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纓絡

鎖定
纓絡就是將項圈或項鍊以及長命鎖等頸飾融為一體的一種飾物
纓絡的上部,通常是一個金屬項圈,在項圈的周圍懸掛上各種珠寶玉石;在靠近人體的正胸部位,有時還懸掛着一個類似鎖片的飾物。 [1] 
中文名
纓絡
拼    音
yīng luò
繁    體
纓絡
注    音
ㄧㄥ ㄌㄨㄛˋ

纓絡名詞解釋

纓絡 纓絡
纓絡
(1) [jade-like stone]∶同“瓔珞”
金葉鈕,翠花鋪,放金光,生鋭氣的垂珠纓絡。——《西遊記》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兒道:‘也只是平常生活,你老人家莫笑話。’就取一把匙鑰,開了箱籠,陸續搬出許多釵鈿、纓絡之類。”
(2) [tassel]∶纓穗
(3) [bind up]∶纏繞;束縛。比喻世俗的束縛。
(4)松樹名。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植物》:“羅漢松:《通州物產志》:‘松有茸針、纓絡、羅漢諸名,州北鍾秀山,又西山有纓絡,狀如膽瓶,大蔭天井。’”
(5)帶穗子的物品。

纓絡中國纓絡

在中國古代,纓絡有時也被當作項圈或長命鎖的代稱。《紅樓夢》中就有這方面的例子。如書中第八回,寫賈寶玉硬纏着薛寶釵,一定要看她掛在頸項上的金鎖,寶釵被他纏不過,因説道:“也是個人給了兩句吉利話兒,鏨上了,所以天天帶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麼趣兒?”一面説,一面解了排扣,從裏面大紅襖兒上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燦的瓔珞摘了下來。

纓絡印度首飾

纓絡又作“瓔珞”,或稱“華鬘”據説本是印度的一種古老首飾。梵語稱之為“積由羅”。在當地,不論男女,都喜歡將花朵穿連起來作為頭飾,或掛於頸間,垂於胸前。這種類似花環的頸飾,有時還被掛在佛像身上。隨着佛教的傳入,這一裝飾習俗也傳到了中國,我在國佛教藝術形象(如壁畫、雕塑及石刻)上,也出現了戴纓絡情況。纓絡的款式非常複雜:常常以頸飾為基礎,在頸飾上懸掛上各種珍寶串飾,從項部一直垂至胸前,有的甚至垂到足踝。考究的還和臂飾相連,成為掛滿全身的飾物。
有些人從佛像上受到啓發,也模仿佩掛,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裝飾習俗。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佩掛這種飾物的人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南史》、《梁書》等史籍中都有這方面記載。

纓絡歷史由來

漢族人佩掛纓絡,已經是北朝以後的事了,一般多見於宮廷中的舞妓和女侍,女侍所佩的纓絡造型往往比較簡單,而舞女所佩的纓絡就比較複雜了,不僅款式精美,纓絡上的珠玉也特別豐富。晚唐詩人鄭嵎在他的一首《津陽門詩》中,就曾描寫到這種情況:在皇帝誕聖日的慶典上,不少宮伎梳着九騎仙髻,穿着孔雀翠衣,佩着七寶瓔珞,表演歌舞,一曲終止,掉在地上的珠翠珍寶可用掃帚來掃取。這雖然出自詩人之語,難免摻有誇張成份,但從中也可看出當時的風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