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坑村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城東街道轄村)

鎖定
村落面積6平方公里,下轄山頭嶺一個自然村,人口1700多人,有林、李、莊、鍾、陳等l 0多個姓氏,漢畲雜居,70%以農耕為主,30%在外經商、辦企業。羅坑村系寧德市古田縣城東街道歷史文化名村,位於縣城北部,距城6公里,在縣自來水公司取水口上游2公里處,四周環山,山清水秀,有螺峯八景等風景名勝。
主產水稻、茶薪菇、香菇、白木耳等食用菌生產是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山地資源較為豐富,近年種有油奈、水蜜桃等1000餘畝,山林有松、杉、竹和闊葉林3000多畝,礦藏有高嶺土、碧綠巖等。
中文名
羅坑村
別    名
螺坑
行政區類別
村莊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城東街道
面    積
9954.59 畝
下轄地區
山頭嶺1個自然村
政府駐地
古田縣城東街道辦事處
郵政編碼
352200
人口數量
1680人
火車站
古田站、古田北站
方    言
閩東方言古田話
距縣城城關
6公里
位於流域
桃溪流域

羅坑村歷史人文

羅坑曾名螺坑,宋舊稱古田縣建東崇禮裏九都二保螺峯村,明、清延舊制,民國時初屬第三區,後改局下區。解放後屬桃仕鄉,後併入鳳都,稱鳳仕鄉,l959年改屬鳳都人民公社,後改鳳都鄉、鳳都鎮。2005年初,改屬城東街道辦事處。
舊縣沿西門古驛道過九蟾橋往羅坑西運達延平(南平)、建州(建寧)、建甌,,商旅不絕,在唐、宋時形成西路重要鄉村,官府先後在此設“嶺頭塘”、“羅坑塘”等塘汛,維護五都、九都地方行政治安。
據縣誌記載,宋慶元三年,歷史上著名的大儒、理學核心人特朱董女婿黃幹夫婦為避“偽學”之禁僻難於螺峯黃區,“族人家”中,並構屋該書、講學。後來,一代聖人,中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家在黃乾和古田理學家林允中邀請下於慶元三年三月到螺峯講學,創辦聞名遜邇的“螺峯書院”,並將黃幹請書處寫為“文昌閣”。至清乾隆年間書院已毀,唯有“文昌閣”三字。現村內下峯仔土名虎頭崗遺有朱子墓(筆墨家)一處。朱熹在羅坑村期間寫有《勸女兒》詩,(詩日:麥飯葱湯兩相宜,麥補丹田葱補脾。莫嫌此中滋味少,前村還有豐炊時。)傳世。

羅坑村物產經濟

主產水稻、茶薪菇、香菇、白木耳等食用菌生產是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山地資源較為豐富,近年種有油奈、水蜜桃等1000餘畝,山林有松、杉、竹和闊葉林3000多畝,礦藏有高嶺土、碧綠巖等。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糧食、水果和食用菌種植業,全村有食用菌專用房180間,年產量150噸(鮮品),果園1300畝,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750元。

羅坑村鄉風村貌

村民以耕田讀書為本,民風淳樸,過去有“毛竹會”民間組織和良好村規民約,禁止亂濫閥,林業產生興旺,尤其毛竹聞名全縣。村中民居以土木結構為主,80年代後建設的民房多為磚混結構,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小橋流水人家,是一個離城較近的原生態美麗的村莊。
2013年以來,我村投入108多萬元完成了3公里村道硬化、河堤護欄建設;投入3萬多元完成河道清淤工程;投入3萬多元完成村級衞生所建設;投入4萬多元完成山頭嶺自然村活動板房建設,用於安置自然村困難羣眾;投入12萬元完成公測建設一座;投入11萬元完成垃圾中轉站建設;投入26萬完成幸福院建設;配合街道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50萬完成1公里農田機耕路以及河道護坡建設,完成舊村復墾19畝。

