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官章

鎖定
羅官章,男,土家族牛莊鄉 [1]  ,193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湖北省宜昌市五峯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2016年7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1] 
2017年7月24日,被推薦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 [2]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3] 
中文名
羅官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土家族
出生日期
1937年7月
主要成就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出生地
湖北宜昌

羅官章人物履歷

羅官章1956年入黨 [8] 
1975年到牛莊公社擔任革委會主任 [8] 
1997年退休後回到牛莊村居住 [8] 
曾任湖北省宜昌市五峯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4] 
習近平主席與羅官章握手 習近平主席與羅官章握手 [9]

羅官章主要事件

堅守:老來回山再忙碌
1997年12月20日,寒意料峭。剛從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位置上退休的羅官章,悄悄回到牛莊村的老房子。
第二天一早,羅官章就去爬山了。從屋前的招風巖,到屋後的廟灣嶺,他每天早出晚歸,盡往山裏鑽。左鄰右舍笑着議論説:“羅老在城裏呆久了,回鄉來鍛鍊身體享清福。”雖然心中藏着個“大秘密”,他卻是笑而不語。
1977年前,人們記憶猶新:“電燈不亮,廣播不響,公路不通,牛莊就像‘無人區’”。
時任書記的羅官章,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決心幹幹看,自己修建金山水電站。説幹就幹。沒有公路,羅官章就與50餘名村民親自拖着半噸重的變壓器和設備材料在大山裏行進,一身雨,一身泥。“拉旱船,叫一個號子,板子和機械一起往下面嗦一下”。如今,金山電站已發展成一個擁有三級電站,裝機容量1.3萬千瓦,年納税70萬元的綜合型電站。
“在任上的那些年,解決了鄉親們的‘糧袋子’,始終沒有解決鄉親們的‘錢袋子’。老百姓吃飽了,荷包是癟的”。多年來,羅官章始終對鄉親們有種“虧欠”感。正如他所説,“不讓鄉親們的荷包裏有錢,死了也閉不上眼”。
家在他對面的村民朱坤最有發言權,“從羅老回鄉起,他就沒閒過,不是在種什麼,就是在養什麼。”朱坤是跟着羅官章發家致富的,村裏的百萬元户,縣裏的“拔尖人才”。
九里坪村農民楊緒超三兄弟,原先住的是茅草屋,輪着穿一雙破球鞋。1999年初,羅官章登門動員他們種天麻,幫助貸款3000元,並免費提供部分菌種和技術指導。當年,三兄弟淨賺1萬多元,將茅草房換成7間磚瓦房。8年後,楊緒超又建新房,還買了電視、冰櫃、太陽能熱水器等,日子過的蒸蒸日上。
羅官章就像一個燒不盡的“火種”,點燃了鄉親們“挖窮根”的激情。19年間,跟着羅官章種煙葉、藥材、蔬菜的1500多個農户,累計增收5.1億元。牛莊鄉原副鄉長李思達感嘆:“老百姓的荷包能鼓起來,羅老有大半的功勞。”
羅官章在海拔1800米高的五峯烏天麻種植基地指導天麻種植 羅官章在海拔1800米高的五峯烏天麻種植基地指導天麻種植 [9]
執着:壯志未酬誓不休
在羅官章家裏,面積最大、佈置最好的是書房。近2000冊書籍,十幾種報刊。這裏,應是宜昌海拔最高的農村書屋。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羅老奉行一生。
1998年春節剛過,積雪未化。為尋找致富項目,老羅和老陳(羅官章的兒時朋友,從陝西地質調查隊退休回鄉的工程師陳孔煥)懷揣15000元,遠赴陝西、山西、四川等地學習天麻有性繁殖技術。
作為名貴中藥材,人工栽培難在突破有性繁殖關。“既然退休了,就別折騰了。何況技術難度大,搞不好,你這把老骨頭會賠在大山裏。”陳孔煥好心勸他。那晚,圍着火爐,羅官章和陳孔煥談到深夜。
面對掌握致富的“金鑰匙”,羅官章取經途中四處碰壁。“別處能繁殖成功,牛莊也能行。”羅官章和陳孔煥一股“牛脾氣”爆發,決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試驗。
第一年,失敗。第二年,再失敗。第三年,成功。800多個日夜和100多次試驗,鋸掉的菌材堆成山,觀察記錄寫了3大本。一次試驗中,他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被鋸掉,落下終身殘疾。2000年5月,終於在冰凍期長達4個月的高山上,成功繁殖了天麻的第一粒種子。
