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成德

鎖定
羅成德(1909年11月~1990年09月23日),漢族,曾用名羅原之,陝西省延安縣羅家灣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政協河北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曾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瀋陽軍區後勤部部長,遼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熱河省人民政府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  1990年9月23日10時1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石家莊市逝世,終年81歲。
中文名
羅成德
別    名
曾用名羅原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9年11月
逝世日期
1990年9月23日
畢業院校
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研究班
主要成就
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出生地
陝西省延安縣
軍    銜
少將

羅成德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政協河北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羅成德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0年9月23日10時10分在石家莊市逝世,終年81歲。
羅成德同志1909年11月出生於陝西省延安縣羅家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土地革命時期,曾任中共延川縣區委書記,陝北紅軍游擊隊第十七支隊政治指導員,延川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陝北蘇維埃政府糧食部長、裁判部長、內務部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鄜縣(今富縣)縣委書記兼縣長,陝甘寧邊區三邊分區專員兼定邊城防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察熱遼軍區後勤部政委,熱河省民政廳廳長,熱河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遼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熱河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熱河省委書記,東北人民委員會委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熱河省政府主席、中共熱河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黨委常委、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國務院對外貿易部副部長兼經濟聯絡總局局長、辦公廳主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處書記,邯鄲市副市長,中共邯鄲地委副書記、邯鄲行政公署副專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羅成德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羅成德革命之路

羅成德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羅成德同志從少年時代起即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和教育,較早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在革命處於低潮、白色恐怖日益加劇、環境極端殘酷的情況下,他不畏艱險,堅持鬥爭,多次組織學生罷課,號召農民抗捐抗糧,因而兩次被校方開除,並被反動當局逮捕入獄。出獄後,他組織建立了赤衞少先隊和陝北紅軍游擊隊第十七支隊。此後他到延川縣和陝北蘇維埃政府工作,為創建和發展陝北革命根據地,鞏固陝北紅色政權,作出了積極貢獻。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在鄜縣和三邊分區工作,在與國民黨頑固派的鬥爭十分尖鋭複雜的情況下,他堅決執行黨中央、毛主席提出的“以鬥爭求團結”的方針,緊緊依靠當地軍民,挫敗了國民黨反對派多次製造磨擦、妄圖蠶食我革命根據地的陰謀。為打破敵人封鎖,克服困難,他積極組織生產自救,開荒種地,大搞食鹽生產,發展畜牧業,為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1943年在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不怕困難”的獎狀授予羅成德同志。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在冀熱遼軍區熱河省、遼西省工作,堅定地執行黨中央指示,積極擴大地方武裝,開展對敵鬥爭,並參與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後勤組織工作,為冀熱遼地區土地改革的完成,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以及革命政權的建立,作出了顯著成績。抗美援朝時期,他被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後勤部工作,為東北軍區的後勤建設,為抗美援朝的勝利,為做好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在國家外貿部工作期間,勇於負責,勤勤懇懇,為新中國的對外貿易、外貿部的機關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作期間,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密切聯繫羣眾,工作作風紮實深入,為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推動自治區經濟的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當地羣眾的好評。

羅成德政協生涯

羅成德同志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四屆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期間,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積極參加人民政協活動。

羅成德人物評價

羅成德同志自1927年參加革命,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奮鬥了60多個春秋。在漫長的歲月中,對黨忠誠,立場堅定,堅持真理,勇於鬥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顧全大局,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密切聯繫羣眾,關心羣眾疾苦,為革命和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他的言行中表現出的高度共產主義覺悟和高風亮節,堪稱人們學習的楷模和表率。
羅成德同志為創建和發展陝北革命根據地,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羅成德同志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方針、路線和政策。 [2] 

羅成德人物生平

1909年11月生,陝西省延安縣羅家灣人。貧苦農民家庭出身。少年時在省立延安4中讀書。 [2] 
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大革命失敗後,在殘酷的環境下堅持鬥爭,多次組織學生罷課,號召農民抗捐抗糧,兩次被校方開除,並被反動當局逮捕入獄。歷任中共延安縣委交通員,中共延川縣區委宣傳幹事、區委書記,參加組建陝北紅軍游擊隊第十七支隊並任政治指導員。
1935年夏至9月任延川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曾任陝北省蘇維埃政府糧食部部長、內務部部長等職。
1936年3月至1937年7月任陝北省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部長。參與創建、鞏固和發展陝北革命根據地。組織發動人民羣眾參軍參戰,籌集糧款,克服困難,保證遷到延安的黨中央機關的糧食供應。全國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8月到陝西省富縣開闢工作,對外職務為縣抗日救國大隊隊長,對內為中共陝西富縣縣委書記。
1940年2月至1941年3月任中共富縣縣委書記兼縣長。
1940 年6月至1941年3月兼任富縣裁判處(司法處)裁判員。
開國少將 開國少將
1941年2月至1945年6月任陝甘寧邊區 三邊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定邊城防副司令員。為打破國民黨頑固派對陝北根據地的封鎖,組織生產自救,開荒種地,大搞食鹽生產,發展畜牧業。
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受到表彰,被評為勞動英雄,獲得毛澤東親筆題寫“不怕困難”獎狀。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3月奉命率100多人的幹部隊伍從西北赴東北。經過熱河時被留下工作。
1947年3月至5月任熱河省民政廳廳長。
同年12月至1949年4月任熱河省政府副主席。1948年2月至8月兼任冀察熱遼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
同年12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遼西省委委員、遼西省政府主席。參與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後勤組織工作。
1949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熱河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熱河省委委員。
1949年8月至1953年1月任東北人民政府委員。
1950年6月至1955年2月任熱河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
1950年10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共熱河省委常務委員、熱河省人民政府黨組幹事會書記(1950年12月起)。領導土地改革、建立政權、恢復經濟建設,還組織羣眾消滅長期危害熱河人民的土匪、鼠疫、煙毒。
1952年11月至1955年4月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
1952年12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委員會常務委員、東北軍區後勤部黨委書記(至1956年7月)。
1955年4月至1957年2月任瀋陽軍區後勤部部長,1956年7月至10月任瀋陽軍區後勤部黨委書記。
1956年12月至1958年10月任對外貿易部副部長、國際經濟聯絡總局局長、外貿部辦公廳主任。
1958年6月至1959年3月調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作委員會書記。
1959年3月至1962年12月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處書記。
1962年12月至1965年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研究班學習。
1966年1月至5月任河北邯鄲市副市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68年1月至1977年3月任河北邯鄲地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1年6月至1977年3月任中共邯鄲地委書記
1977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河北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1990年9月23日因病在河北石家莊逝世。 [3] 

羅成德獲得榮譽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3] 

羅成德籌建紀念館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批覆》,同意在錦州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
1986年4月8日,經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羅成德同志列席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討論了建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中顧委常委、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主任伍修權,及建館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一起解決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過程中陸續出現的諸多難題,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建成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6年7月10日,羅成德同志參加了在遼瀋戰役烈士陵園舉行的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奠基典禮。 [4-6] 
出席建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體人員合影 出席建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體人員合影

羅成德個人簡譜

羅成德(1908-1990),陝西省延安縣(今市)人。少年時在省立延安4中讀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教書為掩護擔任延安縣交通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延川縣區委宣傳幹事,游擊隊支隊政治指導員,1935年任延川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陝北蘇維埃政府糧食部部長、裁判部部長、內務部部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三邊專署專員兼城防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熱河省人民政府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國家外貿部副部長,對外經濟聯絡局局長,國家外貿部辦公廳主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書記處書記,邯鄲市副市長,河北省第四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逝世,終年82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