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啓賢

(民國廣東省陽江縣縣長)

鎖定
羅啓賢(1904~1974),又名伯良,廣東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人,廣東大學、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及帝國大學畢業。1937年冬回國,歷任第十八軍中校秘書,大埔縣立一中校長,第十九集團軍總部上校秘書兼《華光日報》社長、總編輯,第十九集團軍總部少將參議,軍事委員會東南幹訓團政治部少將副主任兼訓導處副處長,陽江縣縣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南方大學學習,後分配到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廣東省政協等單位工作。著有《歌德小曲集》、《青年軍人叢書》等。 [2] 
中文名
羅啓賢
別    名
羅伯良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74年
出生地
廣東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
羅啓賢,少年時期在家鄉讀書,民國10年(1921)考入廣東省甲種工業高等學校,在校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任青年團廣州地委教育宣傳委員。民國1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4年,任共青團廣東區委委員,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委、秘書長和《工人之路》副刊編輯。
民國16年秋,啓賢任中共汕頭地委秘書,受命到閩西迎接“八一”南昌起義軍,在上杭縣城向周恩來等領導人彙報潮汕和東江地區國民黨的軍情態勢,後隨起義軍沿汀江、韓江南下汕頭。之後,啓賢任汕頭市委宣傳部長兼《紅旗》報社社長、總編輯。10月,他受廣東省委書記張大雷的指派,回大埔瞭解起義軍朱德部隊的去向,之後任中共潮梅特委秘書,協助處理“八一”起義軍撤離潮汕後的事務。民國1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啓賢和一批中共黨員到新加坡、馬來亞避難。期間,啓賢在馬來亞的巴特律蓋普華僑辦的小學教書。民國18年4月,啓賢任中共吉隆坡市委書記。民國20年,他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土木工程。
民國26年9月,啓賢回國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司令部秘書兼日語翻譯官。次年春天,受聘擔任大埔中學校長。在任期間,他遵照黨組織的指示,安排中共縣委宣傳部長饒乃躍等數位中共黨員到埔中任教,發動師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啓賢和埔中教師張穆等人共同做國民黨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合作抗日。民國27年上半年,中共閩西南特委副書記謝育才和蘇惠(女)、陳卜人、雷德興等人赴潮汕途中旅宿茶陽,被國民黨警察局拘留。羅啓賢應中共縣委書記肖力克(肖明)和宣傳部長饒乃躍的要求,親往縣政府與縣長梁若谷協商,終於將這批被拘者保釋,受到閩粵贛省委書記方方的稱讚。在主持大埔中學期間,他支持中共黨員、共青團員藍克純、藍承續、廖永長、吳生昌等人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國民黨省政府電諭大埔縣長李善如,要他免去羅啓賢的大埔中學校長職務。
民國29年3月,羅啓賢調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部上校秘書。次年4月,前往重慶山城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受訓。民國31年夏天,跟隨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長官部西進雲南省昆明市參與抗日。民國32年2月,改任東南幹訓團秘書。翌年10月返回重慶任國民政府軍委東南幹訓團少將處長。
民國34年5月至民國36年1月,羅啓賢任國民政府廣東省陽江縣縣長。就職前,中共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人饒彰風約見了他,要他任職後給予中共地下黨以各種方便。他按中共廣東省委領導的意圖,安排中共黨員饒龍光任陽江縣政府秘書長,安排中共黨員張旭輝任秘書。此外,羅啓賢在任期間,設法釋放在押的中共黨員麥修如、周文奏等3人;在形勢危急時刻,派人護送中共黨員陳牧丁夫婦撤離陽江;通知地下黨員杜世芬撤離端木小學,轉移到安全地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羅啓賢由省委統戰部安排到南方大學學習。1950年8月,他任省政府參事室秘書。次年8月,他調任省政協秘書處秘書科長。1955年,他改任廣州市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教師。1958年9月,因受錯案牽連,他被廣州市警方拘押後判刑。1962年10月24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複查後,確認羅啓賢一案屬錯案,撤銷了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羅啓賢的判決。1963~1965年,羅啓賢在省科學情報科翻譯日文科技資料。“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衝擊,被遣回原籍湖寮龍崗村監督勞動。
1974年,羅啓賢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70歲。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