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缺錢不缺德

鎖定
“缺錢不缺德”,是2011年最新網絡流行語,事件講述的是重慶萬州謀生的忠縣鄭定祥。
中文名
缺錢不缺德
屬    性
網絡流行語

缺錢不缺德內容簡介

2011年的元旦,58歲的挑夫鄭定祥在重慶萬州區攬活。當天下午,一名僱主想僱人幫挑兩包服裝,可是元旦當天萬州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僱主自顧着帶路,鄭定祥緊跟在後。儘管氣温較低,鄭定祥仍出了汗。他放下擔子擦了擦汗。當他又挑起擔子時,發現僱主不見了。他在接活的商場等待,一直到天黑,卻都未見到僱主。那幾天萬州正下着大雪,鄭定祥依舊天天去商場等待。挨個問誰丟了貨。另外,鄭定祥又找到了當地高筍塘派出所還尋上了交巡警平台。為了失主七十餘件羽絨服,他已經奔波尋找整整五天,他全心全意守護着這兩擔貨物,頂着重感冒,發着高燒。為了尋人,鄭定祥還找上了每晚當地的演唱會,就去放廣播,卻也沒找到……
10元工錢,一份託付。年近花甲的鄭棒棒在風雪中痴等貨主5天,沒有半分收入。妻子卧病在牀,他焦慮萬分卻無法前往;工友試圖分貨,他義正言辭並斷然喝止;拖着病體,頂着嚴寒,不顧眾人勸慰,他每天挑着包裹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失散貨主,佝僂的背脊上挑負的不是兩袋羽絨服,而是一句承諾,一種託付。直到五天後,痴痴守候終於等來了貨主,棒棒哥才如釋重負、展露歡顏,奔赴醫院照顧病重的妻子。在記者的採訪中,鄭定祥説了一句話:“缺錢不一定就缺德!”最終,一句“缺錢不一定就缺德”爆紅網絡,有網友稱他是“中國人的脊樑”,還有人將“缺錢不一定就缺德”寫入QQ個性簽名中。

缺錢不缺德反響

重慶晚報率先報道了老鄭的事蹟後,搜狐等50餘家網站進行了轉載,中央電視台第7套節目也準備採訪,不少網頁專門為此發表評論文章。該報道在“搜狐討論”排行第二。
湖南網友pjd910688aa説,為什麼中國人口袋裏錢多了,反而不幸福呢?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理想、缺乏道德。山城民工一句“我缺錢但不缺德”,多麼響亮啊!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樑,這才是真正的民族精英。
“他是中國的脊樑!”網友“森林裏的小兔子”説,新年之初老鄭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帶來了生機,讓我們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了樂觀。
重慶晚報 對老鄭的連續報道  ■1月6日:《風雪裏,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1月7日:《他一句“缺錢不缺德”成為最新網絡流行語》
■1月12日:《忠縣縣委書記號召學習“缺錢不缺德”精神》
■1月15日:《“棒棒”苦等近半月 羽絨服主人找到了》

缺錢不缺德棒棒哥點醒萬人

當今社會人情冷漠,唯利是圖。重慶棒棒哥的出現,為人們喧囂繁雜的世界帶來了一絲清涼和安寧,有如一縷清風,吹散了人們心頭的焦灼,同時讓人們對道德、對承諾有了新的思考。在各種金錢利誘面前,人們是否早已迷失了自己,散失了道德,只為贏取所謂的利益?
金錢與道德一直是社會大眾的一個重要辯題。生活中,有人缺錢,有人缺德;有人不缺錢但缺德,有人缺錢又缺德,唯獨缺錢又不缺德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諸如我爸叫李剛、鋼琴手藥家鑫、郭美美炫富等等此類社會道德敗壞的事件比比皆是、層出不窮,人們的道德底線一再的下滑,人們紛紛感嘆社會的墮落與黑暗。但是,在人們嘆息社會腐敗與冷漠時,卻沒有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否同樣漸漸失去了人性中一些美好的品德……
回頭再看棒棒哥,信任與承諾在他身上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體現。缺錢不缺德、重慶棒棒哥的故事點醒人們——不要因為貧窮而散失內心的純淨,沒有金錢,那就用你的美德來展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美德永遠比金錢更加珍貴。在利益面前,始終堅守美德的人,不論貧富貴賤,最終都會贏得社會大眾的認可和尊重。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棒棒哥一樣,擁有一顆赤誠的心靈和堅實的信念,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充滿和諧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