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繹,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yì,最早見於戰國文字 [2]  ,其本義為抽絲,又可引申為尋求、分析等義。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倉    頡
vmeq
鄭    碼
zxbi
字    級
一級字、常用字 [1] 
平水韻
十一陌 入聲 [4] 
注    音
一ˋ
總筆畫
8
統一碼
U+7ECE
結    構
左右結構
筆順編碼
55154112
五筆86&98
xcfh|xcgh
四    角
27154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5]
形聲字。從糸,睾(yì)聲。糸(糹)表意,篆書之形像一縷絲;睾(yì)表聲,繹睾有偵察義,偵察就得細心觀察,抽絲時絲頭紛繁,必須細心觀察才能找出絲頭。戰國文字(圖形1)“繹(繁體)”或從“𢍰”聲。“睾”之形體演變,參“睾”字條。“糸”簡化作“糹”,“睾”簡化作“𠬤” (源於漢代草書)。 “繹(繁體)”類推簡化作“繹”。本義是抽絲,引申為尋求、分析。《論語·子罕》:“巽與之言,能無説乎? 繹之為貴。”(恭順附和的話,聽了能不高興嗎?分析它的真意才可貴) [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抽絲
draw silk
繹,理也。絲曰繹之。——《方言一》
繹,抽也。——《三蒼》

引出頭緒,尋求事理
deduce;sort out

繹味;繹思
陳述
state
庶言同則繹。——《書》。孔傳:眾言同則陳而布之
繹志
陳列
display
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禮記》。孔穎達疏:“繹,陳也,言陳己之志。”

繼續,連續不斷
continue

繹絡;繹如;繹繹
擾動
disturb
匪紹匪遊,徐方繹騷,震驚徐方。——《詩·大雅》
繹騷
尋繹,理出事物的頭緒。引申為解析

巽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為貴。——《論語·子罕》

奏樂

帝乘輅,六龍舞,神示下,繹鐘鼓。——姜夔《鐃歌吹曲》之十三

終結

繹者,終也。‘神歇靈繹,海水羣飛。’言始皇既沒,而天下皆叛也。——王念孫《讀書雜誌餘編·文選》

名詞
周代稱正祭之次日又祭為繹

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高宗肜日是也;周曰繹,絲衣繹賓屍是也。——孫奕《履齋示兒編·雜記·祭之明日》

龜類

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天龜曰靈屬,地龜曰繹屬。——《周禮·春官·龜人》

通“嶧”。山名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詩·魯頌·閟宮》
繹,山也。——毛傳

通“嶧”古地名。指嶧山附近地帶;又指春秋時邾國的繹邑

今山東省鄒縣東南有嶧山,嶧、繹字通。邾文公所遷當在嶧山之陽與郭山之北夾谷地帶……邾遷都後,境內又另有繹邑。——楊伯峻注

又為祭名

《爾雅·釋天》:“繹,祭也。周曰繹。”侯馬盟書:“綐繹之皇君之所

形容詞
通“懌”。喜悦

悲憂窮戚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楚辭·九辯》

盛貌

赤芾金舄,會同有繹。——《詩·小雅·車攻》

參考資料 [3]  [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抽絲也。從糹睾聲。羊益切。 [7] 

説文解字注

㩅絲也。
㩅者、引也。引申為凡駱驛、温尋之稱。駧傳曰。繹繹、善走也。
從糹。𥇡聲
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8] 

康熙字典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𠀤音亦。《説文》:抽絲也。揚子《方言》:繹,理也。絲曰繹之。注:言解繹也。
又《爾雅·釋詁》:繹,陳也。《書·君陳》:庶言同則繹。傳:眾言同,則陳而布之。《詩·小雅》:會同有繹。傳:陳也。《禮·射義》:射之為言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已之志也。疏:繹,陳也。
又《詩·魯頌》:以車繹繹。傳:善走也。
又山名。《詩·魯頌》:保有鳧繹。傳:繹,山也。
又龜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地龜曰繹屬。疏:仰者繹。
又祭名。《左傳·宣八年》:壬午猶繹。注:繹,又祭,陳昨日之禮,所以賔屍。《公羊傳》:繹者何,祭之明日也。
又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於繹。注:邾邑。
又紬繹。《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注: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又揚子《方言》:繹,長也。
又《博雅》:繹,窮也,終也,充也。
又《玉篇》:繹,大也。
又與驛同。《詩·大雅》:徐方繹騷。箋:繹,當作驛。《爾雅·釋訓》:繹繹,生也。疏:載芟雲:驛驛其達。繹與驛音義𠀤同。
又《集韻》施只切,音釋。釋,或作繹。解也。
又《韻補》葉弋灼切。《楚辭·九辯》:悲愁窮戚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 [9]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書影 [10] 
《説文解字注》書影 [11] 
《康熙字典》書影 [12-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繹書法 [14] 
隸書繹書法 [15] 
楷書繹書法 [16] 
行書繹書法 [17] 
草書繹書法 [18]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laːɡ

廣韻

羊益切
昔開

0jɛk
入聲
蒙古字韻







ji
入聲
洪武正韻牋

夷益切


七陌
oiək
入聲
集韻


祥亦切



ziæk
入聲


施只切



ɕiæk
入聲


夷益切



0iæk
入聲
韻略


夷益切




入聲
增韻


夷益切




入聲
中州音韻


銀計切


齊微


入作去聲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陽入
參考資料 [19-20]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ak
先秦
王力系統
ʎ
ia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d
jă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r
ia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r
ak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ak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j
ǐɛk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ɛk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æk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äk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ɛk
參考資料 [19]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