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罃是一個漢語漢字,部首是缶,1. 古代盛燈油的壺。2. 古同“”.
中文名
拼    音
yīng
部    首
倉    頡
FFBOU
鄭    碼
UOEZ
注    音
ㄧㄥˉ
同義詞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6
五筆86
OOPM
五筆98
OOPB
四角號碼
99772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U+7F43

詳細字義

〈名〉
1.同“罌”[small-mouthed jar]
罃,備長頸瓶也。——《説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𠀤音罌。《説文》備火長頸瓶也。《五經文字》與甖同。 [1] 

説文解字

【卷五】【缶部】罃
備火,長頸缾也。從缶,熒省聲。烏莖切

説文解字注

(罃)備火長頸缾也。左傳襄九年。宋災。具綆缶。備水器。杜曰。缶、汲器也。水器、盆㽉之屬也。是謂汲水貯水之分。師古注五行志則謂缶卽盎也。水器者、罃甕之屬。引許氏説文解字。罃、備火、今之長頸甁也。按各本無今之二字。備火長頸缾者、備火之汲罋。則長其頸以多盛水。且免傾覆也。其説左傳者、杜為長。從缶。熒省聲。烏莖切。十一部。按近人謂罌罃一字。依許則劃然二物二字也。罌大罃小。用各不同。方言、廣雅説雖不與許同。而罌罃亦畫為二。今本廣雅甔㼡之下奪一也字。 [2] 

方言集匯

粵語:ang1
客家話:[海陸豐腔] rin1 ang1 [客英字典] ang1 [台灣四縣腔] jin1 ang1
English
long necked jar or bottl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