羅坑村人口民族

我村下轄山頭嶺1個自然村,全村共450户下轄,其中少數民族160人,移民110人,黨員48人。

羅坑村政治體制

結對幫扶精準到户。活動開展以來,市婦聯、縣茶葉局、縣市場管理局、城東街道等各上級部門多次組織人員進村入户、深入農家院落,詳細瞭解我村貧困農户生產生活、家庭主要經濟收入等情況,利用元旦、五一、七一、八一、重陽節和國慶節等節日,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貧困户理清發展思路,送來生產生活扶持資金76000元,解決實際困難,使28户貧困户脱貧。截止目前,還有10户貧困户正在幫扶未脱貧。

羅坑村存在問題

1、村集體經濟收入低。村財收入來源為水果山租賃承包,年收入僅0.36元,集體經濟基礎差,制約村集體事業發展。
2、村民引用水質差。安全飲水工程至今未解決,特別是山頭嶺自然村,很多村民還是用原始的方法挑水喝。
3、村級道路基礎差。進村1.6公里道路寬度才3.5米,在公交車和校車交匯時存在特別大的安全隱患;另外山頭嶺自然村還沒有通水泥路,原始的土路晴天時坑坑窪窪,雨天時泥濘難走,自然村內現有520人口,種植有油奈和水蜜桃1000多畝,很大程度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1、完善村級道路建設。拓寬2公里村口硬化道路,建設連接山頭嶺的6公里道路,提高村民出行安全。
2、實施人飲淨化工程,改變不安全飲水狀況,預計投資150萬元。
3、修建村莊路燈。保障村民夜間出行安全以及治安環境,預計投資15萬元。

羅坑村社會事業

2014年以來,上級各部門通過進村實地調研,結合我村實際情況,幫助我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縣移民局撥款58萬完成進村道路硬化,加強我村對外聯繫和溝通,利於村民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植業和產品結構,搞活農產品流通,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縣民政局撥款20萬建設幸福院,在寬敞整潔、設施齊全的“幸福院”裏配有老人健身器材、休息室、棋牌活動室及迷你“梨園”等。為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開放,重點服務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老人、優撫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方便了老年人養老、康復、娛樂,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縣住建局撥款10萬元建設垃圾中轉站,改變村民隨意傾倒垃圾的習慣,減少環境污染,還我村一個原本潔淨自然的生活環境;縣扶貧辦撥款10萬元建設村級公廁,此項工程不僅解決了村民、衞生室病人與過往人員的實際問題,也倡導和推動了村民講文明講衞生的新風尚;組織部撥款5萬元購置舊村委搬遷至學校所需辦公用品,鞏固了村黨支部、村委會、共青團等村級組織和黨員、幹部開展學習、工作的主要陣地。

羅坑村精準扶貧

1、街道加強對我村指導。為了抓好落實精準扶貧工作,街道黨委、政府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黨委書記作組長,街道主任任副組長,街道班子幹部、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街道勞務站、街道財政所等為成員。街道黨委、政府分別召開了相關會議,首先是由黨委書記主持召開了街道村主幹會議,重點要求要把各村貧困人口核實好,在核實貧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門的低保人口銜接起來,通過認真相對比較,做好貧困農户的識別工作。書記還專門召集我村村主幹,詢問我村扶貧户、扶貧低保户的信息採集情況,並結合實際安排部署我村工作,指導我村貧困農户檔立卡工作的方法和步驟。
2、做好貧困農户的識別工作。根據《中共古田縣委、古田縣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加快科學精準扶貧的工作意見》認真按照貧困農户建檔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驟,做好貧困農户的統計工作。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評議和初選出本村貧困農户名單,2015年,經過村內公式後上報街道。通過街道核實,確定我村為首批精準扶貧村,也確定了我村貧困户名單。通過以上方法和步驟,我村共建檔立卡貧困户38户,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