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缺乳

鎖定
缺乳,中醫病名。是指產後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者,稱“缺乳”,又稱“產後乳汁不行”。母乳是新生兒最佳天然食物,中醫歷來重視母乳餵養嬰幼兒,故對缺乳的研究由來已久。與西醫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時治療,乳汁即下。
中醫學名
缺乳
發病部位
乳房
相關西醫病名
缺乳
疾病分類
婦科
傳染性

缺乳名詞解釋

是指產後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者,稱“缺乳”,又稱“產後乳汁不行”。

缺乳歷史沿革

1. 早在隋代《諸病源候論》即列有“產後乳無汁候”,認為其病因系“既產則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經血不足”使然。
2.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列出治婦人乳無汁共21首下乳方,其中有豬蹄、鯽魚等食療方。
3. 宋代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分虛實論缺乳:“產婦有兩種乳脈不行,有氣血盛而壅閉不行者。有血少氣弱澀而不行者,虛當補之。盛當疏之。”這對後世研究缺乳頗有啓迪。
4. 《婦人大全良方》認為“乳汁乃氣血所化”,“乳汁資於衝任”,若“元氣虛弱,則乳汁短少”,主張用“湧泉散”、“玉露散”等補氣養血,益津增液,調補衝任,使之盛而通乳,至今仍為臨牀所常用。
5. 金元張子和《儒門事親》所説“婦人有本生無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鬱結,氣道閉塞,以致乳脈不行”,深化了對病因病機的認識。
6. 清代《傅青主女科》論治缺乳着眼於“氣血”,虛則補之,實則疏之,“陽明之氣血自通,而乳亦通矣”。

缺乳病因

缺乳的主要病機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絡不暢。常見病因有氣血虛弱、肝鬱氣滯、痰濁阻滯。

缺乳病機

1. 氣血虛弱 乳汁為血所化,若素體氣血虧虛,或脾胃素弱,氣血生化不足。復因分娩失血耗氣,致氣血虧虛,乳汁化生乏源,因而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正如《景嶽全書·婦人規》雲:“婦人乳汁,乃衝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上則為乳。若產後乳遲乳少者,由氣血之不足,而猶或無乳者,其為衝任之虛弱無疑也。”
2. 肝鬱氣滯 素多抑鬱,或產後情志不遂,肝失調達,氣機不暢,乳脈不通,乳汁運行不暢,故無乳。《儒門事親》曰:“啼哭悲怒鬱結,氣溢閉塞,以致乳脈不行。”
3. 痰濁阻滯 素體肥胖痰濕內盛或產後膏粱厚味,脾失健運,聚濕成痰,痰氣阻滯乳脈乳絡,或“肥人氣虛痰濕”,無力行乳,復因痰阻乳絡,本虛標實,遂致缺乳。《景嶽全書·婦人規》曰:“肥胖婦人痰氣壅盛,乳滯不來。”
此外,《儒門事親》還指出,“婦人有本生無乳者不治”。首先提出失天發育不良致缺乳的預後。尚有精神緊張、勞逸失常或哺乳方法不當等,均可影響乳汁分泌。經糾正後能促乳汁分泌。

缺乳診斷要點

缺乳診斷依據

1.病史:有無產時失血過多史,有無產後情志不遂,並瞭解患者平素體質情況及有無貧血等慢性病史。
2.臨牀表現:產婦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不足以餵養嬰兒,或乳汁全無。亦有原本泌乳正常,突然情志過度刺激後缺乳者。

缺乳病證鑑別

本病應與乳癰缺乳相鑑別。後者有初起乳房紅腫熱痛、惡寒發熱、繼之化膿成癰等臨牀特徵。

缺乳相關檢查

要檢查乳房及乳汁。虛證者,乳房柔軟,不脹不痛,擠出乳汁點滴而下,質稀;實證者,乳房脹滿而痛,擠壓乳汁疼痛難出,質稠;虛實夾雜者,乳房脹大而柔軟,乳汁不多。此外,應注意有無乳頭凹陷和乳頭鞍裂造成的乳汁壅塞不通,哺乳困難。

