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氏沼蝦白尾病

鎖定
羅氏沼蝦白尾病,Infection with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 (white tail disease),(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whitish muscle disease,MRWMD)俗稱羅氏沼蝦肌肉白濁病(WTD),是一種急性病毒性疾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是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必須申報的疾病。 [1] 
中文名
羅氏沼蝦白尾病
外文名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whitish muscle disease

羅氏沼蝦白尾病病原

羅氏沼蝦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屬野田村病毒科,病毒粒子呈二十面體,無囊膜,直徑26~27nm,病毒核酸為兩條線性單鏈RNA。

羅氏沼蝦白尾病流行特點

羅氏沼蝦白尾病最早流行於泰國,隨後在中國、東南亞、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發生並流行,成為國際流行疾病。羅氏沼蝦是病毒主要的易感宿主,主要感染羅氏沼蝦淡化後苗種,可在較短時間內使蝦大量死亡。蝦苗淡化後3d至3周是疾病高發時期,嚴重時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尚無有效控制措施。發病後部分苗種可存活並長至成蝦,有發病史的蝦可攜帶病毒,造成子代蝦苗發病;成蝦和親蝦可檢出病毒,但未發現MrNV感染引起的大規模流行。 [2] 
病毒可通過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感染,帶毒種蝦垂直傳播是蝦苗發病的主要病因;也可通過帶病毒水體、輪蟲等生物餌料、工具、未徹底消毒魚苗池等水平傳播。

羅氏沼蝦白尾病症狀與病理

發病蝦苗腹部出現白色或乳白色混濁塊,而後逐漸向其他部位擴散,有的存在分散的白濁點,最後除頭胸部外,全身肌肉呈乳白色;蝦苗患病後初期只是頭胸甲表皮失去色素,外殼逐漸變軟,中胸腺發生萎縮。蝦甲殼不出現白斑,可區別於對蝦白斑綜合徵症狀。
發病蝦苗腹部肌纖維、肝胰腺、血細胞、心臟和鰓組織的胞漿內,可觀察到包涵體。 [2] 

羅氏沼蝦白尾病診斷

(1)初步診斷:根據蝦苗腹部出現白色或乳白色混濁塊、肌肉白濁等病理特徵,排出水質因素引起肌肉白濁後作出初步診斷。
(2)樣品採集:採集發病蝦苗150尾或發病親蝦10尾,蝦苗取完整個體,親蝦取除眼柄和肝胰腺外的其餘組織。
(3)組織和病理學檢查:組織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到包涵體。(4)實驗室診斷和病原學鑑定:RT-PCR檢測法,對可疑或出現白濁症狀蝦苗進行RT-PCR檢測確診;三抗體夾心ELISA法,通過預包被抗體捕捉待測樣品中的MrNV確診。

羅氏沼蝦白尾病防治

(1)預防措施:對養殖場實施防疫條件審核、苗種生產管理制度;加強疫病監測,掌握流行病學情況;培育和引進抗病品種,切斷傳染源;加強水源、蝦、設施等的嚴格消毒,保持優良的水質;放養密度合理,在飼料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質等提高蝦抗病力,加強飼養管理。
(2)處理:發現患病蝦必須銷燬,並對養殖水體、工具、場地等進行消毒。
(3)劃區管理:根據水域和流域情況及自然屏障進行,並對其實施區域管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