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忠毅

(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

鎖定
羅忠毅(1907年-1941年11月28日)原名羅宗愚,湖北襄陽人,是新四軍抗日名將。 [1] 
1927年7月加入馮玉祥部西北軍。1931年12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五軍團委員會主任、連長。在瑞金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畢業後,歷任營長、團長、師參謀長等職。1933年後調任福建軍區某軍分區司令員。抗日戰爭爆發後,羅忠毅擔任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1941年11月28日羅忠毅在江蘇溧陽縣塘馬地區與日本侵略者激戰中壯烈犧牲。 [2] 
2009年9月10日,羅忠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中文名
羅忠毅
別    名
羅宗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41年11月28日
畢業院校
瑞金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職    業
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
主要成就
新四軍第二支隊參謀長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出生地
湖北襄陽
信    仰
共產主義

羅忠毅人物生平

羅忠毅孩童時代

羅忠毅,1907年生於湖北襄陽。1917年,羅忠毅進入襄陽模範高等小學就讀。1924年,在肖楚女任教下,羅忠毅開始嚮往革命,細心地閲讀肖楚女、魯迅李大釗等人的文章,積極地參加學聯領導下的各種活動。 [3] 

羅忠毅革命歲月

1927年7月,羅忠毅入馮玉祥部當兵。1931年,羅忠毅隨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到江西,同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從班長晉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後到瑞金入紅軍學校學習。
1932年,羅忠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羅忠毅任福建軍區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兼連(城)寧(化)(龍)巖軍分區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羅忠毅任福建軍區第3分區副司令兼參謀長、閩西南第1作戰分區司令員、閩西南遊擊隊第1縱隊司令員、閩西人民抗日義勇軍司令員。
1935年3月,羅忠毅任閩西軍政委員會委員兼黨務部部長。4月成立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任委員兼第一作戰分區司令員,率明光獨立營在(龍)巖連(城)寧(化)地區建立起遊擊根據地。
1936年1月部隊改稱紅軍閩西南抗日討蔣軍,羅忠毅仍任第一軍分區司令員。10月閩西南紅軍游擊隊縮編,羅忠毅任第一縱隊司令員,率所部堅持了閩西南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羅忠毅 羅忠毅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羅忠毅任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江南指揮部參謀長,參與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水陽伏擊戰、官徒門奇襲戰等戰鬥。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渡長江後,重建了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粟裕任正副總指揮,羅忠毅任參謀長,留蘇南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指揮部隊多次挫敗日偽軍“掃蕩”“清鄉”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羅忠毅在各縣自衞武裝和秘密交通員的協助下,把皖南黨政機關和新四軍撤退人員,以及在事變中失散的同志共9000餘人,先後安全轉移到蘇北,為保留和壯大新四軍的力量作出了傑出貢獻。4月,羅忠毅任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率部轉戰於句容丹陽、武進、溧水地區。其時,國民黨40師結集幾個團的兵力,4天內先後三次向黃金山新四軍駐地發起猛攻。羅忠毅率部迎戰,4天內三戰三捷,共殲敵4個營,擊潰7個營,繳獲機槍、步槍800多支,還有18門炮及10萬發子彈,成為新四軍挺進蘇南以來一次戰果輝煌的運動戰 [4] 

羅忠毅情感生活

1941年初,羅忠毅與丹北做民運工作的柳肇珍相識相戀相守。婚後不滿半年,柳肇珍在掩護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同志轉移時,胸部中彈不幸犧牲。 [5]  [11] 

羅忠毅中彈犧牲

1941年11月28日,日偽軍突然包圍了16旅旅部和蘇南黨政機關,羅忠毅和政委廖海濤指揮部隊同近4000名日偽軍展開血戰,打退了敵人8次衝鋒,打死日偽軍700多人。激戰中,戰士們的子彈漸漸打光了,羅忠毅對大家説:“我們要用刺刀、拳頭、槍托子打擊敵人!”他端起機槍帶頭衝向敵陣向日偽軍掃射,戰鬥中不幸中彈身亡。 [4] 

羅忠毅人物貢獻

1937年,羅忠毅任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憑藉非凡的組織指揮才能,率部在蘇南地區積極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並且創建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4] 
1941年5月21日,羅忠毅參與指揮的黃金山戰鬥,為新四軍挺進蘇南以來“空前第一次之運動戰”,不僅扭轉了皖南事變後茅山地區的危急局面,而且為新四軍主力西返、恢復江、黨、溧地區原有陣地創造了條件。 [4] 

羅忠毅家庭成員

父親
羅仲恭 [6] 
伯父
羅祉恭 [6] 
哥哥
羅宗祜 [6] 
堂哥
羅宗和 [6] 
妻子
柳肇珍 [5]  [11]  (江蘇鎮江人,初中畢業時,新四軍東進茅山,她參加新四軍後被分配做民運工作。1941年與羅忠毅結成烽火鴛鴦。)

