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明東

(楚雄師範學院院長)

鎖定
羅明東教授,男,漢族,196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雲南麗江華坪縣人,教育學博士,二級教授,教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教育地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  。國務院和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突出貢獻專家,雲嶺學者 [2]  ,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哲學社會科學專家。2002年底出版了國內外第一部系統研究教育地理學問題的專著《教育地理學》,是我國教育地理學新興學科的倡導者。《教育地理學》的出版對我國教育地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
曾任楚雄師範學院院長。
中文名
羅明東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雲南麗江
出生日期
1962年12月(壬寅年)

羅明東人物履歷

羅明東,歷任雲南師範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教所常務副所長、教務處處長、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昆明學院副院長等職。曾任楚雄師範學院校長 [3]  、雲南省社科聯常委、雲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 [4]  ,教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教育地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在國家級、省級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有20項學術成果獲國家教育部、雲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雲南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省高校優秀教材獎等重要獎項。
羅明東教授1984年7月畢業於西南大學,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8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96年9月考取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教育學家瞿葆奎教授;1999年7月畢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7年5月任雲南師範大學教務處副處長;1998年1月任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1999年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2000年11月擔任教務處處長;2004年11月任教師教育學院院長;2008年任昆明學院副校長;
2013年至2020年8月任楚雄師範學院校長。
多年來,羅明東教授還相繼擔任全國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雲南省學術委員會委員、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雲南省高校師資工作研究會副理事長、雲南省高校專業設置評審委員會委員、雲南省高教學會副秘書長等學術機構職務,是教育部高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

羅明東職務任免

2020年8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羅明東 免去楚雄師範學院院長職務。 [5] 

羅明東主要成就

羅明東教授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16項,出版著作、教材34部,教學與科研成果獲國家、省、廳級獎勵25項(其中教育部、省人民政府獎勵11項),在《光明日報》等學術報刊上發表論文115篇,2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教育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與《地理學》等全文轉載或摘要,是國內知名的教育學專家。其先後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哲學社會科學專家(2006年)、雲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雲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雲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07)、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011年) [6]  、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2008年)等獎勵。

羅明東研究

羅明東教授是我國教育地理學新興學科的倡導者。他於2002年底出版了國內外第一部系統研究教育地理學問題的專著《教育地理學》,該書對我國教育地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2004年該專著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並於2011年入選《當代雲南社會科學百人百部優秀學術著作叢書》重新出版。 [7]  20多篇教育地理學研究論文在《教育發展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後,《教育地理學: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一文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7年第11期首篇全文轉載並被《新華文摘》1997年第9期摘要,其他論文相繼被《高校文科學術文摘》1998年第3期和1998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3期及2001年第10期全文轉載或摘要,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五次(1996—1998)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1996年主持申報獲准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課題《雲南省教育區劃與區域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從教育地理學的視角對區域教育問題進行深化性研究,其成果《區域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書2006年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9年教育地理學深化性研究成果《義務教育發展區域均衡系統研究》(2卷本,包括《區域教育發展及其差距實證研究》與《區域教育發展及其均衡對策研究》)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11年9月該書又獲教育部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1年9月16日由北京師範大學李小文院士為組長的國家新增博士點評審組,作出了通過“教育地理學”為二級學科博士點的評審。在專家組評審意見中,特別提到了《教育地理學》專著在我國教育地理學學科建設與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與作用。2012年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設置教育地理學博士點,2013年羅明東教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2016年主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評價與預警》獲得雲南省第十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 

羅明東實踐探索

羅明東教授創造性地開展了“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改革試驗研究。根據新時期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針對傳統分段分離式師範教育模式的不足,2008年起先後在昆明學院、楚雄師範學院開展了“整合連貫型”基礎教育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驗,構建了系統的教師教育課程新體系。系列研究成果在《教師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以來,《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發展新階段》一文被《教育科學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轉載、《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徵》一文被《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轉載、《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探索》一文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轉載。其他論文相繼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5期與第21期摘要以及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高等教育》轉載。2013年《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探索》榮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9]  《高校師範類專業“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10]  。專著《現代教師教育模式新探索》2010年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教育學——基礎教育原理與應用》2011年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前期研究成果《現代中小學教學論》2002年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雲南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雲南高等師範教育發展戰略研究》2006年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教育技術學基礎——現代教學理論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2008年獲雲南省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同時,《西部本科院校“整合連貫型”基礎教育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研究》、《“寬口徑”師範生培養模式研究》被教育部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10年度和2011年度項目以及省級“教學質量工程建設”項目。2014年被批准為省級社科創新團隊“教師教育模式創新團隊”帶頭人。 [11]  2017年,“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教師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成果獲雲南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2] 
當前,羅明東教授作為雲南省“教育學”學科帶頭人,帶領教學科研團隊,在教育地理學、區域教育學、教師教育等專業研究領域奮力拼搏,努力進取,為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奮鬥!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