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缺乏自控能力

鎖定
衝動型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特徵顯著偏離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為模式,對環境適應不良,常影響其社會功能,甚至與社會發生衝突,給自己或社會造成惡果。人格障礙常開始於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續至成年期或者終生。常表現有缺乏自控能力。
患病部位
頭部
相關疾病
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障礙
所屬科室
精神科
相關症狀
焦慮 緊張 缺乏自控能力 抑鬱

缺乏自控能力原因

1、生理原因
大量動物實驗與臨牀資料表明,攻擊行為有其生理基礎。一些生理學家提出,小腦成熟延遲,傳遞快感的神經道路發育受阻,因而難於感受和體驗愉快與安全,可能是攻擊行為發生的因素。有人報告,暴力犯罪者中腦電波異常多見,特別是穎葉的慢波活動與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羣中為2%,在攻擊型人格患者中則為14%。另外,攻擊行為還與人體內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有關。
2、心理原因
(1)角色的認同與攻擊性。進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且特別熱衷於對男子漢角色的認同和片面理解,強調男子漢的剛毅、果敢、義氣、力量、善攻擊等特徵,因此,他們會在同齡人面前,特別是有異性在場時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以證明白已是一個男子漢。
(2)自卑與補償。每個人都可因自己身體狀況、家庭出身、生活條件、工作性質等產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尋求自卑的補償方式。當以衝動、好鬥來作為補償的方式時,其行為就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
(3)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別強,如果經受挫折,往往反應特別敏感、強烈。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挫折攻擊理論提醒我們: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挫折,因而每個人都有攻擊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現攻擊行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
一般説來,攻擊性與家庭教育有較大關係。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往往個人意識太強,受到限制就容易採取還擊;專制型的家庭,兒童常遭打罵,心理受到壓抑,長期鬱結於內心的不滿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往往會選擇較為激烈的行為來發泄積怨。而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還會模仿家長的攻擊行為。
4、社會原因
武打、兇殺的小説和電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產生模仿和認同。另外,社會上流行的老實人吃虧的觀念也易使青年人產生攻擊性行為。

缺乏自控能力檢查

1、行為的目的在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而不在於其他。
2、這些衝動行為本身往往是損人又不利己的。
3、患者能夠認識到其行為的危害性,但難以自控,往往多次努力均以失敗告終。
4、在實施此行為前感到逐漸增強的緊張和興奮,直到開始行動。
5、在實施此行為的過程中會體驗到一種愉悦、滿足的感受。
6、在實施此行為後會感到釋放和輕鬆;有人可能會感到後悔、自責或自罪,但這並不能防止再發。
7、常伴有各種人格障礙、抑鬱或焦慮症,以及精神發育遲滯等。
8、神經系統可能存在非特異性症狀體徵。

缺乏自控能力鑑別診斷

主要是與反社會性人格障礙作鑑別,後者除了有衝動性這一特點外,往往還有對人冷酷無情及常常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
1、行為的目的在於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而不在於其他。
2、這些衝動行為本身往往是損人又不利己的。
3、患者能夠認識到其行為的危害性,但難以自控,往往多次努力均以失敗告終。
4、在實施此行為前感到逐漸增強的緊張和興奮,直到開始行動。
5、在實施此行為的過程中會體驗到一種愉悦、滿足的感受。
6、在實施此行為後會感到釋放和輕鬆;有人可能會感到後悔、自責或自罪,但這並不能防止再發。
7、常伴有各種人格障礙、抑鬱或焦慮症,以及精神發育遲滯等。
8、神經系統可能存在非特異性症狀體徵。

缺乏自控能力緩解方法

1、開展青春期有關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外部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進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自己身體的某些外部特徵和外部行為表現的認識上,還要鼓勵他們經常反躬自問和獨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學習、成才上去。
2、開展多種形式的業餘文藝、體育活動,讓青春期男孩體內的內在能量尋找一個正常的釋放渠道。另外,培養各種愛好和興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從而健康成長。
3、進行深入細緻的心理訪談,使其正確對待挫折。人生在世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要正視挫折,總結經驗,找到受挫折的原因並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採取攻擊行為。通過各種手段培養他們的承受能力,並能對挫折採取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措施。
(1)培養必要的涵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心比己互相等重;適度容忍寬以待人,避免產生攻擊行為。
(2)昇華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儘量轉移到較高的需要與目的上去,把攻擊的能量轉移到學習、工作上來。
(3)補償作用。受挫後,儘量用另一種可能成功的目標來補償代替,以獲得集體、他人對自己的承認,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獲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積極的表同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儘量讓他們學習好的行為榜樣,從積極的方面引導他們。
4、運用行為治療的系統脱敏技術,幫助患者克服行為的衝動性。首先,施治者需找出一系列讓求治者感到衝動的事件,通常這是靠求件,讓求治者給出他對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觀干擾程度,即S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