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纳呆(纳呆)一般指胃纳呆滞
- 外文名
- anorexia
- 就诊科室
- 中医科
- 常见发病部位
- 脾胃
- 常见症状
- 纳呆食少,纳呆脘闷,纳呆厌食,纳少厌油,饥不欲食
- 又 称
- 胃呆,纳呆,纳少,食少
病因病机
播报编辑
食少纳呆,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实者,邪气有余,干犯胃腑而致胃气不降,包括脾胃气滞、肝郁乘脾、痰湿困阻、食积胃肠、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临床表现一派邪气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虚者,正气不足。可以为脾胃自身之虚,如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说,“不能食者,胃中元气虚也”;也可由其他脏腑之虚损而累及脾胃,如下焦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脾胃虚弱又分两种情况,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新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则刚燥,胃喜柔润也。……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判,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但不健运,已病矣。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
临床表现
播报编辑
1.纳呆食少
2.纳呆脘闷
3.纳呆厌食
4.纳少厌油
5.饥不欲食
辨证施治
播报编辑
1.肝郁气滞
2.湿困脾胃
(2)治则 化湿健脾
(3)方药 平胃散或健脾丸
3.食积胃肠
(2)治则 在上者以消食和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
4.外邪犯胃
(2)治则 疏解外邪,醒胃运脾。
5.脾胃气虚
(1)证候 纳呆便溏,气短乏力,肌肉松懈,关脉弱。
(2)治则 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6.脾肾阳虚
(2)治则 温补肾阳,益气健脾。
(3)方药 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加减。
7.胃阴不足
(2)治则 养阴益胃,健脾助运。
(3)方药 益胃汤加减。
胃纳呆滞为临床常见之症,治疗应辨虚实寒热,一般来说,实证,病程短,病情轻,易治愈;虚证及虚实并见者,则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