蘭鬼線衍射光柵

衍射光柵(diffraction grating)是光柵的一種。它通過有規律的結構,使入射的振幅或相位(或兩者同時)受到週期性空間調製。衍射光柵在光學上的最重要應用是作為分光器件,常被用於單色儀光譜儀上。
實際應用的衍射光柵通常是在表面上有溝槽或刻痕的平板。這樣的光柵可以是透射光柵反射光柵。可以調製入射光的相位而不是振幅的衍射光柵現在也能生產。
衍射光柵的原理是蘇格蘭數學家詹姆斯·格雷戈裏發現的,發現時間大約在牛頓稜鏡實驗的一年後。詹姆斯·格雷戈裏大概是受到了光線透過鳥類羽毛的啓發。公認的最早的人造光柵是德國物理學家夫琅禾費在1821年製成的,那是一個極簡單的金屬絲柵網。但也有人爭辯説費城發明家戴維·裏滕豪斯於1785年在兩根螺釘之間固定的幾根頭髮才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光柵。 [1] 

羅蘭鬼線光柵

光柵(Grating)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光學元件。廣義的光柵定義為:可以使入射的振幅或相位(或兩者同時)受到週期性空間調製的光學元件。只能使光受到振幅調製或相位調製的光柵,分別稱為振幅光柵和相位光柵。按工作方式分,光柵又可分為透射光柵(透射光受調製)和反射光柵(反射光受調製)。
光柵每單位長度內的刻痕多少,主要決定於所分光的波長範圍(兩刻痕距離應與該波長數量級相近),單位長度內的刻痕多,色散度越大。光柵的分辨本領決定於刻痕多少。利用全息攝影技術製備的光柵稱“全息光柵”,不像機刻光柵刻痕有周期性誤差。
通常所説的光柵,是指利用衍射效應對光進行調製的衍射光柵。但也存在利用其它原理對光進行調製的光柵,如晶體折射率光柵。 [2] 
參考資料
  • 1.    Stavenga, D. G.; Leertouwer, H. L.; Wilts, B. D. (2014). "Coloration principles of nymphaline butterflies - thin films, melanin, ommochromes and wing scale stac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7 (12): 2171–2180. doi:10.1242/jeb.098673. PMID 24675561.
  • 2.    AK Yetisen; H Butt; F da Cruz Vasconcellos; Y Montelongo; CAB Davidson; J Blyth; JB Carmody; S Vignolini; U Steiner; JJ Baumberg; TD Wilkinson; CR Lowe (2013). "Light-Directed Writing of Chemically Tunable Narrow-Band Holographic Sensor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2 (3): 250–254. doi:10.1002/adom.20130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