缺乳辯證論治

缺乳辯證要點

本病應根據乳汁清稀或稠、乳房有無脹痛,結合舌脈及其他症狀以辨虛實。如乳汁甚少 而清稀,乳房柔軟,多為氣血虛弱;若乳汁稠,胸脅脹滿,乳房脹硬疼痛,多為肝鬱氣滯。

缺乳治療原則

治療如《傅青主女科》指出“全在氣而不在血”,強調理氣之重要。臨證中以調理氣血,通絡下乳為主。同時,要指導產婦正確哺乳,保證產婦充分休息,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攝人。

缺乳證治分類

1.氣血虛弱證
主要證候:產後乳汁少甚或全無,乳汁稀薄,乳房柔軟無脹感;面色少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代表方:通乳丹《傳青主女科》。
方藥:人蔘、黃芪、當歸、麥冬、木通、桔梗、豬蹄。
2.肝鬱氣滯
主要徵候:產後乳汁分泌少,甚或全無,乳房脹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脅脹滿,情志抑鬱,食慾不振舌質正常,苔薄黃,脈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鬱,通絡下乳。
代表方:下乳湧泉散(《清太醫院配方》)。
方藥: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蘆、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
3.痰濁阻滯證
主要徵候: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乳房碩大或下垂不脹滿,乳汁不稠;形體肥胖,胸悶痰多,納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膩,脈沉細。
治法:健脾化痰通乳。
代表方:蒼附導痰丸合漏蘆散。
方藥:茯苓、法半夏、陳皮、甘草、蒼朮、香附、膽南星、枳殼、生薑、神曲、當歸、川芎。

缺乳其他療法

1. 豬蹄一隻,章魚(即百爪魚)適量,木瓜一隻,共煮湯。
2. 豬蹄兩隻,通草24g,同燉,去通草,食豬蹄飲湯。
3. 生黃芪30g,當歸9g,燉豬蹄。
4. 乳房有塊者,局部用橘皮煎水外敷;乳房脹痛者可用熱水、葱湯洗滌乳房,以宣通乳絡。

缺乳轉歸預後

本病若能及時治療,脾胃功能、氣血津液恢復如常,則乳汁可下;但若身體虛弱,雖經治療,乳汁無明顯增加或先天乳腺發育不良“本生無乳者”,則預後較差;若乳汁壅滯,經治療乳汁仍然排出不暢,可轉化為乳癰。

缺乳預防調護

1.孕期做好乳頭護理,產檢時若發現乳頭凹陷者,要囑孕婦經常把乳頭向外拉,並要常用肥皂擦洗乳頭,防止乳頭教裂而造成哺乳困難。
2.糾正孕期貧血,預防產後大出血。
3.提倡早期哺乳、定時哺乳,促進乳汁的分泌。現在臨牀提倡母乳餵養,母嬰同室,早接觸,早吸吮,於產後30分鐘內開始哺乳,儘早建立泌乳反射。哺乳原則是“按需哺乳”。
4.加強產後營養,尤其是富含蛋白質食物和新鮮蔬菜,以及充足的湯水。
5.保持情緒樂觀,心情舒暢。適當鍛鍊,維護氣血和調。

缺乳文獻摘要

《傅青主女科》:少壯之婦,於生產之後,或聞丈夫之嫌,或聽翁姑之啐,遂致兩乳脹滿疼痛,乳汁不通,人以為陽明火熱也,誰知是肝氣之鬱結乎!夫陽明屬胃,乃多氣多血之腑也。乳汁之化,原屬陽明,然陽明屬土,壯婦產後,雖雲亡血,而陽明之氣實未盡衰,必得肝木之氣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未可全貴之陽明也。蓋乳汁之化,全在氣而不在血。今產後數日,宜其有乳,而兩乳脹滿作痛,是欲化乳而不可得,非氣鬱而何?······治法宜大疏其肝木之氣,而陽明之氣血自通,而乳亦通也。 [1] 
[2-4] 
參考資料
  • 1.    傅山(清).《傅青主女科》: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 2.    陳自明(宋).《婦人大全良方》: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6月
  • 3.    張子和(金).《儒門事親》: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8月
  • 4.    張玉珍.《中醫婦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年8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