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正緯

鎖定
羅正緯,字達存,號涵原。株洲縣馬家河鄉大石橋人。清光緒十年(1884)農曆四月二十四日生。1951年6月,突患腦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1] 
本    名
羅正緯
達存
涵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51年6月
國    籍
中國

目錄

羅正緯人物生平

羅正緯,字達存,號涵原。株洲縣馬家河鄉大石橋人。清光緒十年(1884)農曆四月二十四日生。相繼就讀於明德速成師範學校、中路師範、湖南優級師範,因成績優異,清廷獎給舉人加中事科中書銜。民國1年與友人符定一在長沙創辦湖南省高等中學,他任教務主任兼國文教員。後學校改名為湖南省第一中學。是年,毛澤東考入一中,名列前茅,先生見其才華出眾,深器重之。
譚延闓第一次督湘時,羅正緯任省財政廳審計處長兼湖南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的顧問,後又任湖南省參議會議員。與教育界人士將清末教育總會改組為湖南教育會,被選為該會幹事和第二教育會評議員。
民國4年,羅正緯受聘於袁世凱,任參議院一等一級主事,袁獎給四等嘉禾章。段祺瑞組織安福俱樂部時,被選聘為新國會眾議院議員,遷居北京。“五·四”運動爆發。他以眾議員的名義與李大釗、黃右昌等,發動各界人士數百名向北洋軍閥政府提出彈劾交通總長曹汝霖,要求撤職查辦,以支持當時聲勢浩大的“三罷”運動。民國10年10月間與蔡元培、劉揆一等邀約北京70個團體及各界愛國人士發起組織全國國民外交大會,以作國家外交的後盾,獲得全國響應,各省區紛紛組織外交分會,以示支持。終於迫使華府會議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未能得逞。
南北和會興起,他與湖南各界知名人士和國會議員周勃、符定一等22人,提出4條建議,致電南北和會,請求解決湖南善後事宜,以謀湘省人民之休養生息。張敬堯在湖南實行禁運,影響穀米流通,民怨甚大。乃與湘籍議員8人致電張敬堯,請開米禁,以蘇民困。湖南驅張運動興起,以毛澤東為首的驅張代表團,抵京活動。他邀約湘籍議員周勃、王毅等10人,組織旅京驅張委員會於湖南會館,決議驅張5條,起草驅張檄文,迭次出面質問北洋政府,要求將張撤職查辦。後來他追隨譚延闓,時譚方率湘軍入粵討伐陳炯明,因亦隨軍入粵。
民國15年3月,譚延闓代理國民革命政府主席,聘他為顧問,乃又南下入粵,6月,與方維夏、蔣式嘉等從軍北伐,11月抵武漢。寧漢分裂後,他離開武漢,去安徽巢縣任皖中區檢查煙苗特派員公署會辦。不久,該公署撤銷,改任山東省財政廳預算委員會委員。民國23年他在南京張之江部騎兵十四旅任顧問。是時,國民政府令纂辛亥革命史,他受馮玉祥之委託,編纂灤州革命史。事畢,抗日軍興,乃遷居長沙。時,何鍵將國學館改為湖南國學專修學校,他任教務長,兼湖南省政府顧問,省參議會參議。
長沙文夕大火,他攜眷回鄉暫住。民國28年乃攜眷入蜀,居重慶金剛坡。後任國民黨國史館編審委員兼顧問,被聘為行政院參議,居歌樂山。
民國36年,他居長沙之妙高峯,被聘為省府顧問,猶瘁心於經學與孫文之道,與胡庶華、曹典球等人組織大同學會湖南分會。又與趙恆惕、仇鰲等人發起修建南軒公園和南軒圖書館,併為圖書館作記。民國37年回鄉勸族人以族產興學,未果。乃營新居,收集藏石,擬著書立説以終餘年。1951年6月,突患腦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1] 

羅正緯著作

他著述甚多,有:《又我齋聯語》、《魯聯》、《戊辰寧皖集》、《讀經評議》、《讀經問題》、《涵原學書》、《涵原政書》、《涵原雜著》、《涵原詩存》、《涵原文存》、《東南西北集》、《中國學術綱要》、《民族文化原理》、《治學討論集》、《建國學術設計書》、《東方文化與現在中國及世界的關係》、《現代人物評》、《對於青年之貢獻》、《青年時習錄》等,惜多散佚。 [2] 
參考資料
  • 1.    葛秋珍.株洲市志 第十四冊 人物/第一篇人物傳.株洲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南出版社,1997年06月:174-175
  • 2.    葛秋珍.株洲市志 第十四冊 人物/第一篇人物傳.株洲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南出版社,1997年06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