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布桑卻丹

鎖定
羅布桑卻丹(1873-1928),藏名本譯羅卜藏全丹,蒙名巴顏陶格陶,漢名白雲峯,字羅子珍。 [2]  蒙古族,凌源縣(今凌源市)紅山街道熱水湯村人。近代蒙古族哲學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兩次東渡日本求學、考察。1919年寫成近20萬字的《蒙古風俗鑑》。該書涉及蒙族文學、經濟、政治、文化、婚姻和宗教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蒙古族的百科全書。 [1] 
中文名
羅布桑卻丹
別    名
羅卜藏全丹 [2] 
白雲峯 [2] 
巴顏陶格陶 [2] 
羅子珍 [2]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凌源縣(今凌源市)萬元店鄉熱水湯村
出生日期
1873年 [2] 
逝世日期
1928年 [2] 
職    業
雍和宮大喇嘛、教師、學者 [2] 
代表作品
蒙古風俗鑑 [2] 
主要成就
撰寫《蒙古風俗鑑》 [2] 
所處時代
晚清至民國 [2] 

羅布桑卻丹人物生平

羅布桑卻丹生於1873年 [2]  ,清末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左旗(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人,他自小聰明好學,利用農家閒暇時間,或求師或門務學通了蒙古語文。
1890年,羅布桑卻丹被指派為旗佐領章京。
1894年,他又被指派到哲里木盟各旗普查由喀喇沁左旗遷往他鄉的從員及户口。這個工作他整整進行了3年時間。3年間,他深深地體驗到蒙古族勞動人民身受層層剝削,過着極度艱難的生活,同時也瞭解到當時社會的狀況和蒙古族社會生活的變遷。為其後來撰寫《蒙古風俗鑑》這部鉅著提供了最原始的資料。羅布桑卻丹極力主張普及文化知識,並希望以此來拯救蒙古民族的命運。
1898年,羅布桑卻丹想到拉薩去學習。但由於經費不足,便留在北京雍和宮拜師學習蒙、滿、漢、藏4種語言文字。
1902年冬,羅布桑卻丹蔘加清朝宮廷翻譯考試,曾獲“四種語言固師”的稱號。同年,羅衍桑卻丹借駐北京蒙古王公府的機會,遞交了一份“廣譯各種書丈,普及蒙地文化”的建議書。併為此東奔西走,花掉了一千多兩個人積蓄的銀子,但沒有收到任何結果。
羅布桑卻丹非常熱愛家鄉,1903年,他聽説東北地區發生了日俄戰爭後,便從北京返回家鄉,為蒙古族地區和喇嘛寺廟等不遭受戰火的洗劫而四處奔波。
1906年,羅布桑卻丹應學部邀請,任北京“滿蒙高等學堂”的蒙文教師。
1907年11月,羅布桑卻丹又應邀東渡日本。執教於東京“外因語學堂”。羅在日本生活、工作的4年間,接受了西方新文化思潮的影響。原先利用普及文化來拯救民族命運的決心變得更加堅定了。於是,羅布桑卻丹回國後,又一次呈文,重申自己的主張。 [1] 
羅布桑卻丹故居 羅布桑卻丹故居 [2]

羅布桑卻丹人物作品

羅布桑布丹一生坎坎坷坷。但他利用4年時間編纂而成的《蒙古風俗鑑》,卻為人們留下了永恆的紀念。
《蒙古風俗鑑》,成書於公元1918年,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蒙古文著作。《蒙古風俗鑑》共10冊,凡60章,計約20餘萬字。其內容包羅極廣,從蒙古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物產以及風俗民情,到蒙古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無不分門別類,一一加以詳述。這部書對於瞭解和研究蒙古族風俗習慣的發展變化情況是十分難得的,也是現今蒙古學研究不可多得的資料。

羅布桑卻丹人物逸事

蒙古人過去因篤信藏傳佛教而多取藏名。羅卜藏全丹是藏語名字的音譯,由“羅卜藏”(拉丁字母拼寫Lubsa )和“全丹”(拉丁字母拼寫o i n d o n)兩個單詞構成,即Lubsa oindon。“羅卜藏”意為“睿智的”;“全丹”意為“有學問的”。羅卜藏全丹即為“睿智而有學問的”之意。《蒙古風俗鑑》作者羅卜藏全丹的名字之所以被訛誤為“羅布桑卻丹”“羅布桑愨丹”等寫法,主要是因為最初發現的《蒙古風俗鑑》的手稿為蒙古文,且作者的簽名也為蒙古文,因此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整理、研究《蒙古風俗鑑》的學者將作者名字錯誤地音譯為了上述形式。 [2] 
參考資料
  • 1.    薩仁圖婭著. 蒙古族[M]. 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4.12. 第187頁.
  • 2.    説解“羅卜藏全丹”  .朝陽新聞網.2023-05-30[引用日期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