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伯託·波拉諾

鎖定
羅伯託·波拉諾,定居西班牙的智利作家,代表作品《荒野偵探》、《高丘牧人》、《2666》。
中文名
羅伯託·波拉諾
國    籍
智利
出生日期
1953年
職    業
作家
出生地
智利聖地亞哥
代表作品
《荒野偵探》
《高丘牧人》
《2666》

羅伯託·波拉諾生平介紹

波拉諾1953年生於智利聖地亞哥,1968年移居墨西哥城。他從小崇拜博爾赫斯,經常把想讀的書從書店裏偷回家。由於迷戀文學,他高中輟學,埋頭寫詩,並參與到六七十年代墨西哥、薩爾瓦多的各種左翼文人運動中。1973年隨着阿連德領導的社民黨選舉獲勝,波拉諾回到祖國智利,希望參加到這場左翼革命中。但是皮諾切特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波拉諾被視為外國來的恐怖分子,在監獄呆了8天。 [1] 
1974年回到墨西哥後,波拉諾與一羣詩人一起組成了一個詩歌團體infrarealistras,風格上是法國的超現實主義融合了墨西哥風格的達達主義。 [1] 
1977年,一次失敗的愛情使他決心離開墨西哥,“如果我繼續呆在墨西哥,我會上吊。”他去法國、西班牙、北非遊蕩了一年,並在佛朗哥死了以後到巴塞羅那生活。由於擔心那裏放縱的生活影響創作,他開始沿着地中海沿岸作了一次長長的流浪之旅,一路走一路幹各式各樣的活:葡萄園採葡萄工,碼頭工人,營地保安,小珠寶店老闆,業餘時間繼續寫詩。這段流浪生涯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 [1] 
1980年代中期,波拉諾在西班牙一個度假小鎮布拉內斯定居下來。他戒了海洛因,娶了加泰羅尼亞女子卡洛琳娜·洛佩茲為妻。1990年,第一個兒子出生了,不久,女兒也降生。當了父親的波拉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決心過正常的生活,承擔起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他痛苦地放下詩歌,開始寫小説。 [1] 

羅伯託·波拉諾文學成就

一開始,波拉諾參加各種全國性的短篇小説比賽。每當一個小説獲獎,他就把這個小説重新起一個標題,參加另一個比賽——結果仍然得獎。38歲時,波拉諾得知自己的肝臟出了大問題。他開始集中精力瘋狂寫作。從1996年開始,他每年至少出一本書。他常常連續兩天兩夜在案頭寫作,有時因此錯過跟醫生的預約。 [1] 
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30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該書獲得智利國家圖書獎,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説獎(這是拉美最重要文學獎之一,前三屆獲得者為略薩、馬爾克斯、富恩特斯,早期每5年頒發一次,目前為兩年頒發一次)。 [1] 
波拉諾在文學主張上充滿叛逆,喜歡與主流文學界對着幹。他公開指責統治西語、拉美文壇數十年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已經“發臭”,批評馬爾克斯“特別喜歡和各國總統、紅衣主教見面”,但他的寫作確實擺脱了自1967年《百年孤獨》以來的魔幻現實主義傳統,為當代拉美文學拓寬了道路。他推崇博爾赫斯與科塔薩爾的作品,曾説他這輩子最愛的是“做愛和博爾赫斯”。他作品中的書卷氣與睿智使得他當之無愧成為拉美現代派文學傳統的繼承人。 [1] 

羅伯託·波拉諾人物評價

2007年12月,《紐約時報》按慣例公佈了該報書評週刊編輯部評選的年度十大好書。其中,已經於2003年去世的智利作家羅伯託·波拉諾的代表作、長篇小説《荒野偵探》赫然在目。 [1] 
波拉諾在英語世界所獲得的認可與重視可謂姍姍來遲。2003年,波拉諾由於等不到肝臟捐贈移植而在盛年去世,年僅50歲。就在他去世前6個星期,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一個拉美文學研討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波拉諾是1990年代最重要的拉美作家。 [1] 

羅伯託·波拉諾作品列表

《高丘牧人》
《2666》

羅伯託·波拉諾波拉諾《2666》獲大獎

英年早逝的智利作家羅伯特·波拉諾再度收穫英美文學界給予的榮譽勳章。日前,美國國家圖書批評家獎小説獎“花落”波拉諾的《2666》。
此次美國國家圖書批評家獎評選中,破例將小説獎項首次頒給已故作家波拉諾。而《2666》的英文版譯者娜塔莎·威默代替波拉諾接受了這個追授的榮譽,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波拉諾曾經説過“追授”這個詞聽起來像是“羅馬角鬥士”。
據悉,德克斯特·菲爾金斯頓《無盡的戰爭》獲非小説類獎、阿里爾·薩巴《父親的天堂》獲自傳類獎。
羅伯特·波拉諾出生於1953年,2003年因長期吸毒而死於肝病。對於波拉諾的獲獎,美國國家圖書批評家獎評委馬賽拉·瓦爾代斯(MarcelaValdes)評價指出,《2666》“富於性感和啓示的歷史觀”,是“一部豐富而耀眼的作品,必將長久吸引讀者和學者的注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