羅忠毅軼典事故

羅忠毅三戰三捷

羅忠毅(左二) 羅忠毅(左二)
1941年5月21日下午,日軍出動兩個營的兵力。第一次向新四軍黃金山陣地發起進攻,由於羅忠毅指揮得當,全體指戰員奮勇殺敵,到黃昏時全殲頑軍一個連,擊潰一個營,殘部即倉惶逃竄。初戰告捷,譚震林和羅忠毅料到頑軍不會甘心失敗,一定會捲土重來,遂佈置四十六團及其他部隊,選擇有利地形,埋伏起來。第二天,日軍集中兩個團的兵力,第二次向新四軍黃金山陣地撲來,頑軍進入火力圈後,羅忠毅命令伏兵出擊。經過半日激戰,殲滅頑軍兩個連200多人,繳獲100多條槍,殘部向溧陽、南渡方向逃竄。日軍惱羞成怒,拼湊集結了三個團的兵力,於24日由國民黨四十師師長親自指揮,再次向新四軍黃金山陣地發動猛攻。日軍的行動,早已在譚震林、羅忠毅等的預料之中,他們指揮所部已抓緊佔據了有利地形,並在黃金山兩側構築了工事,準備迎戰。戰鬥開始以後,羅忠毅採取了機動靈活的戰術,指揮四十六團集中主力向頑軍背後攻打,擊中了頑軍要害,加上羣眾的大力支援,經過半天的激烈戰鬥,日軍已潰不成軍,節節敗退。羅忠毅指揮部隊乘勝追擊,又殲滅日軍兩個營,這次戰鬥,前後持續了四天,共殲日軍四個營,擊潰七個營,俘虜500餘人,繳獲戰利品很多,僅子彈就有幾萬發。此戰為新四軍挺進蘇南以來“空前第一次之運動戰”。黃金山大捷,扭轉了皖南事變後茅山地區的危急局面。 [2] 

羅忠毅塘馬戰鬥

1941年11月28日凌晨,蘇南日軍出動步兵、騎兵、炮兵3000餘人,偷襲新四軍第十六旅旅部、蘇皖區委、溧陽縣委和縣民主政府駐地溧陽縣塘馬村。已是新四軍第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的羅忠毅,與政委廖海濤共同部署機關轉移,並親臨前線指揮旅部特務連、四十八團二營奮勇阻擊十倍於己的來犯之敵,激戰數日,打退日軍十多次進攻,斃敵200多人,成功地掩護了1000多名新四軍指戰員和地方幹部安全轉移。阻擊戰鬥最後,羅忠毅、廖海濤等270多名指戰員全部中彈身亡。 [4] 

羅忠毅人物評價

1933年,譚震林讚揚羅忠毅“是一位很好的參謀人才”。 [7] 
1941年,新四軍軍部通電全軍沉痛悼念:“羅廖兩同志,為我黨軍之優秀老幹部,為黨為革命奮鬥十餘年,忠實、堅定、勇敢、負責,艱苦締造蘇南根據地卓著功績”。 [4] 
1948年,方方在《三年游擊戰爭》中評價羅忠毅:“他沉着忠實、刻苦耐勞,是個品質優良、埋頭苦幹、不願多説話的共產黨員。” [8] 
2008年10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衝在回憶人民英模羅忠毅説:”對羅忠毅、廖海濤同志,我突出的印象是,他們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時刻維護黨的大局利益;在工作中,他們愛護戰士,關心羣眾,勝過愛護關心自己;十分注意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具有民主作風,善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勇於自我批評,深得戰士們的愛戴“。 [9] 
2009年9月10日,羅忠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羅忠毅後世紀念

羅忠毅紀念書籍

《血戰塘馬》以塘馬戰爭為主題,敍寫了塘馬外圍戰鬥、血戰王家莊、堅守戴家橋 、隱蔽突圍等戰鬥場面,塑造了以羅忠毅、廖海濤為首的新四軍將士形象,揭示了塘馬戰鬥對堅持蘇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中國人民抗日力量、奪取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意義。
羅忠毅傳》描寫了羅忠毅從一個血氣方剛的襄陽學子,受進步思想影響參加學潮,在大革命洪流中毅然投筆從戎,進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創辦的中山軍事政治學校,成為一名軍人。

羅忠毅羅忠毅班

2006年11月28日,在塘馬戰鬥65週年之際,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授予江蘇溧陽市後周中心小學五年級一班為首批“羅忠毅、廖海濤班”,以此紀念這位為抗日戰爭勝利獻出一腔熱血的將軍。 [10] 

羅忠毅戰友《訴衷腸》

羅忠毅犧牲後,塘馬人民記着他,蘇南人民記着他。一位戰友在悼念他的詩詞中這樣寫道:“寧都易幟向陽紅,壯志御東風。三年火種明滅,射日挽強弓。塘馬血,灑蒼穹,化長虹。茅山飛淚,揚子含哀,永悼英忠。”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