他將天麻種植技術無償地、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那些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村民們。在他的帶領和幫助下,牛莊鄉天麻種植面積從19年前的220平方米發展到2015年的1.68萬多平方米,一大批貧困村民富裕起來,累計為農民增收1.8億元。
靠山吃山,還得以山養山。幾十年從政經歷讓羅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於脱貧,對山林砍伐過度,欠下了不少“生態債”,綠色發展,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這個老頭子,為督促我們栽樹,脾氣犟得很。”和朱坤一樣,一到年底,特別是開春,牛莊的天麻種植大户們,都會被羅官章逼着多栽樹。近五年來,該鄉累計補植林木10萬株,完成植樹造林、通道綠化、退耕還林近萬畝。
圓夢:辛勤耕耘終不悔
黨員幹部帶頭幹,勇於擔責做示範,羅官章認為產業才是脱貧的“造血機”。
2000年,羅官章在產業扶貧路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失敗。當年8月底的一天,羅官章的小院裏突然變成了蔬菜市場。幾十户農民把賣不出去的蘿蔔拖到他家,要他包銷。
羅官章引進反季節蔬菜品種白玉春蘿蔔,在牛莊村116個農户推廣種植了196畝。在9月份收購時,外出必經之路採花鄉蓼葉池路段垮塌,大量蘿蔔滯留家中。一天召開五次會議,想盡一切辦法聯繫老闆外運,羅官章一刻也沒有停。“老百姓的賣了,安心了,我的不要緊”,最終羅老自家的8萬斤蘿蔔全部爛在了田裏。村民李寬全種的9.6畝沒有賣完,羅官章自掏腰包,拿出15500元,賠償種子、地膜和肥料。
雖然“栽了跟頭賠了錢”,但羅官章堅定地認為,搞活特殊產業,才是脱貧的“造血機”,高山蔬菜非搞不可。
2001年,他吸取經驗教訓,轉換思路,幫助村民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與批發市場簽訂銷售合同,蔬菜直銷上海、廣東等地。蘿蔔、辣椒等高山反季節蔬菜在牛莊的種植面積很快發展到8000多畝,先後建設了23個冷庫,農民增收2000多萬元。
牛莊人至今津津樂道的,還有羅官章領導的“白色革命”。在全鄉發展地膜包穀5000多畝,單產提高100多公斤,大大解決了百姓糧食緊缺問題。
羅官章帶領村民先後試種過香菌、白肋煙、中藥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種,還嘗試養豬、養羊、養雞和特種養殖,最終形成了煙葉、藥材、蔬菜三個支柱產業。2015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長了近106倍。
在他的幫助下,牛莊邁出了產業發展的第一步,也帶出了一批闖蕩市場的山村能人,產業結構迅速調整,完成了從“求温飽”到“求富裕”的根本轉變。
20年來,牛莊換了五任鄉黨委書記,每一任新書記上任,羅官章都會誠懇地建議他們以山養山,綠色發展,產業脱貧。近年來,在羅官章的指導下,鄉黨委提出“以林養山、以山養農”的脱貧思路,積極幫助村民改變種植方向,減少天麻種植面積,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和高山生漆產業,全鄉已建成中藥材基地6500畝,新建改造生漆基地700畝,村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 [4-5] 
羅官章(中)與人討論精準扶貧問題 羅官章(中)與人討論精準扶貧問題 [13]

羅官章所獲榮譽

榮譽
1986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羅官章同志“湖北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8] 
2016年4月
榮登荊楚楷模榜 [8] 
2016年7月 [1] 
榮登“中國好人榜” [2] 
2016年7月
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勳章。 [6] 
2016年10月16日
榮獲2016年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 [7] 
2017年7月24日
被推薦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 [2]  [5] 
2017年11月
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3] 

羅官章人物評價

“他一輩子都在幹一件事,那就是帶領羣眾摘窮帽子。”(牛莊鄉原副鄉長李思達評價 [10] 
“時光閲,天地鑑,百姓評。羅官章,終於在耄耋之年,幫助山區羣眾搬走了那座貧困的大山。”(人民網評價 [10] 
“羅官章憑着一股犟勁試驗種天麻,像一粒火種撒進了大山,點燃了土家山寨融化‘窮根’的不熄火焰。” “荷包有了票子,高山有了樓房,路上有了私家車,所有的一切,羅官章功不可沒!”(牛莊鄉黨委書記肖永奎評價 [11] 
“是羅老那雙像松樹皮樣的雙手,幫助我們搬走了貧困這座大山。”(牛莊村村民評價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